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鸞大師淨土思想的社會基礎


曇鸞大師淨土思想的社會基礎


關於中國佛教淨土宗的建立者有二種說法:一種是盧山慧遠,此種說法在中國較為普遍;一種是曇鸞大師,此種說法被日本佛教界認可。其實誰做第一併不重要,慧遠大師和曇鸞大師應該是不會在意或爭取的。只是我們這些世俗之人無事生非罷了。

現在我們要說的是曇鸞大師淨土思想的社會基礎。關於大師的生平不做贅述。

曇鸞大師一生都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北朝。這時的中國戰亂頻繁,民不聊生。整個社會都處在極端的動盪中,人們對於未來看不到一絲希望,也沒有辦法擺脫當前的黑暗。在這一時期被佛教稱為五濁惡法時代。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人們需要一份解脫,需要一份希望。淨土思想在這樣的環境中順勢發展起來。在這其中,曇鸞大師“不捨眾生”的悲天閔人情懷更體現得淋漓盡致。

淨土思想的核心是在亂世之外有一份清淨之佛土。在這片土地上人們都過美好幸福的生活。在這裡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爭、沒有飢餓。它給眾人以希望和安慰,使眾人相信還有美好存在,活著還有奮鬥的目標。在動亂的社會中出現這樣一個世外桃源,立刻受到了大眾的追捧。把淨土思想發揚光大的就是曇鸞大師(關於淨土的派別另書說明)。

淨土有了,但是要怎麼樣去到淨土呢?在大師之前的淨土信仰基本上都說只有經過很長時間的修行,而且具有精深佛理的高僧方可進入淨土。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淨土有了,希望有了,可是大多數人都去不了。這樣比沒有更可悲。

前文說了曇鸞大師有“不捨眾生”的情懷。大師就在修行上加以突破。並且對淨土宗經典進行註釋,同時引入了一些道教的修行法門。經過大師的一番努力之後,淨土就向廣大的老百姓暢開了大門。

曇鸞大師的淨土修行法門比較簡單。一個人可以不認識字,可以不出家,可以不懂佛理,甚至於可以不會說話念佛。只要有佛性都可以入淨土。具體可以“稱名唸佛”或者“稱意念佛”。只要念六字真言就可以入淨土。

如此簡單的修行方法很快就讓老百姓接受了淨土宗思想。這叫有目標,有可行的方法,那就只有腳踏實地的去做了。曇鸞大師通過自己精深的佛法修為把淨土宗在中國全面推廣開——為後世的佛教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當時的人們找到了一份心裡的安慰。

曇鸞大師除了精深的佛法令人讚歎之外,其“不捨眾生”的悲天閔人情懷更值得景仰。

好了,關於大師其他的故事,以後慢慢道來。

曇鸞大師淨土思想的社會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