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混戰時期,中國到底一共有多少軍閥

說到軍閥混戰時期到底有多少軍閥,一般人可能都想到了皖系、直系、奉系等等這些大軍閥,或者還有晉系、舊桂系、新桂系、滇系等等中等軍閥。不過實際上當時除了大型、中型軍閥之外,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小軍閥,因此到底有多少,恐怕沒人說得清楚了。

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袁世凱死後,中國逐步陷入了軍閥割據的局面。軍閥割據的一個特點是各種大小軍閥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一些大軍閥手下可能還有小軍閥,或者是若干的小軍閥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比較大的集團。而隨著時局的變化,軍閥的實力也會有所變化,有些軍閥消亡,有些軍閥變強。

像為人熟知的段祺瑞的皖系,其手下就有浙江督軍盧永祥、陝西督軍陳樹藩、河南督軍趙倜等,甚至連張作霖、閻錫山一度也是皖系的干將。盧永祥、陳樹藩等人雖然屬於皖系,但是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其實也是一個個軍閥。他們的立場也可能會改變,像張作霖、閻錫山後來就是找到機會自立門庭,成為完全獨立的勢力。

還有馮國璋的舊直系,就是由江蘇督軍馮國璋、江西督軍李純、湖北督軍王佔元組成。三個人雖然有聯繫,但是各有地盤和軍隊,也是三個不同的軍閥。

在一個省裡,除了督軍這個大軍閥外,也可能有著很多小軍閥。比如像陝西督軍前後有陸建章、陳樹藩、馮玉祥、劉鎮華等人,但是陝北一直是陝北鎮守使井嶽秀割據,而且陝西還有一支以于右任為政治領袖的陝西靖國軍存在。

而這個陝西靖國軍又是由郭堅、樊鍾秀、曹世英、胡景翼、高峻、楊虎城等幾十個小軍閥組成。這些小軍閥有些幾千人,有些不過幾百人,陝西靖國軍只是他們為了利益組成的一個臨時團體,彼此之間並不是足夠信任,甚至有些人之間還有矛盾,常有混戰發生。這些人中胡景翼、楊虎城等後來也發展成了割據一省的大軍閥,有些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軍閥混戰時期,中國到底一共有多少軍閥

類似的還有四川,大小軍閥有幾十個之多,小一些的軍閥可能只有給縣的地盤。經歷了多年的混戰,劉湘才勉強形式上統一了四川。

因此如果真要說軍閥混戰時期有多少軍閥,恐怕誰也沒法統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