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层党建”新模式

以“互联网+”创新组织工作新方式

完善党员干部信息数据库。“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工作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重视基层党组织数据库建设,尤其是基层自治组织(村、社区)领导干部、大学生村官队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信息的收集与掌握。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构建起科学完整的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信息数据库,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构建党建工作云平台。以云平台为技术支撑构建党建信息系统,搭建党建工作云平台,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搭建起工作、学习的互动交流平台。

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终端”的新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将全国各地的党员联系在一起,借助微信群、QQ群等网络载体将流动党员以地域、职业等为标准将同一地域、同一行业等的党员联系起来,为开展党员管理、宣传教育、监督与服务工作搭建网络平台,真正解决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互联网+”强化舆论宣传新思维

建设党建宣传网络新平台。运用互联网拓展党建舆论宣传新平台,除了利用微博、微信、论坛、QQ等正常网络业务系统建立“党建宣传QQ群”、“党建宣传工作论坛”等途径外,探索舆论宣传新阵地,建立专门党建宣传网络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任务。

培养网络党建舆论宣传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宣传队伍适应网络要求的写作技能以及多媒体的应用能力;重视培养宣传队伍的政治性,提高大局意识与纪律意识,把好信息传播与交流关口,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正面性,避免负面影响出现。

引导网络舆论正面方向。网络媒体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有助于基层党组织把握舆论方向的主导权。及时发布党中央最新方针政策与各级党委的最新动态;定期进行党务政务公开,与广大党员群众形成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良好状态;把控好突发事件的舆论主导权,将新闻事件、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及时、公开、透明地传播,引导正确舆论。

以“互联网+”开启党员教育新方向

拓展“移动互联网”党员教育培训平台。党员教育培训应与时俱进,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新舞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党员手机报、手机APP等网络工具,打破时空限制,破解基层流动党员组织教育难的问题,逐步实现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开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满足党员经常性、个性化的学习需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接触信息与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定时制作一些微课程与微视频,在在线学习平台或各类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不时推送,创新主动教育与党员学习形式,实现党员互动与分享,提高学习成效。

传递党员教育“正能量”。网络舆论纷繁复杂,给党员教育带来新挑战。党组织必须重视舆论引导,对网络热点问题与突发事件及时引导,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及时准确地、全方位地解读,引导社会情绪、党员思想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传递党员教育“正能量”。

以“互联网+”打造网络监督新平台

为强化群众主动监督提供新平台。互联网以其资源共享、全方位、实时性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成为群众直接、迅速反映利益诉求、表达意愿的载体,普通网民拥有了自己新的话语权,为强化群众主动监督提供了新平台。

为党组织主动接受监督形成新环境。面对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遍地开花,网民数量的增加,广大群众参与意识的提高,各级党组织想要更好地联系群众、维护党的权威与形象,就必须与时俱进,保障公民权利,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新平台。

以“互联网+”开创服务群众新局面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建立起基层群众“办事不出远门”的网络服务平台。推进农村、社区政务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元服务、变传统服务为智能服务,增进基层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推进“互联网+利民服务”。借助大数据技术与云服务平台,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提供的关于农产品种植技术、销售信息、就业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等服务资源连接起来,推广于基层党建网站、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服务版块以及其他网络平台,真正解决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实际问题,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