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談死亡?一起看電影吧

年前女兒的期末家長會上,老師分享了學校的一份小調查,孩子們提到的內容,令老師動容。孩子們最希望的是:

爸爸媽媽能活得久一點。

去年,女兒的爺爺查出胃癌晚期,一直在治療,人逐漸消瘦。年底的疫情中,爺爺住院,爸爸陪床,連續半個多月,每天只能視頻聊天。

一次吃飯時,孩子爸爸發來一段爺爺躺著的視頻,女兒看完,咬著筷子不說話,過了幾分鐘,紅著眼問我:媽媽,你覺得可怕嗎?

  • 我:什麼可怕?
  • 女兒:爺爺在醫院,爸爸不回來,疫情,三件事合在一起。

我看到了女兒眼中的恐懼,她的感情一向細膩,我不知該如何回答。

之前給孩子看過《精彩過一生》的繪本,這本繪本,講述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甚至連死後的世界,都描述地生動有趣,靈魂有可能會變成一罐洋蔥,或者一隻雞……閱讀《精彩過一生》的時候,孩子被裡面描繪的畫面逗得不停笑。除了這本繪本,我沒有再刻意找過關於死亡的書籍。想著女兒的紅眼眶,覺得要再做點什麼才行。

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談死亡?一起看電影吧

回老家之前,我陪他們一起看了電影《尋夢環遊記》,影片中小男孩陰差陽錯,在亡靈節這天,進到亡靈的世界,天亮之前,小男孩需要靠親人的祝福,才能回到現實世界中,否則會成為亡靈。

《尋夢環遊記》中,所展現的亡靈世界很夢幻、美麗,一個人的離世並不代表永遠消失,更重要的是,永遠活在家人的心中。女兒在觀影途中,隨著劇情的轉變,情緒也跟著起伏,感動地不停落淚。看完電影的那個晚上,她和爸爸通了一個電話。

  • 女兒:爸爸,如果爺爺離開了,你會悲傷嗎?
  • 女兒:你會悲傷很久嗎?
  • 掛電話前的一句話是:我希望你不會悲傷太久。

爺爺離世,有親戚看女兒沒有哭,就問:

  • 你爺爺走了,你不哭嗎?
  • 女兒:為什麼要哭?
  • 親戚:那是你爺爺啊,你要跳著哭起來,爺爺啊,你怎麼走了啊……
  • 女兒:為什麼要這樣?爺爺一直在,他一直在我的心裡。

我在一旁,靜靜地聽著親戚與女兒的對話,感覺兩個人的對話,有種雞同鴨講的既視感。晚上,女兒看到她爸爸一個人坐在樓梯臺階上,伸出一隻手,搭在她爸肩膀上,看著她爸說:

  • 爸爸,不要太悲傷,爺爺去了一個很美好的世界。他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也在我們的心裡。

她爸看看她,用不可思議地眼神看著她:你什麼時候變這麼哲理?

從女兒紅著眼問我,害不害怕,到她能很平靜地面對爺爺的離去,我看到了她的變化。也許,她並不知道,從一開始給他們看《精彩過一生》繪本,到一起觀看《尋夢環遊記》,我的用意何在。令人欣慰的是,她對親人的離世,多了種不一樣的解讀。這或許,也能算死亡教育的一種方式,沒有說教,有的是她自己對生命的一種看法。

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談死亡?一起看電影吧

如果孩子對親人離世,感到害怕,家長不妨陪著孩子一起觀看《尋夢環遊記》,或許能消除一些恐懼感,也能給他一個答案,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