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並不推薦的互動遊戲

傳統影視屬於被動接受信息,傳統遊戲屬於主動探索並快速反饋,這兩種形式在互動遊戲這裡交叉了

。另外一個方面,這種“選擇然後馬上能檢驗結果並且還能重來”的玩法,彌補了現實世界的“線性人生”的遺憾。大概是由於以上兩個原因,互動遊戲我一直有關注。這兩年比較有代表性的互動遊戲國產有地下黨題材的《隱形守護者》,國外有Quantic Dream的AI題材3A大作《底特律:成為人類》。下面結合這兩款遊戲,我說說《深海》的幾個問題。


內容太少

雖然包體有4.6個G,但是由於視頻的緣故,實際內容非常少。我取得第一個Happy Ending差不多30min時間,剛剛帶入自己的情緒,就被告知結束了,這太讓人難受了。就算全收集也才3個小時的時間,當然如果理解為一個電影,那3個小時算是很充實了,但關鍵這不是個電影,全收集有大量重複的內容。我做了全收集,實際體驗下來,做全收集毫無樂趣。

《深海》:並不推薦的互動遊戲

我做了全收集,但太枯燥無味了

《隱形守護者》雖然是ppt,但是人家故事時間跨度大,身邊妹子多,最後結局也很多個,你就當一個Galgame玩都可以,更不用說《底特律:成為人類》還是個正經的3D遊戲,有模型有場景,漫遊探索底特律街區別有一番風味。

《深海》:並不推薦的互動遊戲

《隱形守護者》妹子們



不能快進

這點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上次我測評了 也存在這個問題,為何不給提供一個跳過呢?基於這個問題嚴重影響了我這次體驗,我必須開一個章節,好好說一下這個“小問題”。

第一遍不給提供“跳過”我可以理解,畢竟開發者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從尊重開發者,尊重作品的角度來說,再差也得看一遍。但第二遍再強制讓玩家(觀眾)看就有點不友好了,甚至可以懷疑在“強姦”玩家,強湊遊戲時長。我必須強調,這個是細節,而且從開發角度來說是性價比很高的細節

遊戲開發中我們能看到大量遊戲主體完成的都還不錯,至少及格,但就是那麼小小的一個地方忽略了,最後呈現給玩家的卻大打折扣,甚至強烈的山寨感。

以程序員身份入行的我,其實很能理解這一現象,開發的時候我們覺得這個要做,那個要做,這麼多工作,怎麼辦?哪裡開始?那就先從主要矛盾開始,先寫個戰鬥Demo,先實現核心需求,其他小優化寫個“//TODO”吧,然後,然後就忘了。

TODO真是程序員最大的謊言

《深海》:並不推薦的互動遊戲

我已經記不清這段辦公室偷拍看了幾遍。

好吧,扯遠了,沒準是我想多了,開發者故意不做的。但我還是要強調,上線之前去排查一遍TODO,至少把高性價比的TODO做了


選項沒深度

這一點是最要命的,互動遊戲的核心是劇本故事,故事的核心是矛盾衝突。“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但《深海》中很多選項並不需要猶豫。

  • 在敵人老巢外問我“直接闖入”還是“側面潛入”,這算是個問題嗎?誰會莽到在對對手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直接闖入”?
  • 看了未婚妻的可疑視頻後問我“選擇相信”還是“怒火沖天”,那當然選擇相信啦~~更何況這還是個遊戲,用腳趾頭想想都需要相信未婚妻,劇情才能推動。

所以《深海》的故事線分支特別短,無法展開,一分出去就是“失敗”。我印象中我獲得Happy Ending 就失敗過一次,不是我厲害,而是選項太明顯。

《深海》:並不推薦的互動遊戲

所有分支都只有一個節點,都沒有或者說無法展開。

看看《底特律:成為人類》,這個乾乾淨淨小姐姐跪在你面前,卡姆斯基告訴你,她是個機器人,就只是個機器人,讓你開槍殺了她,殺了她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信息。這時候,你怎麼辦?我只記得我當時懵了,即使我知道這是個遊戲,我肯定要殺了她來推動劇情,但我還是緊張,猶豫,矛盾。

《深海》:並不推薦的互動遊戲

《底特律:變成人類》開槍,不開槍?



其他有的沒的

每次失敗之後給出的“雞湯”,可能是這個遊戲能帶給我最大的樂趣了。倒不是雞湯好喝,而是看這種“馬後炮”式的簡短總結,有一種看別人裝逼的感覺,非常有意思。

《深海》:並不推薦的互動遊戲

人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說點其他的吧,一些細節設定還是挺有意思的,減肥藥竟然是飼料廠做的,就問你們現在再吃減肥藥的小夥伴慌不慌?故事發生在福建,有沒有在隱射莆田系?我強行解讀的。“泰國人體器官”應該是埋了個伏筆,看來還有《深海2》.

另外我有一個疑問,“調查記者”這麼危險的工作為何不交給專業的臥底警察來?

最後,不管有沒有疑問吧,還是要向“調查記者”這個特殊的群體致敬!


如有不妥之處,求輕噴,歡迎愛好者們一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