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心理諮詢師缺口那麼大但同時心理學專業的人很難就業?

胡俊


為什麼中國心理諮詢師缺口那麼大但同時心理學專業的人很難就業?

據統計,自2002年開展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以來,已經有130萬人考取證書,有關部門做過調查,現在從業者只佔總數的5%,大概幾萬人,這幾萬人還包括醫院精神科,心理科,大學諮詢中心的工作人員,症狀實際做諮詢的,自己租門臉,自己付房租,收取來訪者的諮詢費,長期堅持的下去的更少。

另一個統計,全國先有各類心理疾病,精神類疾病的大約1億多人,包括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等等,有睡眠障礙的大概3億人,有學習障礙的大中小學生約2億多,這些人都是需要心理諮詢才能解決的。

這兩組數字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有證的心理諮詢師不做,另一個需要心理諮詢的找不到為自己解決問題的諮詢師,問題出在哪?人都是趨利的,有需求,就有市場,那為什麼心理諮詢師不去佔有市場,發揮自己的能量呢?

現在國美,蘇寧電器店裡,電視機,電冰箱很多,很多翻來覆去的挑,但在80年代,電視機,電冰箱很貴,質量比現在差,但需要票,很多人是買不著的,為什麼人們花錢買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能用。

心理諮詢師缺口很大,按理說閒不住,為什麼沒人找呢?最核心的原因是沒效果,就是相當於買個電視機不出人。

最核心的原因是心理諮詢師沒有真正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技能。


霍體清


很高興能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確實像您所說的那樣,中國心理諮詢師的缺口很大。有一組早幾年的數據顯示美國人均心理諮詢大概每1000個人中有1個諮詢師,而中國每100萬人口中只有4.6個心理諮詢工作者。

而我國現在的精神、心理醫生加起來少之又少,很多數據顯示,中國心理諮詢師尚有接近50萬的缺口。


這個一方面說明中國人對現在的心理諮詢行業認識還不夠。很多人還不願意去做心理諮詢,認為只有心理有疾病、甚至更嚴重的精神性的疾病才需要去看。國家之前在發展心理諮詢專業時並沒有受到重視。當然,這幾年隨著經濟巨大發展、階層分化,社會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心理教育,也著手建設心理諮詢行業。

但這也涉及到另一方面,心理諮詢師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出來的。


心理專業畢業,這只是證明讀過理論知識,但其實真正心理行業的門檻是對心理諮詢師的要求非常高。不論在社會閱歷、個人經驗、人格完整性來說都是要求很高的職業。而心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才二十多歲,根本沒有社會經驗,又如何指導別人心理問題呢?

如果諮詢者問一個關於婚姻問題,那麼沒有這類深刻體驗的人如何能給與開導和解答?如果諮詢者問一個關於死亡的問題,那麼本身並未思考過或者對人的生命歷程沒有深入瞭解過過的諮詢師又如何回答。所以,諮詢師除了專業性外,對於人生、社會、經濟、哲學、文化等等都是需要深刻思考有很深見解。

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極強的共情能力和幫助病人解決問題能力。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對病人心理疾病進行諮詢,再進一步進行治療,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幾年學習能夠完成的。


在國外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優待的職業,但是在正式成為這個諮詢師之前,需要磨練近十年的時間,經過考察、實習、助理一系列嚴格的考試才能拿到執照,這個也是對病人負責。


所以,如果單單只是心理專業畢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的進修、個人體驗、社會經驗的積累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鼴鼠的故事vi


有以下幾點原因:

1、大學所開設的心理學專業並不專門教授諮詢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能。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都是整個心理學領域,包括心理學的不同分支的基礎性的總括性的知識。學校培養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當前心理學的重要理論。比如,大學的心理學專業非常重視普通心理學、統計心理學、實驗心理學這些課程。諮詢心理學只是學生的一門學科,學生在學校裡並不能夠學習到很多心理諮詢技能,畢業之後當然不能立即從事心理諮詢行業了。

2、人生閱歷缺乏、思想沒有完全成熟。剛畢業的心理學專業學生可以說剛剛真正走向社會,基本上都沒有經歷豐富的家庭生活、職場生活,看待問題難免狹隘、幼稚,諮詢中也難以做到感同身受。因此,讓剛畢業的心理學專業學生直接進行心理諮詢,未免太不現實。

3、大部分人仍然對心理諮詢持有偏見。很多人認為心理諮詢就是聊天,甚至把心理諮詢師等同於居委會大媽或者一些比較變態不正常的人,認為即使有問題,心理諮詢也不會有多少幫助。

4、覺得有心理問題很丟人或者不重視心理問題。儘管現實中很多人都可能存在心理問題,但是願意真正做心理諮詢的人卻很少。

5、心理諮詢費用相對高昂,難以負擔。

基於這些原因,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仍然很難就業。


溪媽漫談心理


所謂的缺口大,這是對比西方按照我們國家的人口比例來說的,也就是說,我們國家人口眾多,按照西方的標準,應該配備相應比例的心理諮詢師,才能夠符合社會發展的正常需要。然而是心理諮詢師的實際需求多少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而不是按標準來定的。心理諮詢師的需求,他是有條件的。首先需要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才能夠支付得起昂貴的費用。其次,人們的教育水平提高,當人們有了心理問題的時候,能夠意識到去找心理諮詢師進行諮詢交流溝通,排解心中的煩惱;還有就是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壓力增多、加大,人們才有需要諮詢的這種客觀需要。再看我們國家經濟雖然得以發展,整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也很大,但是我們從整個社會來看,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有待提高的。近一二十年來,雖然年輕人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整個社會人的平均教育水平,還是偏低,能認識到心理諮詢對個人發展重要意義的人並不是很多。還有,在我們國家像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相對比較大,但是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人們的整體的生活壓力並不是很大。基於以上原因,一方面從主觀上認為整個社會心理諮詢師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客觀上來看,好多心理諮詢師的出路不是很好。但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們國家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認識水平的提高,心理諮詢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精神家園001


首先,心理諮詢師缺口大,是因為這個行業是剛剛興起的行業,還是在發展的初期,從總體上看,能夠真正提供服務的諮詢師的數量和人民群眾心理的潛在需求是不成比例的。

其次,諮詢師就業難,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諮詢師的業務技能有沒有被認可?二是人民群眾內心的需求沒有並沒有得到恰當的釋放。


智悅心理諮詢


個人覺得可能是因為我們現在還處於身體奔走甚至奔跑的階段,慢慢地會停下來聽自己心裡的聲音,會關注自己的內外!會有一個過程,所以可以靜待


棉朵兒明月


主要就是一個原因:人們的接受度不夠。

“你心理不舒服嗎?去找醫生看看吧。”

“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


我東1996


作為一名某醫科大學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心理諮詢師,我有一些相關的理解: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哪怕是我們這種心理學科班專業出身的人想要真正開始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也有很長的距離。

為什麼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和心理諮詢師會有距離?

不要小看這個距離:這就相當於要求人們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就要求他寫一部英文小說一樣誇張。因為如果想要當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除了熟知各個理論流派的主要內容、知識外,更需要大量的實戰臨床諮詢技術來支持。作為從西方引進來的一門學科,國內真正缺少的就是這方面系統而長期的培訓。

心理學的專業願景是非常好的,但在實操中沒法完全重複、量產,因為每一個諮詢師所遇到的案例都是獨一無二的,哪怕是再相似也會因為來訪者的不同遭遇而有所差別。這就讓我們培訓的心裡技術無法程序化的量產,培養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週期自然也會更長。

為什麼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成長這麼難?

學習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就像是我們部隊裡的軍官一樣,在學校所學習軍事知識、兵法隊列等等都需要到實戰中去演練、熟悉,才會真正讓這些知識內化於心,成為自己的東西。而有心理諮詢需求的來訪者們又不會找年輕、經驗尚淺的諮詢師去解決問題,因為害怕會給自己帶來更負面的體驗,這就導致年輕的心理諮詢師們成長起來更慢。

如果想跟優秀的老資歷諮詢師們學習、記錄,還要繳納不菲的學習費用和較長的時間去打磨自己,無形中有加重了年輕心理諮詢師們的壓力和負擔。

最後的結果就導致越來越多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選擇其它就業形式,放棄了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的想法。就像我們大學心理班40名同學,畢業後從事相關工作的加上我也才3個人,可想而知這條路走起來多麼艱難。

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加重了心理諮詢行業的信任危機

我們國內心理諮詢師缺口很大,但因為培養體系的不完善導致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無法立即勝任諮詢師的工作。但社會上很多培訓機構的心理諮詢技能過於快餐化,培訓出來的“半吊子”學員進一步破壞了心理諮詢市場的信任,讓本該精雕細琢的一項工作變得急功近利,從而處境堪憂。


很多所謂的在從業的心理諮詢師都沒有系統學習過心理學的理論,也不是心理學專業出身,在從業時甚至都沒有接受過督導(哪怕是不正規的督導都沒做過,因為怕花錢)。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的關注重點就應該放在如何引導心理諮詢行業正規化、專業化,提高行業准入門檻的同時加大不合格從業者的懲處力度,對那些企圖抹黑心理諮詢行業的投機者們加大威懾力度,從而創造一個能夠長久發展的行業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