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後的你是不是每天還會高強度鍛鍊?有人說,少鍛鍊才是一種長壽的方法,你怎麼看?

快樂許洪春


五十歲以後鍛鍊,高強度與不鍛鍊都是不對的,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形式才是正確的!


恭賀


我今年50多了,每天都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鍛鍊,雨雪天氣、有事除外。

跑步10公里以上外加適量力量訓練。

2015年的一次例行體檢報告,給了我悶頭一棒,共10項血檢指標超標,外加高血壓,重度脂肪肝,要命的是頸部血管有斑塊,好在血糖正常。(圖1是2015年血檢指標一部分)

我總結了得這些病的主要原因。

1、吃的多。

2,、消耗的少,也就是動的少。

3、肉食類過多,蔬菜類瓜果類太少太少。

4、糕點、油炸、甜食吃的太多。

沒有去醫院,沒有吃藥,我嘗試著自己治療這些毛病,我想的是,走逆行道路把它退回去。

於是我開始禁食肉類包括蛋、奶,大量進食蔬菜、瓜果、各種粗糧、堅果,米麵正常吃。

每天晚上7:30準時出門,快步走了三個月開始嘗試慢跑。到今天已經跑了4年,每次都在10公里以上,心跳保持在140~170之間,回到家再舉舉槓鈴練練腹肌輪。

現在血檢所有的指標,一切正常。脂肪肝也沒了,重要的是B超下頸部斑塊也找不到了,現在感覺每天都很清爽通透。

圖3是2019年血檢部分指標。




所以我認為不管年齡多大,運動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運動量,運動時心率一定要提上去,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強度。提高肺活量,提高血氧濃度,血液中氧氣含量充足,對各個器官的修復,作用是很大的。

至於有說少鍛鍊才是長壽的方法,我想在健康長壽中吃的因素佔了70%,而運動和其他佔了30%。

誰運動誰知道!


四季VLOG


今年59歲,98年開始健身,一週六次,已經堅持22年。每年體檢各項指標正常。體重69公斤,體能很好。

剛開始健身的起因是當時每天下午5、6點頭髮昏發木很難受,查出有三高,大夫建議服長效阿司匹林,但服用一段時間沒有什麼效果。

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在健身房鍛鍊。剛開始是以練器械為主,但體力跟不上,只好從頭練起,從有氧開始。本人對跑步很牴觸,而且很枯燥,想選擇一項既不枯燥又能起到有氧練習的運動方式。

在器械區旁就是健身操區,每天都有老師帶操,在當時跳操的都是女士,沒有男士跳操,人們的觀念健身操就是跳舞。我想嘗試一下健身操的有氧效果,從這以後有操就跳,而且效果很好,體力得到回覆,協調性、靈活性、柔韌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體力回覆後,繼續力量鍛鍊,效果很好,從2005年—2010年,也就是50歲之前,深蹲180公斤,臥推150公斤,當時體重81公斤,身高1.7米。

今年59歲每天堅持鍛鍊,以健身為主,現在不去健身房了,買了健身器材在家裡練,現在深蹲120公斤,臥推100公斤,體重69公斤。

一週5次力量鍛鍊1—1.5小時,力量鍛鍊結束,1小時有氧練習,以萊美搏擊操或萊美有氧衝擊操或高強度有氧間歇為主。

今年是堅持鍛鍊第22個年頭,身體狀況很好,體能很好,先後完成烏魯木齊天池徒步穿越和車師古道徒步穿越。

建議如果身體都很健康,沒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其他一些慢性等不適合鍛鍊的疾病,越早鍛鍊越早獲益,祝願人人健康快樂!


烏倫古204


本人63年今年56歲,身高170㎝體重61㎏。年輕時跑過馬拉松,上過擂臺打過拳。平時喜歡運動,喜歡戶外騎車登山。前三年因為騎自行車摔倒,住院兩個月生活不能自理半年。在家恢復訓練到現在,已經基本上100%正常了。 現在每週在家健身三次每次1小時,練一天休一天再加一次登山運動。因為喜歡運動,身體健康才是第一。吃方面從不忌口,雞蛋雞胸牛排生魚片從不間斷。 本人以為生命在於運動,吃有營養的食物也最重要的。還有就是生活一定要規律,染上不良習慣還要慢慢改掉。 自己的健康一定要自己掌握,不給兒女添麻煩。





老馮六哥


過了年我就六十九歲了,幾年前體重133斤左右,後來開始踢毽子,步行,體重降到120斤,就再也降不下去了,不過我身體一直很好,也沒有三高什麼的。今年冬天,因為我唱歌累壞了嗓子,天氣冷了,有霧霾,就沒怎麼出去,體重長了兩斤,看來過了春節,還是要多出去鍛鍊才可以,我覺得,年齡大了,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才是最好的,量力而行。我從來也不吃保健品一類的東西,飲食上也很清淡,不吃牛羊肉,海鮮等等,平時就家常便飯,以青菜為主,晚上基本就不吃了,好多年了,身體一直很好。


秋韻195106


我是真叫靜靜,距離我的50歲還有22年,我想不管是這22年還是之後的年齡,我都會保持一定強度的鍛鍊。

實際上對於上了年齡,高強度鍛鍊不合適或者少鍛鍊才能長壽的的描述都是不合適的。

畢竟人各有異,比如64歲的天津老唐在他60歲的時候,來了一次身心的遠行,從天津一天一個馬拉松跑到了西藏,累積跑了118天,118個全馬。

如今幾年過去了,老唐並沒有因為這個超高強度的運動而變成跑圈裡面的反面人物。

當然他屬於特例。實際上不管是哪個年齡,合理強度的鍛鍊才是健康活著的最佳姿態。

就拿跑步來說,所謂的高強度無非就是提高速度犧牲心率或者拉長跑步時間距離。但是這種這種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代謝和各器官功能都會有所下降,所以是不健康的。因為恢復時間會比較漫長,而這個過程裡面自己可能還會給自己造成二次傷害。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儘管有傷害,但是這個過程能夠讓我們身體接受能力更強,畢竟這個時候代謝好,而大部分運動鍛鍊帶來的身體上的傷痛是比較容易恢復的。

但是也有的人不到60歲,進行一系列養生活動,最後腿腳不利了,心肺功能不行了甚至早早的離開了人世,這種現象在當今並不算少。

所以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對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合理的運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們的壽命。

這個我說說我老家一些老人的身體情況。

五六十歲還繼續去地裡面幹活的很少生病看醫生,而不少的人三餐都能吃不少米飯,對於同齡人來說而且對於我們注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他們還抽菸和適當的喝酒,感覺他們一天精氣神都很好,說話思路清晰流暢。

五六十歲退休了的,會去散步,遛狗,聚眾下棋,在家門口寬闊的地方打太極,他們精神狀態看起來也不錯,飲食似乎也沒啥影響,而且一年和一年的狀態對比起來,並沒有太大差別。

那些上了五六十歲,包括退休了的,不運動,不種地,大部分時間閒著帶孫子,偶爾在家門口嗮嗮太陽的,好像隔了一段時間再見,似乎他身體看起來就沒有那麼硬朗了,而且一旦隔好幾年,他們之間就有那麼個別說快不行了,吃不了東西,身體瘦得皮包骨頭,最後在子女贍養了就這樣離開了。

對於我來說,我不知道22年以後的情況,但是可以肯定那時候沒有意外發生我還健在的話,我會繼續保持一定強度鍛鍊。

這個鍛鍊讓我身體健康,讓我不疲憊,讓我生活有趣,如此我覺得人生就是很滿足了,而不是到了退休年齡去考慮說注重養生,少鍛鍊,因為傷害身體,畢竟我們身體是有記憶的,一旦停止去運動鍛鍊,這個記憶隨著時間進步會消失,那個時候身體的某個機能就會逐漸變弱以至於不存在了,這個時候就是一個接近衰老得過程,但是保持運動的話,這個機能能過正常的運作,只是沒有以前那麼強大,所以這個合理強度鍛鍊過程能過延長我們壽命。

當然一切都基於有個好的基因,畢竟家族裡面就沒有長壽基因以及各種遺產病都存在的話,我想怎麼運動所帶來的改變都不會很大。


真叫靜靜


有道理,我從小就有愛運動的習慣,這麼多年堅持下來也挺佩服自己的,通過運動帶來的好處只有自己親身體會,所以我的運動量也相當大,可是過了五十之後,那種大運動量已經不適合了,像我以前特別喜歡跳健身操呀搏擊操啥的,隨隨便便跳個兩小時不在話下,還要求自己必須動作要做到位,後來我發現,身體一旦適應了這個運動量,只有不停的加大才會有感覺,遇到有事長時間不能跳的話反彈的特別快,所以從四十五歲以後開始慢慢減少,現在已經很少跳操,改成跳緩慢的形體舞和民族舞,儘量多做拉伸,跑步也改為快步走,保護好關節,堅持幾年了,效果還不錯,體重一直控制在112。


三毛有50歲了


看人吧,我年輕時過量運動,到了35左右幾乎不運動了,然後就是紙醉金迷身體搞垮,今年50了開始再運動,運動量一天30分鐘,但運動強度大間隔最多休息一分鐘,一星期最多喝一次大酒。又恢復正常了,又有了腹肌,上身肌肉滿滿,身高174體重74公斤。


麒麟三刀A


我今年50了,健身超過了30年,儘管沒練出大塊頭、肌肉男,但是因為長期的健身,使得我看著更年輕,工作起來精力更充沛,只要時間允許,我會盡量做重量鍛鍊,感覺到特別自信,50歲,還是一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動一些,還沒到靜的時候呢!


強森鄧


普通人長壽主要靠遺傳,鍛鍊要適可而止,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高強度鍛鍊有百害而無一利。

50歲,人生已過大半,幾十年的勞碌奔波,身體器官已經開始進入老化階段,有些零件可能已經該維護保養,比較膝蓋、頸椎等……這些部位已經出現磨損老化了,高強度的鍛鍊,只能加速磨損,一旦出現問題,會出現二次受傷的情況,那麻煩也許就大了。比如在運動中,因為膝蓋突然疼痛,使腿無法支撐身體,造成摔倒,骨頭受傷是輕的,如果頭部光著地,後果的嚴重性大家都清楚,無需過多解釋。

還有些猝死,也容易出現在高強度鍛鍊過程中。

事實上長壽跟鍛鍊沒有關係,跟營養、醫療條件相關,比如日本、香港,都是長壽地區。

在中國某省,上世紀八十年代,有關部門要出一本關於長壽的書,想總結出一些長壽的規律,於是探訪了一百多位長壽老人,誰知這些老人,有菸袋不離手的,有一天喝兩頓酒的,有愛吃大肉的,絕大部分都是不鍛鍊的…… 於是出版單位一籌莫展,決定書不出了。

50歲以上的人,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已無多,正是人生轉折之階段,適度鍛鍊,掌控好心情,家庭、工作搞好平衡,調整好心態,才是真正的長壽健康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