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苑」那些年,我們村炙手可熱的人物

  ■祝寶玉

  如果以一個歷史學家的眼光來看,我大伯可算是改革開放頭一批弄潮兒。1985年,我大伯便一手創辦了全鄉唯一的磚窯廠,從第一車磚出窯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我們村,甚至我們鄉炙手可熱的人物。每到出窯的時候,拉磚的驢車都排兩裡多路,為了一車磚,打得頭破血流是常事。那時候,百業待興,建築材料稀缺,我大伯的磚窯屬私人性質,比公家的質量好,價格還便宜些,所以方圓五十六里的老鄉都朝他這兒裡來買磚。一磚窯,毫不誇張地說,三個月前就被預訂一空了。甚至,有時鄉長都屈尊來託大伯給留幾車磚,可見當時我大伯的社會地位是何等之高,人前人後可謂風光至極。

  1990年,我的廣義小叔從汽車部隊轉業,分配到我們鄉上的長途運輸隊,老少爺們的視線便從我大伯的磚窯廠轉移到嘎嘎響的大汽車上。每當廣義小叔駕駛著轟隆隆的汽車開進我們村,男女老少便都圍觀上去,看著這稀奇的大怪物,嘖嘖不已。一開始央求廣義小叔捎帶東西的只有他的親朋好友,沿海地區的錄放音機啊、潮流衣裳呀,以及農藥化肥之類的,都是我們這偏僻地方不容易買到的。其他人心裡羨慕,便去討好廣義小叔,遞煙,陪笑,主動搭話,再婉轉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廣義小叔是個熱心腸人,有求必應,人緣極好,走到那兒,身後都跟著一屁股的人。

  但隨著一部分經濟嗅覺敏銳的生意人紛紛到沿海城市淘金,一些花樣新鮮,價格低廉的產品出現在本地集市上商店的櫃檯上,很多人便不再需要“巴結”我的廣義小叔,而廣義小叔的老婆桂花嬸是個十分精明的女人,在集市上開了一家服裝店,生意也很興旺,後來,廣義小叔在下崗潮裡沒保住工作,開始一心地做服裝批發生意,收入相當不錯。前兩年,廣義小叔帶著桂花嬸在市裡商城盤了一個大店,生意做得更加火爆。現在他們的一雙兒女已經大學畢業,成家立業,都在城裡居住,很是幸福。

  1996年年初,我們村通了電,那天晚上,瞬間,各家各戶燈火通明,可是炸了天一般,鞭炮聲噼裡啪啦,歡笑聲沸騰半宿。那一年的夏天,村南頭經營小賣鋪的鐵柱哥從集市上買回了全村第一臺電視機。人們早早吃了晚飯,搬著板凳,紛紛來到鐵柱哥的家門口。鐵柱哥把四方桌抬到場院上,電視機放在四方桌上,開關一開,立馬屏幕上出現了人影,人群爆發激烈的掌上,比過年還高興。從那天起,只要天不下雨,每天晚上鐵柱哥的家門口都要圍上黑壓壓的一群人,常常直到歇臺了,人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第二年的9月份,村大隊部裝上了我們村第一部電話,村長是我五叔,也是電話的保管員。當時,我們村已經有一部分年輕人開始東南飛了,到廣州、上海、杭州等地區打工,但是那時信息還很不發達,和家裡人聯繫基本還是通過信件。自從村裡有了電話,可把我五叔忙壞了,“祝德龍,祝德龍,你家二小子的電話,下午兩點鐘來大隊部。”“楊家芳,楊家芳,你家三閨女的電話,明天早上八點來大隊部”……每每我五叔在廣播喇叭裡吆喝,人們都豎起耳朵聽,聽一聽有沒有自己的親戚打來電話。

  接電話的時間都是提前約定好的,有時候為接一個電話,全家人都跟著到大隊部,那時候大隊部本身就狹窄,我五叔就只讓那家當家的進去,其他人在外面等。一進門,那家當家的陪著笑臉給我五叔遞煙,恭敬至極。人們多好奇啊,一根細線就把千里之外人的聲音傳過來,可不神奇嗎。因為電話那麼神奇,管理電話的我五叔也跟著神奇,如果哪天沒聽到我五叔在廣播喇叭裡吆喝,全村人都會感覺少了什麼似的。人們真真感覺離不開我五叔了,五叔在村裡的威望更高了,直到現在,也沒人替代他村長的位置。

  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電器用品的普及,村裡不少家庭買了電視,裝了電話,甚至有了電冰箱、洗衣機,像我大伯、廣義小叔、鐵柱哥、五叔這類當年炙手可熱的人物也漸漸被人們冷淡了。人們想的更多的是怎麼發家致富,務工潮一波比一波洶湧,人們成群結隊走出落後的村莊,走向更廣闊的大世界。

  然而,那些當年炙手可熱的人物並未被歷史遺忘,他們是時代發展的見證人,更是時代篇章的第一書寫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