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的評分和績效一樣嗎?

小兒晨


獵頭人力資源高管分享OKR和績效考核的區別?

OKR與常規績效考核的區別在於:

1、是國內的很多績效管理,很多時候只是做到了“考核”這一步而已,並不是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這是大前提。

2、是OKR的思路是先制定目標,然後明確目標的結果,再對結果進行量化,最後考核完成情況。本質上和其他的績效管理思路沒有太大的不同。任何一種績效管理,都是先有目標,對目標進行分解,量化KPI,然後考核。

3、但OKR實行的前提,是員工具有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並且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突出的專業技術能力。OKR體系下的目標,是由個人提出,然後由組織確定,這點與常規的KPI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同。因此,在OKR過程中,對員工和企業的要求比較高。

(1)OKR實行的前提,是員工具有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並且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突出的專業技術能力。OKR體系下的目標,是由個人提出,然後由組織確定,這點與常規的KPI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同。

(2)其實目標管理法,德魯克大師在1954年就提出來了。德魯克1954年提出一個“目標與自我控制管理”。

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不過,德魯克的這個理論,更偏向於組織目標的統一性。

(3)其實,任何一個公司,都有一部分員工在使用OKR思路,不過大部分員工採用的是KPI思路。區別在於:

KPI思路是自上而下,首先確定組織目標,然後對組織目標進行分解直到個人目標,然後對個人目標進行量化。

而OKR的思路是一定程度上的自下而上,個人提出目標,然後對目標進行量化。通過把大量的個人目標進行統一,彙總成公司的目標。

只是,平時工作中,絕大多數員工並不具備這樣的素質和能力,來要求自己做好工作。所以,KPI式的自上而下管理,對絕大多數常規性、普通崗位的工作更有效。

擴展資料:

實行績效考核體制之前,應先對公司的管理層做一個調整,做一個考核,這個考核分工作態度、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工作成績、團隊意識、溝通能力、配合能力、員工印象幾方面,只有先將管理層考核清了,調整到位了,員工才會相信您的績效考核體制,才會配合您的工作,也才會再次調動起積極性。

首先,要建立企業內部申訴機制,讓員工在遭遇不公正、不公平待遇時有一個申訴與解決的通暢途徑,避免因領導者情感因素傷害職業打工者的權益。

其次,企業內部不僅要確定不同部門或崗位的權利、義務,同時還必須採取自上而下的崗位描述,明確細化的崗位職責及考核標準,避免將考績淪為一種粗放的能力"審判"。

OKR的三種類型

KPI型的OKR。目標1的兩個KR都是統計型的量化單位,並且都是與上一期的基準起始值進行環比設置的。

2、任務型OKR。目標3的4個KR 全部都是任務,而且任務內容的邊界、完成標準都很含糊,是一個不太到位的任務型OKR。

3. “任務+KPI”混合型OKR。目標2的KR“每月發佈一期月刊,一季度發佈三次“,這是典型的任務KR;月刊點擊率不低於3%,則是典型的KPI類型的KR,但是沒有進行環比/同比設置;目標4的”漏斗內的預期銷售額以及預期銷售額/目標業績的值“都是KPI型KR,產品演示次數達到7次以上則是任務型KR。


徐文華獵頭


OKR近年來在互聯網行業火了之後,為了找到自己的賣點,OKR在儘可能與傳統績效考核(平衡積分卡等)劃分界限。我看到很多特意強調OKR的觀點,真的想吐血。從實戰的角度,我覺得這兩個工具差別有限。

1. OKR這個工具的巧妙之處在於在看結果(數字)之前,要先考慮目標。就是你一定要清楚“你為什麼要把這個指標弄好”,強調了目的性。按照現行OKR的實際回顧頻率,基本意味著每個季度或月都會先回顧目的,再回顧具體的數字。

2.傳統KPI強調了結果,就是除了年初,按照一定目標設定的步驟把指標定下來之後,以後每個月回顧的是具體數字。


職場行動派與贏家


關於兩者的相同以及區別,我在視頻中給您回答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f507c05c3b74d299b8df09f44761bed\

君羊羊


大家好!我是Mr李,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580182215344ce6adfeed346d6ab86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