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趕超日本和德國的機床工業水平嗎?

倔強的函數


這個機床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擺角頭,裡面的零件有大有小,小的微米級的薄度,其他零件部位只有會做機床的都能做,擺角頭非常難

中傳重型機床有限公司自主研製成功了世界最大加工直徑七軸六聯動螺旋槳加工機床,最大可加工十一米直徑螺旋槳。

  海軍潛艇的靜音性能是衡量潛艇戰鬥力的核心指標,長期以來中國海軍的潛艇的噪音就廣受外界詬病,美軍甚至揚言,中國潛艇一出港就能被偵測出方位。而制約潛艇噪音的核心部件就是潛艇尾部的螺旋槳,七軸六聯動螺旋槳加工機床的投產將極大助力中國海軍潛艇噪音性能的質變。

  七軸六聯動機床是目前國際上最大型、最複雜的機床。本臺機床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機床企業已具備在國際市場上與世界機床強企同臺競技的實力。


2013年7月,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五軸立式機床首次出口德國,此後,德國公司再次向大連光洋購買了三臺高端數控機床。

  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向西方發達國家銷售高檔數控機床,標誌著我國高端五軸數控機床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和技術壁壘。

中國的機床不行?那麼美國早打過來了,你要給侵略者當奴隸礦工每天18小時的挖礦石了。還有機會上網嗎


英雄少年66265076


趕超不了,這種高精密的機器別人不教給你,你沒法去模仿,模仿也只能模仿個外形,靠自己從零開始研發幾乎不可能,不是一兩年的事,而且耗費巨資,一臺高精密機床上有很多零部件,包含各大產業,像材料,熱處理,裝配工藝,電池閥,油泵,線軌,絲槓,伺服電機,軸承,數控操作系統,冷卻液,機油,等等,這些你都要跟上來,要不組裝在一起就是個垃圾,中國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先把基礎工業做強了再談其他的。


車餘飯後


我認為差距很大,不是一點點。幾年前單位從我國一個很有名機床廠進了幾臺機床,使用了一個星期兩臺機床的絲槓就包死了,打開一看裡面的一個箍圈螺絲沒上緊,致使絲槓包廢,當時就考慮可能是人為因素,故意而為,為此我們打開另外幾臺新機床,結果是都沒有上死緊箍圈螺絲,這明顯就是人為破壞,自己的企業職工砸自家的牌子,沒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倒閉是早晚的事,所以說趕超先進國家暫時還不可能。


老布衣147


五十年代就開始“超英趕美”,然而現在很多基礎工業慢慢地退化了。有些人好的不學,專會投機取巧。美其名曰產品不壞就無銷路,造成劣質品成氣侯,正規廠家無法生存。試想在一個劣質品成災的環境下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企業員工若沒有工匠精神、主人翁精神能趕超日本、德國?


多幹實事


我在一家外企工作,公司裡各種機床都有,國產的,德國的,日本的,美國的。精度都是要求到微米。日本和德國機床無論是穩定性還是效率和精度上都比國產機床強太多了,但也有缺點,德國和日本機床的工裝和道具的價格是國產機床的好幾倍,而且只能從機床廠家購買。


fyygrgwgh


沒在機械行業幹過的人,真是不瞭解這裡面的差距,不是幹不幹的問題,我們的基礎科學,材料學,各種處理,工作母機,技術人員,職工素質,積累因素,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象汽車行業外觀漂亮,內在差距很大。現在更是危機,學機械的不願進工廠,青年人不願幹工人,馬上快斷檔了,還去趕超國外,實事不不是說說吹吹就行的。


悠悠坦然


機械設計精度,適用,及現代電路,電腦全控,鋼材料,工程技術,技能高級程度,普遍性,發展等等都差,少,落後於日本,德至少二十年經歷的可能。但並不等於中國製造不出,只是日本,德國已經歷經多代更新與成功。僅鋼材質量好,也很了不起,包括各種材料在內。科學,技術性含量尖端,值得學習。購買有利中國機器製造機器及快速國家跟進世界先進行列,省去開發研究段佔用時間。有利擠進先進工業行列。


元元125021907


當然能,而且是一定的。高端產品雖然利潤高,但量不大,主要用來樹立品牌形象,真正賺錢的是中低端產品,利潤雖低但量大,而我國最大的優勢就是中低端產品,世界機床市場利潤的大頭其實在我們手裡,日德的高端產品所賺取的利潤不足以長期支持研發,假以時日我國的機床產品就會趕上日德。


藍點知了


趕不上,因為日本和德國的機床技術不是以掙錢為本,他們將技術與國家榮譽結合在一起,為什麼中國紅旗與日本豐田有差距,不是中國的技術不行,是中國的工人沒有將紅旗視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日本豐田公司的員工巳將豐田視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這就是員工之間的區別。企業素質與員工素質提高了的話,任何國家都不會超過中國。


永遠年青189


有信心不錯,但是不要盲目樂觀。F22發動機只有日本機床能加工。許多領域日本一個小公司獨佔全球大部分市場份額,尤其在高精尖領域。目前納米級的設備是禁止出口到中國的。中國要趕超,必須從政策大環境進行提高製造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