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三部曲”在劇情編排上分別有哪些獨特之處?

Azusan蜀杉


《射鵰三部曲》是著名作家金庸著作的三部經典小說的合集,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下面我們來談談他它們每一部的劇情特點:

一部曲《射鵰英雄傳》主要是以人物的個性化為中心,以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的發展需要來設置情節。

二部曲《神鵰俠侶》主要已兒女性情為中心,通過感情的處理和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

三部曲《倚天屠龍記》則發生在百年後以江湖動盪為背景,劇情圍繞著兩件絕世兵器來展開,敘述張翠山父子的江湖生涯

最後總結一下:《射鵰三部曲》非但時代背景不同主題風格也不一樣,《射鵰英雄傳》主要體現的英雄俠義,而《神鵰俠侶》的重心在於兒女性情。《倚天屠龍記》則體現的是武林豪傑的精神風貌,以及天下歎服的蓋世武力和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雖然各有千秋,但是每一部的劇情扣人心絃,絕對堪稱為經典大作。





愛電影520


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下面提到的時候均簡略稱呼)。

這三部作品在情節上是有一定的延續性的,尤其射鵰和神鵰這兩部作品聯繫更加緊密,而神鵰和倚天聯繫則較少。從故事發生的時間上看,前兩部作品相隔一代人大概二十年,而後兩部作品則相隔大概八九十年。從時間也可以說明這三部作品的連續程度。

射鵰中正面人物郭靖和反面人物楊康(楊過的父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郭靖和楊康雖然同為忠良之後,但因生活成長在不同的環境中,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和處世方式。郭靖善良、正直、忠義、行俠仗義,獲得了江湖人士的認可,並取得了卓越的的成就、收穫了美滿的家庭;而楊康則貪戀權勢、認賊作父、心狠手辣、為虎作倀,最終落得身敗名裂,妻離子散。

楊過作為楊康的遺腹子,這就註定他和郭家有極深的淵源和恩怨,這在神鵰裡面進行了大量的描寫:楊過幫助郭靖黃蓉化解爭奪盟主的危機,屢次解救郭家的人,協助守衛襄陽等;然而楊過也曾多次想暗殺郭靖為父親報仇,搶奪郭襄到絕情谷換取解藥。可以說很多時候楊過內心非常也是很矛盾的,直到柯震惡把楊康所有的事蹟都告訴給楊過之後,他才逐漸明白自己父親之死是咎由自取,從內心深處化解了這段宿怨。

相對而言,神鵰和倚天的聯繫比較少,主要聯繫提現在武當派的張三丰和峨眉派的郭襄這兩個人及所屬教派上面。在神鵰俠侶的結尾,郭襄結識了張三丰,他們兩人及少林的無色禪師三人從覺遠大師那裡學到了九陽神功並各奔前途。這裡顯然是作者為倚天埋下了伏筆,少林派、武當派、峨眉派三足鼎立的雛形就此形成了。除此之外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其實沒有更多的聯繫了。

其實從比較深層次的維度來看,寫作這三部作品的時間是前後連續的,寫作手法和思想深度也是逐漸成熟完善的。

我們可以明顯發現,射鵰屬於故事情節驅動的,它的故事情節非常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但是在主題並不突出,描寫的人物性格也比較單一,這些方面是遠不如後面兩部的。

比如當我們提到郭靖的時候,主要印象就是仁義忠厚、為國為民;而提起黃蓉的時候,主要印象就是聰明、計智過人,很顯然這些特徵都是比較單一的。再看楊過和小龍女,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我們不光了解楊過的灑脫和痴情,小龍女的高潔和恬淡,而且從他們曲折的人生經歷中也可以瞭解到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糾結和矛盾、痛苦和歡樂。可見神鵰比射鵰在描寫人物內心和情感方面更加細緻,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深入。

另外,射鵰描寫了很多的人物,但是主題並不明確,更像一個大雜燴。而當我們提到神鵰的時候,它的主題是非常明確的,主要講“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到人生死相許”這個主題的。楊過和小龍女的痴戀,甚至李莫愁的“慘戀”,貫穿整部小說,都是突出這個主題的。可見神鵰整部小說的主題和構思都要比射鵰更完善。

另外我們再看一看倚天,和射鵰一樣都塑造了很多的人物群像。但是在倚天中,這些人物形象顯然要比射鵰更加深刻,他們的愛恨情仇、痛苦歡樂,讓人感同身受。

在射鵰中,塑造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些人物,但描寫的時候更多的是停留在講述他們生平故事這個層面,他們的形象要麼是正面的,要麼是負面的,都是比較絕對、比較單一的。而在倚天屠龍記中人物性格更加複雜多變、更加富於情感,比如張翠山夫婦的悲劇、謝遜成昆師徒的恩怨、紫山龍王黛琦絲悲苦的命運、滅絕師太和周芷若的悲劇等,這些人物的愛恨情仇都給讀者心靈帶來強烈的震撼和衝擊。

另外,倚天主要講述正義和邪惡雙方互相鬥爭、融合這個宏大的主題。從道家的理論來說,就是正和反兩個方面互相作用、對立轉化的過程,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化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六十四卦。

在小說中則提現為以武當少林峨眉為代表的正派江湖人士,和以明教為首的邪派江湖人士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最終卻被參透了正邪雙方運行規律的張無忌化解了、調和了。

因此,倚天比射鵰的主題更為深刻、突出,人物形象也更為複雜而豐滿,是更成熟的作品。

縱觀射鵰、神鵰、倚天這三部作品,除了在一些故事情節和人物上的聯繫外,在深層次上它們也是逐漸完善、成熟的關係。這或許也和作者本人不同階段的人生感悟有關吧。最初我們崇拜單純的正義,如郭靖的忠肝義膽;但後來我們會喜歡楊過那種對正統觀念的反叛倔強;而後也會體會到不同環境下人物的悲歡因果,如倚天裡面正邪各色人物的生平和恩怨,體會到貌似懦弱張無忌的強大內心力量。


北冥黃花魚


我們知道,金庸公開發表過15部武俠作品,其中,《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由於故事一脈相承,又被稱作射鵰三部曲。金庸作品中,只有這三部作品單獨拿出來算作一個系列。

其實,射鵰三部曲除了故事相互關聯,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這個特點是射鵰,神鵰,倚天所獨有的,金庸其他作品都不具備這個特點。

這個特點就是,射鵰三部曲每一部作品,它的主線情節,時代跨度都特別長,至少20年。作品交代了主人公詳細的成長曆程,堪稱小型人物史詩。

我們不妨來仔細扒一下三部作品的主線時代跨度。射鵰開篇是郭嘯天和楊鐵心飲酒聽書,此時郭靖尚未出生。而到射鵰結尾,郭靖已經20歲出頭了。射鵰的時代跨度還算少的,到了神鵰俠侶,楊過初登場時不過十二三歲,而初入江湖也只有十八歲左右;等和小龍女十六年後再相見,楊過已經是三十六七歲的中年人了,也就是說神鵰的時代跨度有25年左右。

而到了倚天屠龍記就更厲害了。倚天開篇寫的是郭襄的故事,當時郭襄才不到20歲,張君寶也才十六七歲,而前兩章已過,第三章開篇,張君寶,也就是張三丰,陡然就變成了90歲高齡的武當掌門。這還不算完,等張無忌出生,再到倚天結尾,又是20多年,也就是說,倚天的前後年代跨度接近100年。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說的年代跨度是指主線,即金庸正面描寫的情節。像那些回憶中的情節,雖然年代久遠,但只不過都是支線,比如神鵰中的王重陽和林朝英的往事,是通過回憶呈現的,較起真來,神鵰的年代跨度將會大大提高。

說完射鵰三部曲,我們不妨再來看看金庸其他主要作品。飛狐外傳裡,胡斐在商家堡初登場時十二三歲,到了結尾也只不過二十來歲,跨度不到10年。雪山飛狐中胡一刀的情節只存在於回憶中,單論主線情節,全書描寫的只是一天的故事。

天龍八部中,段譽一出場就是20歲左右的王子了,喬峰也早就功成名就,享有北喬峰之名,直到天龍結尾,整個故事的主線跨度也不超過五年。鹿鼎記中,韋小寶出場時十幾歲,直到故事結尾,也沒有超過20歲。

笑傲江湖,令狐沖一出場就是華山派的大師兄,雖然其經歷豐富而傳奇,但這經歷也只不過是短短几年的事情。

俠客行和碧血劍類似,主人公石破天和袁承志出場時是小孩,到了故事結尾,也只是個20歲左右的青年。

可見,金庸其他作品還沒有在時間跨度上超過20年的,甚至連十年都很少達到。而射鵰三部曲時間跨度最小的射鵰英雄傳,時間跨度也超過了20年。時間跨度長的好處是,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得到了非常詳盡的呈現,人物的塑造也變得立體,成型。





愛龜的小李


射鵰三部曲”是對著名武俠作家金庸所寫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武俠小說的合稱。

《射鵰英雄傳》首先發布,以郭靖的成長髮展為主要脈絡,郭靖為射鵰的主角,射鵰大體內容:南宋末年,郭靖、楊康之父被金國害死,郭靖憨厚老實,長大後為父報仇,並與聰明伶俐的黃蓉結為情侶。楊康認賊作父,終不得好死。

《神鵰俠侶》是第二部,重心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以楊康之子,楊過的成長髮展為脈絡的故事,楊過是主角。

《倚天屠龍記》是第三部,故事發生在距《神鵰俠侶》百年之後,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敘述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

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歎服的武力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樸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展現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擴展資料:

金庸小說的寫作特色

金庸所創作的小說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

從本質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在金庸創作的小說裡,“情”與“理”深刻體現了生命本質與傳統道德之間的永恆矛盾,具體來說就是愛情與道德規範的衝突。

金庸的作品沒有過多的抑情絕欲的說教,更沒有與傳統道德文化相違背的濫情現象。他僅僅通過“情”與“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愛情中的悲劇意識,通過對人真實生命的適當描述和張揚,反映了對禁錮人們和社會發展的“理”的反抗。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是“射鵰三部曲”之一,下接《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

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

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小風視界


1,《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是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鬥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2,《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

3,《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


未能與時間和解


金庸老先生的射鵰三部曲,也是他成為武俠小說巨匠的三部小說。從時間跨度上來講是從南宋後期到元末明初。其中前兩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相差時間很短,到後來的《倚天屠龍記》之間相距100多年。三部小說很好的以歷史為背景。小說雖然以主人公的愛情為主線,但始終貫穿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愛國情懷,三部小說的人物也都是有關聯的。不愧為武俠世界的三本經典小說。





浪淘沙之經典記憶


《射鵰》主角郭靖,《神鵰》主角楊過是《射鵰》中楊康的兒子,而楊康和郭靖是未出世就定下的結義兄弟。倚天劍和屠龍刀是由郭靖夫婦所造,內藏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郭靖的女兒郭襄是《倚天》中峨眉派的開山祖師,在《神鵰》中出現的少林弟子張君寶和郭襄是好友,即《倚天》中張三丰。


啊小李趣聞


大家好[愛慕][愛慕]!

眾所周知,射鵰三部曲毫無疑問指的就是《射鵰英雄厚》,《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了,那麼這三部電視劇在劇情上分別有都有哪些獨特之處呢?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1. 這三部劇按照時間先後.第一部肯定是射鵰,如果作為一整個故事脈絡的話,射鵰是整個故事的開端. 在宋,金,蒙三國對戰時,故事圍繞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四人展開:首先,這部劇是不僅有家仇,還有國恨,靖康之辱也是發生後續的引子!其次,郭和楊是結義兄弟,二人有著兄弟之義,但選擇不同,郭勤奮正直,最終成一代大俠;而楊過認賊作父,走上不歸路. 這是的正邪較量!最後,郭靖和黃蓉,楊康和穆念慈彼此都發生了一段感人的戀情,雖然楊穆二人雙雙離世!總之,這部劇在劇情上比較豐富,不僅有國仇家恨,也有兄弟之義,還有感人愛情,很多元化!

2. 神鵰俠侶發生在南宋末年,承接上部劇. 楊過乃楊康之子. 其不服管教,被郭靖送往全真教.整個的故事脈絡以楊過和小龍女感情為主線,主要講述的是二者的悽美愛情和以古墓派,全真派,金輪法王等之間發生的江湖恩怨!

3. 倚天則發生在元末,發生在兩部劇之後,此劇以張無忌成長為線索,主要講述的是江湖各大幫派,各種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 其中張無忌和各個女人之間的糾葛也蘊藏其中,貫穿前後,主要給我們呈現的是快意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