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习惯》

这本书核心内容是培养习惯的四个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以及从这些步骤中演化出来的行为转变四大特征。本书探讨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也是年复一年可以放心依赖的持久原则,是可以帮助我们塑造更好自我。


《掌控习惯》


第一章:

习惯是一种固定程序或定期实施的行为,根据情景而自动执行。

人类不重视小习惯是因为低估了每天进行微小改进而产生的价值,也就放弃了小习惯经过不断积累产生复合效应后形成的优良品质。不注重微小改变损失的不仅是短时利益,还会损失以复利倍增方式产生的长远巨额收益。另外,微改变不仅有正面作用,也有反面作用,如果我们每天都重复1%的错误,久而久子,我们的小选择会叠加成有害的结果,进而积累形成成恶果。

成功是日常习惯累积的产物,而不是一生仅有一次的重大转变的结果。任何突破都不是突然的,都有一个潜能蓄积期,只有通过了这个时期才能实现突破。而我们看到并关注的只是突破的瞬间,而忽略了过程。由此看出,突破、成功只是最终结果,是方向正确并达成的时刻,它只会给我们带来瞬时狂喜但不能让我们进步。我们进步是产生在整个过程中,是每天重复练习、反省、修改的结果,我们要学会享受过程、发现乐趣,促进提升。


《掌控习惯》


第二章:

改变习惯颇具挑战性原因:1.我们没有找对试图改变你的东西;2.我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行为转变有三层——结果变化、流程变化、身份变化。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

我们开始改变习惯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节过的习惯,但正确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有点像心理催眠,先自我认定,给自己确认一个身份,再以这个身份为基础思考问题,督导行动)这种方式最终结果是习惯与身份融合为一体。但需要注意一点,选择的身份要符合实际,如果有悖常理反而会阻碍习惯的的养成。


《掌控习惯》


第三章:

习惯是从经验中学到的心理捷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惯知识你过去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步骤的记忆。我们的大脑总是在想方设法集中注意力、从会避免一心二用,因此会有意识的把一些任务交给无意识去自动完成,这就是习惯形成时发生的情景。习惯是一种重复足够多次数后变成自动化的行为。

养成习惯的过程: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想养成习惯则必须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带来快乐、满族欲望,这有这样才能促成习惯的再次循环。我们可以将这四个步骤转化为一个使用的框架,可以用他来设计好习惯并消除坏习惯,这个框架称为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1.让它显而易见;2.让它有吸引力;3.让它简单易行;4.让它令人愉悦。


《掌控习惯》


第四章到第十七章是解释这四个定律,下面给分享一些心得和重要知识点:

  1. 人脑是预测极其,不断感知你的周围环境并分析和处理它所遇到的所有信息。
  2. 习惯具有危险性,它会使行为变成自发和下意识控制而不是守头脑支配,这样会使我们在第一时间产生错误判断。
  3. 执行意图是确保我们不改初心的有效方法,所以要学会做计划。
  4. 习惯叠加:建立新习惯时可以充分利用行为的关联性。将新行为与你已有习惯联系在一起,这样更加容易养成新习惯。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简单规则来知道你未来行为,越详细、清晰越好。
  5. 环境是塑造人类行为的无形之手,全新环境更容易进行改变,因为旧环境中有许多与自身有关联的物品,会对产生新习惯产生干扰。
  6. 我们要改变环境,以营造凸显自己偏好的各种提示信息,这样更容易使习惯与自身产生关联。
  7. 尽量不要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培养毅力、勇气、意志力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但需要增强途径而不是期望。我们不是要自己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而是在创造一个有纪律的环境。
  8. 坏习惯可以被改掉,但我们不太可能忘掉它,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9. 我们不是“要做什么事”而是“想做什么事”,将“负担”变为“机遇”,突出益处,更容易重建习惯。
  10. 重复是一种变化形式,不断重复一件事会使大脑形成“神经回路”。在习惯养成中频率非常重要,而时间长短其次。要首先行动起来,莫要空想。
  11. 大脑行为动机总是贪图安逸,选取最省事、最保存精力的方式、策略。因此,每个习惯都会阻碍你获得想要的东西,这与改变环境可以联合学习。(比如:身边有一瓶矿泉水大脑就不会让我们去离自己远的饮水处接水)。
  12. 习惯就像高速公路的入口闸道,引导我们走上一条道路,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加速前进,知道走上正路。而进入高速的一刻成为决定时刻,其会影响之后的数小时或数天(读书从翻书这一动作开始,如果翻开了我们就会试着读几页,进而读完)
  13. 使不良习惯与痛苦、不愉快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不容易想起它。
  14. 习惯动作+刻意练习=精通 在成功后更要注意弱化自己设定的身份,这些身份会使我们否定自己的缺点,面对问题漫不经心,阻碍进步。更会使我们陷入以前的思维、行动模式,使自己与时代脱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