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部長的兩份遺囑,讀了令誰汗顏?


一位老部長的兩份遺囑,讀了令誰汗顏?

一個人離世已越來越久了,人們卻仍在懷念他,這是因為這個人的靈魂,照亮了人們的內心。“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北京三里河財政部那灰色的樓房依然如故,幾十年裡走了來了幾十茬人,可從沒停止過傳頌一個人——財政部原部長吳波。

 1983年,吳波離休之後重返延安,對自己參加革命後的生涯做了一個概括:“面完達摩十年壁,換得金剛百鍊身。今日靈山問證果,此生猶愧淨無塵”。他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人民,他忠實地完成了自己的夙願。他以真誠的堅守走完了一生。

 

一位老部長的兩份遺囑,讀了令誰汗顏?

那年春節臨近,我作為工作人員隨同時任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去北京萬壽路看望吳波老部長。吳老說,你們那麼忙,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很好了,何必跑一趟;離休了,成了吃閒飯的人,不能給你們添麻煩啊。此時的吳老九十多歲了,雖躺在床上,吸著氧氣,說話吃力,但見到老部下卻一臉爽朗。他住的這房子,聽說早已立下遺囑,在他去世後交公。我當時很難理解,因為他的兒孫大多在外地,有的要在北京讀書和工作,非常需要這套房子。但吳老堅決不改變他的想法。據說這是他年輕時確立的“不置私產”信念,誰也無法使他改變。很多人為此說他是不講親情、不合時宜的“怪人”。我真想聽聽他為何有這麼固執的想法,但一直沒機會,況且他也不讓人寫他。問候完他,他就勸項懷誠和其他同行者“快去忙工作吧”,生怕耽誤大家更多時間。他是個怕麻煩別人的人,也是時時想著別人的人。他離休後的幾任秘書幾乎無事可幹。吳老無論在職和退位,對人都很親和,他擠出房子來讓沒房住的司機全家與他住同院,下鄉結交的農民朋友來家就留吃飯,還常給困難無助的老鄉錢物,大家都喜歡與他來往聊天。想與他多聊會兒的項懷誠,知道吳老不喜歡這種形式,只好起身告辭。

就在一年前,項懷誠收到了吳老在病重期間給財政部黨組寫的又一份《房屋交公遺囑》,這讓他和財政部其他領導非常感動。一年多後,吳老離世,他那兩套住房,便由兒子交給了國家。這是吳老給自己一生畫的最後的“句號”。這“句號”畫得很圓滿,它激起了財政內外一股波浪。

  

  吳波是新中國第五任財政部長,他一生追求做普通人。在晉察冀邊區當“官”時,他就不吃小灶,與大家排隊同吃一鍋飯,並把分配給他的馬匹坐騎送給傷員和最需要的人。到當財政部領導時,他仍然不吃小灶,與大家排隊同吃一鍋飯,並在高溫季節一再拒絕為辦公室配電風扇等特殊待遇,和大家同熬酷暑。因他沒有“官架子”,大家很少叫他部長,而稱他“吳老”。他喜歡別人稱他“吳老”。

  

  吳老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進北京當財政部副部長,直到離休,一直住在分給他的北京市西城區大醬坊衚衕幾間年久失修的舊平房裡。他住在擁擠的平民區,衚衕開不進車,牆上裂著口子,夏天沒有空調,洗澡用鐵皮簡易浴缸,生活條件簡陋。幾次分新房,尤其是他當財政部部長後,組織上又給他安排了部長待遇的房子,可他都讓出去了,他說住平房習慣了,實際上也是捨不得離開這裡的街坊鄰居。

  

  吳老晚年分配到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兩個單元的住房。當時財政部樓房不夠分,吳老堅持要把分給他的房子讓給別人,可組織和家人考慮到平房條件太差,他年事已高,住樓房對他方便一些,就沒有聽他的。他在再三推不掉的情況下,只好住進這套樓房。後來房改,可用較低價格購買,他卻不買。他說:“我參加革命成為一個無產者,從沒有想過購置私產留給後代。”

這個願望,是他年輕投奔延安革命隊伍時確立的。他在延安被錯誤關押審查近三年之久,身心受到極大折磨,他不僅沒有喪失共產主義信仰,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放棄自我、一生做無產者的決心。“文革”時期,他被打倒並下放改造,也沒有放棄跟隨共產黨的決心。他參加革命時的這個初衷,雖經過了幾十年的世事滄桑、風風雨雨,卻一絲一毫也沒有改變。到了晚年,他對“一生無產”這個初衷的實現,心情越發迫切了。

  

  那年,年高85歲的吳波病重住院,他感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有點著急立遺囑了。出院後的一天,吳波讓三子吳威立和秘書王沈京等人張羅立遺囑的事。他開了一個家庭會議,請幾位秘書作為立遺囑見證人。吳老提出,他去世後房子交回財政部,家庭成員一致同意。他口述,讓吳威立記錄,留下了交房遺囑,並把這份遺囑送交給了財政部。

遺囑

  我參加革命成為一個無產者,從沒有想過購置私產留給後代。因此,我決定不購買財政部分配給我的萬壽路西街甲11號院4號樓1101、1103兩單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過世後,這兩單元住房立即歸還財政部。我的子女他們均已由自己所屬的工作單位購得住房,不得以任何藉口繼續佔用或承租這兩單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義向財政部謀取任何利益。

  我去世後後事從簡,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火化後骨灰就地處理不予保留。

立遺囑人:吳 波

見證人:王沈京、梁志義

家屬:吳本寧、裘企陽、吳威立、吳本立

2000年10月9日

  這份擲地有聲的遺囑,已經有兩個見證人,也由兒子、兒子的代簽人簽名畫押,按理說房子交公的事已經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吳老似乎放心了。兩年多後,吳老年事已高,多病,也經常住院,他對去世後房子交公的事又放心不下了,同時他感到還有一些意願,需要給財政部領導交代一下。他又寫了第二份遺囑。這份遺囑,他直接寫給了時任財政部部長的項懷誠。

懷誠同志:

  我的後事請按我的遺囑辦理,一切從簡。

  我在遺囑中要求我的子女不要向財政部伸手,也請部裡不要因為我再給他們任何照顧。在我老伴邸力過世後,我的住房必須立即交還財政部。財政部也不要另外給他們安排、借用或租賃財政部的其他房屋。他們有什麼困難,由他們找自己所在的工作單位解決。

  我指定我的三子吳威立做我的遺囑執行人,由他負責和財政部聯繫。

  順致問候

吳波

2003年1月26日

  面對吳老的遺囑,項懷誠部長心裡一股熱流往上直湧,他瞅了許久這份遺囑,感動著,思索著……

  

  這第二份遺囑和第一份遺囑一樣,在財政部黨組成員中引起了讚歎。黨組成員欽佩吳老的高尚品格,對吳老的意願,只好選擇同意。大家明白,按照吳老的遺囑辦,就是對他的最大理解與敬重。

  

  2005年2月20日,吳老平靜地走完了99年人生。2月25日上午,家人在八寶山送走了吳老。辦完父親喪事的吳威立,掛念著父親的遺願,就在那個下午,趁家人比較齊,召集兄弟、侄兒,也請了父親的秘書和身邊工作人員開家庭會議,研究辦好父親遺囑的事,形成了一份詳盡的《家庭會議紀要》,將遺囑中的安排,逐條逐人地落實了下去。吳威立又寫了一份《交房申請》,請父親的秘書送到了財政部,表示“我父親交房是個人的意願,不是國家所提倡的事,因此也不要宣揚。我們兄弟都已買下了本單位分配的住房。代父親上交這兩套住房,是出於子女們對父親的尊重,完成他的遺願。”

  

  這份《交房申請》送到部長助理王軍手上,王軍又一次被感動。幾年前,吳老寫給財政部領導的兩份遺囑,就讓他非常感動。他從吳威立寫的《交房申請》的字裡行間再次感覺到,吳老的高大和他家人的高尚。王軍清楚,雖然這是吳老的私產,但他和家人都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堅持交公,他只有按吳老遺囑辦,才是對老領導最大的尊敬。他馬上批示了相關部門照此辦理。

  

  吳老“走”後,有人對吳威立說,按規定老人的房子你們也可以不交,而且這個黃金地段的房價漲到了好幾萬一平方米,兩套房要出售,至少能賣近千萬。面對這樣的大利,吳威立和他的兄弟們沒有動心。依照父親的遺願,在吳老去世三個月後,吳威立很快整理搬走了萬壽路兩套房的東西,把鑰匙交給了財政部有關部門,並讓出具了收條,實現了父親交待的,“走”後房子交還國家,“我是一個無產者”的願望。

 吳波沒有大額存款,因為他把大部分收入都用來幫助了別人,留給後人的僅有3萬元的積蓄。這筆錢除了付喪葬費和兒子搬出公房等費用外,幾乎沒有什麼剩餘。

  

  不沾一“塵”地來,不沾一“塵”地去,他要讓自己的靈魂不沾塵灰,這是吳波追求的人生境界。吳波實現了他的人生夙願。

 

一位老部長的兩份遺囑,讀了令誰汗顏?

吳波夫婦與身邊工作人員合影


摘自: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