“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文 | 言偃

來源 | 精讀(ID:jingdu999)


1


最近孫儷新劇《安家》,引起了很多討論。


我印象最深的是,劇中老嚴夫婦的經歷,讓人又心酸又感慨。


老嚴夫婦到上海十多年,開了一個包子鋪。


每天起早貪黑,拼盡全力攢了三百多萬。


老嚴有個兒子,談了女友,想結婚,於是老嚴夫妻拿出全部存款買房。


到簽約的時候,兒子提出要加女朋友的名字。


看到老嚴猶豫,女孩立刻表示自己已經懷孕了。


二老高興之下,同意加上女孩的名字。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可悲的是,房子到手,當他們滿心歡喜的準備去新家時,才發現兒子的丈母孃搬進了新家。


丈母孃擺出一副主人的姿態,邀請他們下次來「做客」。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兒媳婦看到二老,連句問候都沒有,還甩臉子摔門回了屋。


兒子呢,面對被拒之門外的父母,只來了句:


你們先回去,我有空去看你們。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自己辛苦一輩子,好容易買下的房子,進不了門,還連起碼的尊重都沒獲得。


劇集播出後,很多人在網上大罵兒子兒媳沒良心。


#心疼老嚴夫婦#的話題還上了熱搜。


二老的確讓人心疼,但這個結局卻也可以說是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


還記得準備買房時,體恤老嚴夫婦用一輩子的積蓄買房,建議部分貸款,之後讓兒子兒媳還貸。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可是,二老卻心疼兒子,怕兒子壓力太大,一定要全款買房。


去新房的場景更是令人心酸,明明受盡了委屈,卻不敢表現出一點不高興。


還想辦法幫兒子圓場,囑咐兒子照顧兒媳,幫丈母孃多幹活。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面對如此不孝的孩子,不捨得說一句重話。


甚至連爭辯一句都沒有,可憐又可悲。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老嚴夫婦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能省則省,把所有好東西都留給孩子。


父母想盡量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想給孩子更多的愛,這本沒錯。


但是,這種愛不該是失去自我,毫無底線和原則的溺愛。


因為太過無私的愛,往往會把孩子養成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2


之前豆瓣上的一個帖子,讓我記憶猶新。


一個樓主吐槽自己十歲的侄子,成績總考第一。


還有多項業餘愛好奧數、圍棋、輪滑,成績也都很好。


但這個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卻是:


他們不配有我這麼好的兒子。


孩子覺得父母太窮,只開得起十幾萬的豐田。


周圍的同學都拿著iPhone7,自己卻只有兒童手錶。


在父母準備生二胎時,他更是直言:


我想出國,但是他們再生一個就更養不起了。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從帖子中可以看出,這個十歲的孩子確實很聰明,優秀,小小年紀就知道要靠努力來彌補原生家庭的不足。


但是,這個優秀的孩子,卻唯獨不懂感恩。


對著把自己養大的父母,沒有感激,只有抱怨、嫌棄。


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哪怕再優秀也沒用。


電視劇《幸福一家人》,有一個類似的孩子。


房家的大兒子房天憶很優秀。


有一天,院長夫人找到他,告訴他要娶自己家女兒,就必須跟家裡人斷絕關係,當「上門女婿」。


在糾結不久之後,他就回家表示要和全家人斷絕關係。


他認為自己如今的成就,靠的全是自己的個人努力,和父親完全沒關係。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你知道醫院裡面有多少人實力比我還差嗎?


他們就靠著自己的父母,出了門之後什麼都不用怕。


而我比他們還努力,就因為他們有背景。


我在他們眼裡永遠就是個賣面老闆的兒子,所以我只能忍!」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一番話說得父親老淚縱橫,最後向兒子深深鞠了一躬:


是爸爸沒有能力,我對不起你們!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自己養大的孩子不僅不感恩,還對自己滿腹怨懟。


實在太扎心了。


作家劉墉說過:孩子不懂珍惜,是因為他變成了籠子裡的鳥,天天等著你喂。


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喂他。


父母給的愛太滿,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感恩。


3


有一個多年前的調查:說說你最尊敬的十個人。


日本孩子的回答:


第一是父親、第二是母親、第三是醫生。


美國孩子的回答:


第一是父親、第二是籃球球星、第三是母親。


中國孩子的回答:


明星、歌手、球星……以及任何其他人,唯獨沒有父母。


是中國孩子天生自私自利,更加沒有良心嗎?


恐怕不是。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父母能夠像中國父母這樣,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要為照顧兒孫出一把力。


一句話,同時點出了中國式父母的偉大和悲哀。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想想你身邊,是否到處都是這樣的父母?


孩子小的時候,大包大攬孩子的一切,生怕孩子磕著碰著。


孩子上學了,告訴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家裡的事情不用管。


孩子長大了,辛辛苦苦攢錢為他買房買車,帶完孩子帶孫子.....


很多時候,真的不是中國孩子天生不懂愛父母,而是中國的父母太過無私。


《少有人走的路》有這樣一句話: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


一個家庭裡,父母就是因,孩子則像是父母結的「果」。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有太多父母總是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犧牲自己的所有成全孩子,他們以為這就是最好的「愛」。


卻沒想過,這種無私的愛,會把孩子養成只懂索取,不知回報的人。


梁曉聲曾說:愛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


學會自愛,是需要持續一生思考的命題。


深以為然。


愛自己、愛他人,其實都是一種能力。


相比單方面無條件的愛,教會孩子愛父母,愛他人,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4


Papi醬曾經發了一條和媽媽的聊天記錄截圖,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真的……我媽經常表達我一切都是為你活著,我真的真的很累。


這條評論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生活中,很多父母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


父母以為這句話表達了對孩子無私的愛。


但對孩子來說,這卻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papi醬曾說:


「我希望你們的幸福感,不是全都來自於子女。


你們的幸福感應該由很多很多的事情組成。


比如你養花,自己吃到一個很好吃的菜,兒女加薪。


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可以組成你的幸福感,而不是僅僅來源於子女。」


“啃老”榨乾父母300萬:“愛”太滿的孩子,長大了就等著你喂


很多網友都表示,這段話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在如今越來越注重個人獨立的社會,如果父母一輩子都只圍繞著孩子,把親子關係凌駕於所有關係上,這份愛未免太過沉重。


每個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懂得如何愛別人。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紀伯倫《論孩子》中的幾句話:


你是弓,孩子是從你弦上發射而出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著永恆之路上的箭靶,他會施全力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你們欣喜地在弓箭手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既愛飛翔的箭,也愛靜止的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