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事不幹就知道天天晒糧食卻成為名臣,深挖他的人生大智慧


啥事不幹就知道天天曬糧食卻成為名臣,深挖他的人生大智慧

陶侃拜母


一、【陶侃遇到貴人,人生開始起步】

陶侃很小的時候就失去父親,與母親相依為伴,後來做了郡督郵【漢魏西晉時期的郡縣小官】之後貧困的生活狀態才有所改變。他因察孝廉在洛陽,偶然結識顧榮之後,才開始知名於當世。後來又隨鎮南將軍劉弘從軍,在對討伐民亂首領張昌的作戰中,屢立奇功,前後斬首數萬級,從而受到劉弘的重用。劉弘給陶侃說:“我以前為羊祜做參軍的時候,羊公說我以後肯定能身居要職。如今我看你,肯定能繼我之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二、【陶侃的忠心得到貴人信賴】

劉弘派陶侃防守當時戰略要地荊州的東大門夏口。劉弘的隨身謀士說:“陶侃防守大郡,統領精銳部隊,如果他有異心,荊州東大門將門戶洞開。”劉弘說:“我早就熟指陶侃的衷心能力,他肯定不會。”陶侃聽說後,就派自己的兒子和侄子到劉弘處做人質,以消除劉弘及其身邊人對他的疑心。劉弘給陶侃的侄子說:“你的叔叔遠征,你奶奶年事已高,我讓你們做我的參軍之職,你們再回到陶侃軍中吧。告訴你叔叔,匹夫之交還互不背叛,何況大丈夫之間的交往呢!”


啥事不幹就知道天天曬糧食卻成為名臣,深挖他的人生大智慧

陶侃


三、【陶侃敢於突破常規,有魄力】

陶侃為了加強水軍戰力,命令把運輸船隻改為戰艦,他的屬下建議應該先請示後實行,陶侃說:“用官船擊官賊,有何不可?”隨後大敗敵軍。

後來陶侃做武昌太守,陶侃帶兵救援東晉任命的新一任荊州長官--周顗,敵軍看到陶侃的救援部隊之後開始撤退。陶侃說:“敵軍肯定會偷襲武昌。”於是從小道連夜返回,果然,第二天敵軍就抵達武昌城下,此時陶侃已經整頓軍隊、正嚴陣以待。


啥事不幹就知道天天曬糧食卻成為名臣,深挖他的人生大智慧

陶侃


四、【陶侃因驕傲致使大敗,人生總要經歷一次失敗】

陶侃在武昌、荊州等地駐防多年,與敵軍的戰鬥勝多敗少,威望日重,驕心漸起,後面將有一場大敗等著他。我們繼續刨根問底。

陶侃乘勝進兵,此時阻擋在他前面的是杜曾(名望淺),陶侃根本沒有把杜曾放在眼裡。他的下屬謀士進諫說:“凡是臨戰前,應該先對比雙方將領的實力。現在您屬下諸位將領,無人能比得過杜曾,我建議還是緩緩圖之。”陶侃沒有采納,督促軍隊把杜曾圍在石城這個地方。杜曾軍隊以騎兵居多,他悄悄打開城門,出其不意的向尚未準備好的陶侃軍隊衝擊過去,騎兵殺透陶侃的軍陣,趁機突圍。但是杜曾也知道以他目前的整體實力是守不住石城的,只能乘勝撤退,在撤離前,杜曾恭敬地下馬向陶侃鞠躬一拜,然後告辭離去。(讀到這裡我有些疑惑,難道陶侃的威望名聲已經達到入聖的程度了嗎?古今戰史極少有這種案例。大勝之後反而向對方將領鞠躬一拜,難以理解,歡迎高手留下評論,指點迷惑,謝謝)

陶侃在戰場上屢屢得手,這引起直接上司王敦的忌憚。於是設計將陶侃調離荊州,改任廣州刺史,遠離朝廷中樞重地。


啥事不幹就知道天天曬糧食卻成為名臣,深挖他的人生大智慧

荊州城


五、【陶侃自勞】

陶侃到廣州後,因太平無事,於是安排屬下製作了100多個陶甕,他每天早上將這些陶甕搬到院裡,太陽落山之時又將陶甕搬回室內。屬下不理解就問他這是要幹什麼?陶侃說:“我在荊州經營多年,積攢實力,擴充軍隊,目的就是想盡快恢復中原之地。而突然被調任此地後,悠閒無事,時間長了恐怕就懈怠下來,不堪再用,所以就自己勞動勞動自己,保持身體狀態,以備隨時聽用於朝廷。”


啥事不幹就知道天天曬糧食卻成為名臣,深挖他的人生大智慧

陶侃運甕


【感悟、總結】

讀完陶侃的生平,才明白陶侃的威望是如何養成的。而積極陽光的精神狀態一直伴隨他的終生,我想這才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精髓。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第一點:陶侃出身貧困,從他能得到貴人無私幫助這方面分析,他的為人做事肯定周全而又周到;

第二點:從劉弘對他的信任方面分析,他肯定非常穩重;

第三點:從他用兵不拘常理方面分析,可見他做事一心為公,目的單純,這也許已成為他為人做事的標籤之一,並得到上司的信任。

第四點:從他戰敗之後仍能得到對手的尊重方面分析,可見他的強大是經過無數次殘酷戰爭考驗得來。

第五點:從他無事自勞方面分析,可見他有遠大理想,且面對短暫挫折不詛喪,不抱怨,而是以積極態度面對,果然非常人可比。

作者也曾經有過類似陶侃被貶廣州的經歷,所以寫到這裡時不由得拍案大喜:“幸好我面對短暫的挫折時沒有放棄!”作者當時選擇通過運動和讀書度過失落期。現在想想不但沒有沉淪,反倒因禍得福,因為讀書明白了更多事理。當時我選擇的就是這套《資治通鑑》,目前正在讀第二遍,獲益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