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文化常识总结(九)

进阶文化常识总结(九)[服饰器物]

1、中山装的发明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烦琐,穿着不便,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在实用上也有缺点,于是,他主张以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加上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3个暗袋改为4个明袋,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这样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孙中山先生同时还设计了裤子。

2、唐装溯源

“唐装”,是由清代常服演变而来的,“唐装”说法的由来,也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盛唐时期,中国声誉远及海外,海外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外国人称“华人街”为“唐人街”,顺其自然便把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3、​最早穿西装的人

西装最早起源于欧洲,它是欧洲人穿的传统服装。西装的上衣原是渔民的穿着,由于他们终年在海上谋生,穿敞领少扣的衣服在海上捕鱼更加方便;燕尾服也是西装的一款,原是中世纪欧洲车夫的装束,为了骑马方便,就在上装的后面开了一条衩;西装硬领是由古代军人防护咽喉中箭的甲胄演变而来的;“领带”据说是古代住在深山老林里的日耳曼人为了防止披在身上的御寒兽皮掉下来,就用草绳扎在脖子上,这是最早的领带;西装衣袖沿上的三颗纽扣,传说与拿破仑有关;西装裤原是西欧水手服的样式,它便于水手将裤腿捋起来干活。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原始的衣着,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西装。

4、旗袍的来历

旗袍原是我国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并随清朝的建立传入中原。起初其式样宽大、平直、衣长至足,领、襟、袖口的边缘都镶有宽边。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旗袍式样有了改变,衣长缩短到膝下。到了20世纪30年代,旗袍盛行,成为女子最时髦的服装,式样也各异,领有高有低,袖子也时长时短,衣长有下摆至曳地的,也有短过膝的。20世纪40年代的旗袍大都不要袖子,衣长缩短,领子减低,穿起来轻便合体。20世纪50年代,女子穿旗袍还很普遍,以后渐渐减少。

5、牛仔裤的来历

1850年,美国西部出现了淘金热。当时,25岁的德国人李威·斯达斯也到旧金山淘金。但当他看到那千千万万寻找金矿的人们以后,却改变了主意,开起商店来,专门销售日常用品,包括露营用的帐篷和用做马车篷的帆布。有一次,一个淘金工人对他说:“我看用你的帆布做短裤挺好。矿工们现在穿的短裤都是用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李威·斯达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用帆布试缝了一批短裤出售,果然畅销。

接着,李威·斯达斯在旧金山开设了一家服装工厂。他根据矿工们劳动的特点,不断改进裤子的式样,从而形成了牛仔裤那独有的样式。

6、和服溯源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唐王热情接见他们,并赠予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鲜亮丽,在日本大受欢迎。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唐式的服装。

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带有唐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没有较大的变动。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

7、比基尼

“比基尼”式泳装世界闻名。它的来历与一个叫比基的小岛有关。

几十年前,美国开始在太平洋上一个叫比基尼的小岛进行原子弹试验,该岛马上成为世人瞩目之地。

不久,在法国巴黎,一位大胆的泳装设计师推出了一种新款泳装,即“三点式”。这种泳装用料极薄且少,据说叠起来可装入一只火柴盒。这种泳装的推出在当时服装界震动不小。由于其覆盖面积小,就连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儿都望而却步。然而,一位模特却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挑战,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的泳装展示带给人们的震惊不亚于比基尼岛上所进行的原子弹试验,故将其称为“比基尼”。

8、胸罩的发明

据说,世界上第一只胸罩是美国一位名叫菲玛莉的女士发明的。1914年的一天,菲玛莉为争当巴黎盛大舞会的皇后,一下子心血来潮,用两条手帕加丝带扎成了能支撑乳房的简单胸罩,在舞会上果然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浓厚兴趣。一家紧身衣公司老板用高价购买了专利。从此胸罩问世,并很快在全世界妇女中广泛流传,成为妇女卫生保健、身体健美的必需品之一。

9、古人何时开始穿裤子

古时,人们是不穿裤子的,他们穿深衣(类似长袍)或裳(类似裙子)来遮羞,公开提倡穿裤子的应该是赵武灵王。由于赵国地处中国北方,常要和胡人兵戎相见。赵国人穿深衣,只能坐战车。胡人穿着类似今天有裆的长裤,骑射十分方便。赵武灵王便萌生了想法:咱们也穿上裤子。穿上裤子后的赵国人,战胜了胡人。但是,真正推广及令全国人民都接受胡人裆裤的时间,却是在赵武灵王以后的六七百年。

10、苏格兰男人为什么穿裙子

苏格兰方格裙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的古老服装。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鲜明地展现出来。在苏格兰人看来,“基尔特”不仅是他们爱穿的民族服装,而且是苏格兰民族文化的标志。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基尔特”作为苏格兰的民族服装被保留下来。苏格兰人穿着这种裙服表示他们对英格兰人统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11、风衣溯源

风衣这种服装式样由来已久。早先它是英国部队士兵防风避雨用的外衣,领型可以关闭,也可以打开,当时,人们把这种领口称为“拿破仑”领。其式样是前门双排扣,有前后过肩和腰带,仅限于男子穿用,后来,这种式样流行于民间,发展到男女老幼都爱穿的日常生活服装。

12、领带溯源

公元1660年法兰西克罗特亚雇佣军普遍使用的红布披肩,是当今领带的最早雏形。这种披肩,开始时称“克罗瓦达”,后来又叫“克尔巴达”。今天领带的拉丁文名字就渊源于此。

公元1692年,法国同荷兰军队交战时,“克罗瓦达”披肩是辨认敌我的标志。这时的披肩由宽变得窄长,且加工得很硬挺。后来,英国军队用这种原始的“领带”作为军礼服的装饰品。与此同时,贵族、名流也用这样的披肩做装饰,作为区别社会地位高低和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礼仪象征。后来,有人开始在领带上绣图案和给领带上浆,好让领带挺实与众不同,领带渐渐发展成今天的样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欢。

13、雨衣溯源

1833年,苏格兰橡胶工人麦金道斯因经济拮据,买不起雨伞,每逢雨天只好冒雨回家。有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到衣裤上,怎么也擦洗不掉,只好穿这件脏衣服上下班。他无意中发现这件衣服沾橡胶汁的地方有防水作用,于是,他干脆将橡胶汁涂满整件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至今,英语中仍将雨衣称为“麦金道斯”。

14、帽子的由来

最初的帽子是作为一种装饰品。帽子在我国很早就发明了,成语“冠冕堂皇”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冠”,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两旁用丝带在领下打结固定。古代的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的开始。“冕”出现比“冠”更早,这种“冕”前低后高,表示恭敬,前面用丝线垂面,使目不斜视,两旁用丝线遮耳,表示不听谗言,这种“冕”是帝王专用的,皇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古代劳动人民则戴头巾。头巾本来是劳动时擦汗的布,后被也当做帽子裹在头上。

15、高跟鞋的发明

15世纪时的一个威尼斯商人,总担心他不在家的时候,漂亮的妻子会到处乱跑,招蜂惹蝶。于是,他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为这样一来,妻子就难于在外行走了。可是,他妻子穿上这双鞋后,不仅没有感到有什么不舒服,反而觉得十分好玩,并决意穿上这双鞋四处游玩。行人见了,都觉得她的鞋太美了。于是争相效仿,“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

16、圆领文化衫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士兵就把圆领汗衫作为内衣穿在军装里面,不论工作、休息还是作战都很方便。英国士兵看到后纷纷效仿,退伍后仍旧穿着。但当时它还仅是一种内衣,后来怎么登上了大雅之堂呢?这要归功于美国影星马龙·白兰度。他在影片《欲望号街车》中,首次穿这种汗衫上银幕,看上去十分潇洒。在他的带动下,汗衫迅速流行全美国,成为最大众化、最经济的服装。

17、衣裳溯源

最初的衣服应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史记》载,“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可见,传说中是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故后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

到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还都穿裙子。《诗经》中多处提及有“麻”(衣领)的新式服装,以及“袍”(一种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裼”、“裘”等儿童褓衣和皮衣。可见,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

18、满汉交融的清朝服饰

在清朝入关之初,汉人为了清朝的改易服饰的问题和清朝统治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因为清朝的“顶子翎子”和明朝的“拢发包巾”实在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汉族士大夫认为改易清服是“以夷变夏”。

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

清朝虽然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其实,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得非常完美的时代,也是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保留汉族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封建王朝。

19、黄金首饰的鉴别知识

试:就是试重量。金比铜重。

比:就是比硬度。金比铜软。

看:就是看变化。金颜色不变。

识:就是识标志。“MA”是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对该种金首饰的认证标志,具有这种标志的,一般都是真品。

算:就是算纯度,算含金量。金饰品的含金量用K表示,其中“24K”为“足金”或“足赤”,K金标志也打印在首饰的背面。

20、白金首饰的鉴别知识

白金是铂族稀贵金属的总称。白金首饰分白长金首饰、铂族白金首饰和铂白金首饰3种。

鉴别真假白金首饰有如下几种方法:

1.辨标志。金银首饰的背面一般都打印有成分印鉴,凡打印PT、PZAT或PLATINUM的是白金。

2.称比重。白金较重。

3.比外观。白金外观呈灰白色,较硬。

4.化学检验。用硝酸和盐酸滴在检验品上,若没变化则为白金。

21、珍珠的鉴别知识

珍珠是贝类软体动物在外界条件刺激下,以分泌物形成的固体珠状物。

天然珍珠与人工养殖珍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天然珍珠的外表,有隐约的晕彩珠光,而养殖珍珠的色裹层薄且透明;表面仅有蜡状光泽。

2.在强光照射下转动珠子,当养殖珍珠转到一定角度时,珍珠母球的核心会反射出闪光,而天然珍珠没有这种现象。

3.洗净珍珠,用强光照射珍珠的穿绳孔并在放大镜下观察。天然珍珠有极细的生长线,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均匀地层层排列到中心,仅在接近中心时颜色较黄或较褐。

22、白银的鉴别知识

白银首饰品有如下主要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进行判断。

比重判断: 白银比重为10.5,比其他具有银白色金属或合金都大得多,如铅的比重仅为2.7。

声响判断 :白银柔软,抛落在坚硬物体上发出的声响疲软,而其他金属发出声响清脆。

颜色判断:其他金属具有的白色终究与银白色有所区别,方法一用火烧。火烧冷却后,区别尤其明显。用火烧烤后,如是真白银,银色不变;若是假白银,或是成色低劣品,则烧烤后即会变黑。方法二用硝酸。将硝酸点滴在银器饰品表面,抹去硝酸后,饰品表面仍呈银白色,这说明含银量相当高;若是银含量低的饰品,则会呈灰黑色。

23、祖母绿宝石的鉴别知识

把宝石放入铜盆中,四周用白纸围好,用火点燃白纸,若能使火变成绿色的,是真宝石。

准备热炭一盆,把宝石放入炭中,炭飘香气而火却立刻熄灭,是真的祖母绿宝石。

用碗盛满清水,把宝石放入碗中,能使整个碗出现隐隐绿色的,是真宝石。

24、象牙鉴别知识

鉴别象牙的方法有:

1.用醋卤煮象牙,变软者为真。

2.真象牙有一些细小花纹,如把它放进醋中浸上一夜,它就会柔软得如同就要烂了一样,可以任意制作精细工艺品,制作完成后,用木贼草水放慢火煮一下,就会坚硬如石。

25、衣服质地的英文标志

纯羊毛——100% Wool 真丝——100% Silk

腈纶——Acrylic维纶——Vinylon

锦纶——nylon涤纶——Polyester

棉——100% Cotton麻织物——Linen

涤棉混纺织物——PC

26、肥皂溯源

5000多年前的埃及,一位厨师在为国王办宴席时,不慎失手将一盆油翻泼到炭灰里,意外发现手洗得比往日要干净得多。后来此事传到了国王那里,就吩咐照样仿制。于是,人类最早的“肥皂”就在这次偶然失手的启发下诞生了。

公元70年,罗马学者普林尼第一个用羊油和草木灰制成块状的肥皂,后来,这一制造肥皂的方法在欧洲各地传开。直到1791年,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采用电解法从食盐中获得氢氧化钠后,才真正制造出以油脂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的肥皂,沿用至今。

27、拉链的发明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锁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28、火柴的历史

1805年,俄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类似化学火柴的玻璃头发火棒,用一对钳子在它的棒头上一夹就会使它燃烧起来,但如果身边没有钳子就无法取火。

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在瑞典卑尔加城建成,人们开始使用小巧方便的摩擦火柴。不过,它还不够安全,因为火柴头的主要原料是毒性剧烈的黄磷,且燃点很低,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火灾,它是奥地利人泼来歇耳发明的。

1855年,瑞典人伦德斯脱路姆用赤磷代替了黄磷,发明了安全火柴。

29、打火机的来历

为了克服火柴易断易受潮的缺点,人们设计制造了一种更新的取火工具——打火机。1823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打火机。原理是利用锌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喷到铂棉上自动起火。由于这种打火机缺点很多,未能得到推广使用。后来我们使用的打火机,是利用打火石与转轮的摩擦而产生火花,点燃汽油灯芯而着火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现代的电子打火机以石油液化气取代汽油作为燃料,用电子陶瓷取代火石作为引燃物,用起来方便快捷。

30、锁的历史

锁早在3000多年前就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了。但那时的锁没有机关,只是做成老虎等凶猛动物的样子,想借以把小偷吓走,只能说是一种象征性的锁。

据说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是鲁班。从出土文物及史料所反映的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状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现在,这种弹簧仍在应用。

在国外,古希腊人虽曾发现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但因钥匙较大,要扛在肩上,所以并未推广使用。古代印度人则制成了另一种鸟形的“迷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现代锁的兴起始于由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焊钓锁”。我们如今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

31、剃须刀的发明

吉列剃须刀是现在著名的品牌,实际上剃须刀就是由美国的吉列发明的。

1895年的一天,吉列在理发店刮胡须时被刮出了血。“要是有一种安全剃须刀就好了。”吉列以从商者特有的敏感意识到,如果发明一种新式的安全剃须刀,肯定有销路。

回到家后,吉利便一头钻进了试验室。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经过千百次试验,吉列终于制成了一种“T”字形的剃须刀。这种剃须刀的刀刃很薄,很锋利,但在刮胡须时,它能随着接触面变换角度,因而不会伤人。1901年,吉列为自己发明的安全剃须刀申请了专利,同时开了世界上第一家经营这种剃须刀的公司。

32、古代盛酒器

青铜器起源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青铜酒器的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主要有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等。每一种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也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

商周以后,青铜酒器逐渐衰落。秦汉之际,在中国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酒具的主要类型。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了陶器。

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天的酒壶,有喙,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

宋代是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

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具有代表性的有珐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

33、镜子的发明小史

在土耳其中部非同寻常的石器时代都市中心恰塔尔许于克,曾发现已知最早的镜子。在10座公元前6千纪的女子墓穴中都葬有用火山玻璃即黑曜岩做成的镜子,其表面极其光洁。

为了制作镜子,在前哥伦布时代的南北美洲居民也同样利用了黑曜岩和其他矿物的这种反射特性。秘鲁的印加人曾使用一种如今称作“印加石”的火成岩,抛光之后,这种石块看上去就如同发亮的白钢一般。墨西哥的阿兹台克人出于礼仪或神秘的目的制作镜子,所用材料为黑曜岩或反射性能极强的块状晶体硫化铁矿石。有时,阿兹台克人还要给自己制作的玩偶眼中镶嵌用黑曜岩做成的小镜子,给人以莫测高深的感觉。

在旧大陆,抛光的青铜和红铜是最常见的制镜材料,从公元前约2900年起和在公元前2800~前2500年间,埃及人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谷文明,即已开始用这种材料制作镜子。

在古老的中国,青铜镜的制造历史可以上溯到商代(约公元前1500~前1000年)。汉代(公元前202~公元前220年)铜镜工艺高超,制作精良,有些镶有金银和绿松石,可以挂在腰带上,因而最为出名。

也是在汉代年间,制镜实验导致中国人发现了潜望镜的制作原理。从《淮南万毕术》的一段文字中,我们看到,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书中讲道:“将大镜高悬,底下置放水盆,你便能看到周围的人。”

在古代希伯来,早在希伯来人出埃及时期(可能在公元前1400年),青铜手镜即已在他们中间成为寻常物品。此说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摩西曾用女人们所携带的镜子为圣所铸造过一些容器。大约在同一时期,在西奈半岛哈迪姆山劳作的矿工们也已开始铸造铜镜。这些铜镜很可能被他们当成了为矿井照明的工具。

希腊人爱美,所以也喜爱镜子,并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盒镜”。盒镜系现代有镜粉盒的雏形,由两块用合页固定在一起的金属圆片做成;其中一块的内表面打磨成镜,另外三面雕刻图案。

罗马人使用青铜、红铜和银镜,按埃特鲁欺坎和希腊风格进行装饰。金属镜易失光泽,故盒中往往放置一小块蘸有浮石粉的海绵。就像别的物品一样,罗马人也将镜子带到了城镇之中。

在公元前的最后4个世纪内,古代不列颠与法兰西的凯尔特人以及意大利中部的埃特鲁斯坎人,使铜镜雕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凯尔特人钟情于抽象图案,这些图案通常为螺旋形状,迥然有别于他们的其他艺术形式。埃特鲁欺坎人的手镜是其青铜制造业的上佳产品,上面多雕有日常生活和神话场景,或二者兼具。……事实上,几乎每一种古代文明都拥有某种形状或形态的镜子。

参考书籍: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李琳,张保文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王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