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愛情如春光般明媚乍現卻又轉瞬即逝

《春光乍洩》是王家衛的導演作品。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王家衛會把自己的情感經驗或是生活經驗投射到作品的角色當中。電影作品以梁朝偉飾演的黎耀輝為主視角進行拍攝創作,因而王家衛的經驗顯然是投射到黎耀輝中。這樣一來,作為電影觀眾的我們,在認識這部作品的過程中,很容易從主觀上陷入黎耀輝這個角色的狀態中,把張國榮飾演的何寶榮這個角色放在對立面,從而只能帶著偏見和片面性去認識這部作品。

近代經驗論的開創人培根在提倡現代科學實驗時認為,認識上的主觀性和片面性是產生謬誤的根源,而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出現的幻想和偏見,稱之為假相。假相存在於人的天性之中,人們對外部事物的感知,不是事物的自然標準,也不是感官的客觀標準,而只是個人主觀的、自我的標準,由於每個人的心理或身體上的特殊結構,或是由於教育、習慣和偶然的原因,或是由人們彼此交往、互通信息的活動中形成,也可以從各種教條和法則移植到人的心中。

就像電影中張震飾演的張宛所說,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許多觀眾從這部作品當中看到的是,黎耀輝想安下心來過日子,無奈何寶榮於夜夜笙歌中放縱著自己的生命,以期找尋更多的刺激,只當黎耀輝是他受傷後的港灣,而這也是豆瓣電影網站上對這部電影作品的簡介。有觀眾覺得,黎耀輝是極品,黎耀輝是絕望的,而何寶榮不會絕望,因為何寶榮沒有用心投入感情。甚至有女性觀眾想變成男人,然後找一個像黎耀輝這樣的男朋友。還有的觀眾抱怨,說黎耀輝默默的努力生存,如此值得被愛,卻不敢奢求更好的愛情。梁朝偉憑著黎耀輝這個角色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而提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張國榮,得票卻是零。如此想來,似乎連專業的評委也忽略了電影作品中的何寶榮這個角色。這些觀眾之所以完全對何寶榮感到愛無力,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看來,黎耀輝與何寶榮在對待感情方面,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然而,在電影作品中,黎耀輝自己都說了,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一樣。

現代現象學的奠基人胡塞爾把純粹現象學當作是必要的準備性科學,就像亞里士多德將邏輯學視為基礎性科學。因此,為了更加客觀、純粹地展現電影作品當中角色的相互關係,我們應該僅僅依照電影作品被呈現的模樣來分析角色,以作品中的兩個主要角色為主體進行現象學的描述,而不作任何因果性和發生性的心理學描述。至少,當一個人試圖對影片的劇情作出一個簡介時,應該做到不帶入自己的主觀描述,比如下面這一段簡介就顯得好一些。

他們剛到阿根廷,相約一起去看燈罩上的瀑布。兩人在尋找瀑布的時候因迷路而爭吵。黎耀輝總是板著個臉,對何寶榮埋怨這趟旅途,何寶榮丟下一句“在一起的日子好悶,不如分開一下,有機會再從頭開始”,然後獨自離去。黎耀輝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家酒吧當接待員,並在酒吧門口再次遇見何寶榮,看見他和幾個外國男人勾肩搭背一起走進了酒吧。何寶榮給黎耀輝打過電話,探聽他的住址。何寶榮把黎耀輝叫到賓館,只是很想他能陪伴自己一下。兩人在賓館裡吵架,何寶榮問黎耀輝“是不是後悔了”,黎耀輝回答“後悔得要死”,並表示只想攢錢回,自己一個人回香港。何寶榮被人打得狼狽,對黎耀輝說出了那句“不如我們從頭來過”。何寶榮因雙手受傷而生活無法自理,住到了黎耀輝租的房間,黎耀輝每日為何寶榮做飯、擦身。黎耀輝在工作中結識了張震飾演的同事張宛,何寶榮知道後問了幾句,黎耀輝便顯得不耐煩了,何寶榮轉而說道:“那以後我不問你,你也別問我啊!”何寶榮痊癒後開始夜出鬼混,黎耀輝因此和他爭吵不斷。何寶榮再次離開,黎耀輝沒有挽留。黎耀輝和張宛越來越熟悉,一起喝酒,一起踢球。張宛去了世界的盡頭,黎耀輝獨自去看了瀑布,何寶榮回到黎耀輝曾住的那個房間,望著檯燈上的瀑布,失聲痛哭。

然而,看電影總會帶入主觀感受,不同的人看同一部電影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這取決於每個人的經歷以及所獲得的經驗不同。這部電影終究是一部愛情片。對於相愛的過程,或許,黎耀輝需要的是更多的剋制和佔有,而何寶榮則想要更多的放肆和自由。而這,必然導致兩個人多次的分道揚鑣。在影片的最後,黎耀輝選擇了離開,或許這一次,他是選擇永遠離開何寶榮了,而何寶榮仍然留在原來的地方。或許,不應該從主觀上去確定,誰才是更愛對方的那一個。在相愛的過程中,有的人愛的持久,有的人愛的深沉,到最後,雖然各奔東西,但都會帶著對方的回憶,開始新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