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規劃這個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二類居住用地26.02公頃

剛剛,海南又一個重點園區控規出爐!《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式公示。

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是海南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是教育部支持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的先導項目。

一期規劃範圍主要包含面向新村港的濱水區域、大墩村及其周邊,東至現狀文黎大道、南靠南灣自然保護區、西至新村港瀉湖,總面積581.27公頃(約8719畝)。

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以打造國家級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打造高素質、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培育基地、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留學重要目的地和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新標杆的集中展示窗口為目標。

規劃定位為:將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打造成我國一流大學中外合作辦學聚集平臺,國家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高端國際人才培養規劃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留學更要目的地,打造宜居,宜教,宜創,宜產的全球教育創新聚集高地、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新標杆、和國家級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乃至全世界的教育創新引領區。

根據規劃,二類居住用地共3處,位於規劃區北側,文黎大道以西,用地規模為26.02公頃,佔建設用地比例6.58%,佔規劃區總用地的4.48%,該居住用地規劃為國際人才公寓,為教育園區提供市場化的居住服務。

《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一期控規》摘錄

一、編制目的

為落實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教育試驗區”)總體規劃的發展戰略,適應為前發展需要和項目建設需求,特編制《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本規劃”),作為下一步項目建設的法定指導文件。

二、規劃範圍

本次規劃範圍主要包含面向新村港的濱水區域、大墩村及其周邊,東至現狀文黎大道、南靠南灣自然保護區、西至新村港瀉湖,總面積581.27公頃。

三、規劃原則

1、落實銜接,整體協調

落實上位總體規劃要求,銜接各專項規劃內容,整體協調其他相關片區及自然環境要素,提出切實有效的規劃控制方法,指導項目開發建設。

2、山海統籌,彈性發展

建立安全優先、綠色發展的韌性空間格局立足於規劃區優越的生態本底,建立山海互通,藍綠協調的空間格電,最小化使用人工干預手段,構建規劃區的韌性生態系統,提高規劃區對自然災害的抵禦力,適應能力以及修復能力,塑造生態安全,環境舒適的教育園區。

3、開放共享,文化領銜

建立具有獨特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全域體驗教育園區堅持全面開放共享、以人為本的理念:區別於傳統大學城封閉式佈局,教育試驗區釆用開放共享理念和創新“大共享+小學院”辦學模式——園區內公共服務設施、公共空間等應全國共享開放甚至達到社會共享,打造開放共享性國際教育園區。設計上還應融合自然及地域文化元素營造獨特建築和場所,打造具有獨特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全域體驗型教育園區。

4、科技智慧、創新示範

創新型教育園區堅持世界眼光,鼓勵運用先進的、創新的規劃和設計理念,以高標準、高品質的建設原則。貫穿從規劃、設計、開發管理和運營全過程:並融入高科技和智慧、綠色等技術手段,打造國際一流、創新型教育示範區。

四、定位與目標

1、總體目標

以打造國家級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打造高素質、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培育基地、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留學重要目的地和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新標杆的集中展示窗口為目標。

2、規劃定位

將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打造成我國一流大學中外合作辦學聚集平臺,國家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高端國際人才培養規劃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留學更要目的地,打造宜居,宜教,宜創,宜產的全球教育創新聚集高地、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新標杆、和國家級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乃至全世界的教育創新引領區。

五、發展規模

1、規劃範圍總面積為581.27公頃。規劃區內的城鄉建設用地總量應控制在433.59公頃以內。城鄉建設用地中村莊建設用地38.54公頃,城市建設用地395.05公頃。其他非建設用地147.68公頃。

2、建設規模:總建設量不應超過350萬平方米,且建設量應優先安排國際教育類和大墩村村民生活需求。

3、總人口規模41000人,其中:學生人口30000人,教師人口約3000人,村民及其他常住人門8000人。

六、產業與功能

規劃區是海南國際旅遊島先行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考慮:試驗區以旅遊業為主導,以文化創意、健康體育、商貿流通為特色的總體產業定位。將當代教育產業與試驗區總體功能佈局形成相輔相成的功能匹配。

七、規劃結構

一心、三區、五層、七廊。

一心指面向新村港的地標中心,包含國際學習中心、體育場兩個地標建築及其面向新村港的城市空間節點。

三區指,北側的配套服務區(含國際人才公寓、創新創業和文化商業中心)、面向新村港的教育核心區和圍繞大墩村的居民大墩服務區。

五層七廊指:按照與新村港的關係,形成“濱水——專業教學——共享教學——配套服務——山體”五個漸變層次,通過打通新村港與背景山體的山水綠軸,打造山水聯動的七條綠色模形綠地。

八、用地佈局

用地規模:規劃總用地面積581.27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395.05公頃,佔總用地面積68.00%,村莊建設用地38.54公頃,非建設用地面積147.68公頃,佔規劃範圍用地面積的25.36%,主要為農林用地。

1、居住用地佈局

規劃為二類居住用地,共3處,位於規劃區北側,文黎大道以西。用地規模為26.02公頃,佔建設用地比例6.58%,佔規劃區總用地的4.48%。該居住用地規劃為國際人才公寓,為教育園區提供市場化的居住服務。

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佈局

教育科研用地面積178.14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45.09%,醫療衛生用地(擬規劃為三甲醫院)面積7.07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79%。兩項佔規劃區總用地的46.88%。

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佈局

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包括商業用地(含商業商務混合用地)、商務用地及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其中商業用地面積16.9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4.28%;商務用地面積18.04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4.57%,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面積0.43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0.11%。三項佔規劃區總用地的8.96%。

4、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佈局

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包括城市道路用地及社會停車場用地,其中城市道路用地面積93.37公頃(含兩條已建道路),占城市建設用地23.42%;停車場用地面積0.83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0.21%,是指規劃區的兩個停車場用地,為整個片區提供公共停車和交通首末站服務。兩項佔規劃區總用地的23.63%。

5、綠地與廣場用地佈局

綠地與廣場用地包括公園綠地及防護綠地,其中公園綠地用地面租50.5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12. 8%,是指規劃區內17處公園綠地。

6、村莊建設用地

村莊建設用地主要為大墩村現狀建設用地,用地面積為38.54公頃,占城多建設用地比例8.9%。該類用地主要為大墩村建設用地。現狀用地中己經包括了村民住宅、村民公寓幼兒園、農貿市場、商業、村委會、村廟等公共服務設施。

九、陸海統籌

規劃建議調整新村港水域用途管理,加強陸海汙染源監控,逐步清理破壞生態環境的養殖業。轉型考慮水上運動、水上游覽等配套綜合服務功能。建議結合相關大學的學科特色,通過環境容量的控制,打造新村港水上體育試驗區。建議在外海可利用範圍內,根據陵水縣上位規劃,打造海洋休閒娛樂與水上體育試驗區。

十、綜合交通規劃

1、對外交通聯繫

規劃區主要通過主幹路文黎大道延伸線和南灣路與外部交通進行連接。

2、道路系統規劃

規劃道路等級分主幹路、次幹路、支路,紅線寬度有16米、24米、30米和40米四種。規劃區道路面積為92.54公頃,佔總用地面積的15.92%;道路總長為32.15千米,路網密度為5.53千米/平方幹米。

3、慢行交通

規劃兩類慢行綠道。濱海休閒慢行綠道的建設寬度以3-10米為宜,必須無條件對公眾開放。教育休閒慢行綠道成網狀佈局,以2-8米為宜。

4、靜態交通

規劃共佈局2個公共停車場和若干地下停車庫。

5、公交站場規劃

規劃區共設置兩處對外公交首末站,主要功能為公交停車、簡單維修、充電、調度站等設施。分別位於文黎大道西側大墩村北側出入口附近和南灣路南側。分別服務大墩村和學生宿舍區。

6、水上公交規劃

規劃三處沿新村港的水上巴士停靠站,分別位於南側,中部和北部濱水岸線處。

7、直升機停機坪規劃

規劃在A20用地北側的生態林地中佈置一處直升機停機坪,能方便地為進入該區域的高端人群或三甲醫院服務,同時將直升機停機坪納入本片區的災害緊急救援體系和應急疏散通道中,以提高本片區對災害天氣的應變能力。

十一、公共服務設施

規劃九年一貫制學校2座,學前幼兒園2處,居委會1處,文化活動中心1處,社區服務中心1處,養老院1處,農貿市場2處。規劃鼓勵在教職工集中住宿區増加相應公共服務設施(包括但不限於幼兒園、文化活動中心等)。

十二、綠地規劃

以創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家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教育與生態修復、自然科普、休鬧娛樂功能相融合,打造大自然的生態博物館。依託山、海、河、湖、灣等自然景觀要素,注重對區內生態環境敏感區域的保護與恢復,結合總體規劃結構,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網絡化、生態化的綠地系統。

1、公園綠地

指向公眾開放,以遊憩為主要功能,兼具生態、美化、防災等作用的綠地。依託主要的公共服務設施、人流集散節點、水岸開敞空間等設置。

規劃公園綠地50.58公頃,佔建設用地面積12.80%。公園綠地內可適量設置休閒娛樂設施,是規劃區的主要開敞、休憩公共空間。

2、生態綠地

生態綠地由林地、園地等粗成,主要是為了強化規劃區各功能組團之間的生態“綠化景觀帶”和“生態廊道。

3、自然山體綠地

主要為南灣自然保護區在本規劃區範圍內部分,該部分是維繫規劃區內的景觀格局的重要要素,山體要嚴格管控,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嚴禁一切開發建設,緩衝區和山體坡度大於25%地帶的區域原則上不宜進行開發建設。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