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媳婦是湖南人,無辣不歡,而我們全家都不吃辣椒,請問我該怎麼做飯才能沒有矛盾?

高原百合花2019


你好,阿姨,您可以給兒媳婦說你們吃不慣辣,吃了不舒服,如果兒媳婦有特別想吃的辣的菜,您就準備好食材讓她自己弄。要不然也弄不出她喜歡的那個味道。

因為我也愛吃辣,公婆不吃辣,每次吃飯必備自制辣椒醬。老公炒菜偶爾4個菜中有一個辣的,很滿足了。要多顧及家裡人的感受,畢竟公婆上了年紀,不吃辣,不僅是因為口味,長時間不吃辣突然吃辣,身體也受不了,應該多體諒。

我自己嫂子是重慶那邊的,嫁到我們江蘇,我們家吃辣已經可以了,但是我嫂子更能吃辣,嫂子有特別想吃的就自己做,我媽做的飯喜歡吃的就多吃點不喜歡吃就少吃點,從來不說什麼。

所以阿姨,你完全不用把這個當個很重的事,說開了,兒媳應該能理解的。


AN啦影視


我跟你們家的情況正好相反。我是湖南人,我老公是廣西人,我是無辣不歡,我老公全家都不吃辣椒。


剛嫁到老公家的那幾天,家婆知道我喜歡吃辣,還會照顧我的喜好,炒一兩個有辣椒的菜。過了幾天後,就完全按照他們那邊的口味來了。說實話,那段時間,我真的是食不下咽,對於我們這種從小吃辣椒長大的人,突然不吃辣椒,感覺人生都不會再快樂了。


但又能有什麼辦法呢?一大家子吃飯,人家都不吃辣椒,就我一個人吃,只能委屈我一個人了。有時想吃一些辣椒的時候,就跟老公去外面吃一頓或是買一些辣條、絕味鴨脖來解饞。


後來,也慢慢的也就習慣了,不吃辣椒也能吃得下飯了,當然有辣椒能多吃一碗飯。


再後來,出門在外打工,更多的時間是跟老公兩個人在一起。老公也為了我慢慢的學會了吃辣椒,而我也會考慮到他的吃辣程度,儘量少放點辣椒。夫妻之間,不就是互相體量和將就的過程嗎?


口味完全不同的兩個人走進婚姻,一起攜手走過了8年的春夏秋冬,已經不在為了吃不吃辣椒而產生矛盾了,但作為過來人的我,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可以適當的炒一、兩個放辣椒的菜,算是對她的重視和疼愛吧。

一個女人嫁到一個陌生的家庭真心不容易,在情感上只能依賴老公,在生活中如果還要委屈求全的話,很容易讓女人產生消極情緒。就像我當初嫁到老公家一樣,沒有人關心我喜不喜歡吃,沒有人關心我吃不吃的飽,一肚子的委屈只能一個人默默忍受。

看似是口味上的差異,但如果大家都選擇釋而不見,就會心情低落,但如果一個家庭能夠認真對待,會讓她有一種幸福和歸屬感。


二、作為你媳婦的老公,可以嘗試著吃辣椒。

古代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對於吃辣椒也是一樣的。同樣的偏好,會讓兩個人產生更多的感受和共鳴,也更能拉近兩個人的距離。

好的夫妻絕對是那些能吃得到一起,能玩得到一起,能聊得到一起的人。


三、準備一些辣椒醬。

家裡備一些辣椒醬,隨時都可以取來吃,這樣即使沒有炒辣椒菜,也不會影響到她的食慾。


四、讓小倆口單過。

一家人的口味如果真的很難調和,又有一定的經濟條件的話,可以讓小倆口自己住。這樣既不用委屈家裡的其他人,也不用委屈兒媳婦。分開住,小倆人口愛吃點啥就做點啥。大家都可以相安無事。


什麼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才算是一家人,一家人就是一個彼此磨合和將就的過程,你讓我多一些,我讓你多一點。我遷就你一些,你也遷就我一些。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一家人既要嘗試去吃一些辣,兒媳婦就努力不要吃那麼辣,讓一家人的偏好趨於一個平衡,這樣方為長久之計。


尹尹曰曰


我也是湖南人,嫁到廣東的。除了家公能吃辣,其他人都不能吃辣。剛結婚那會兒,他們都是準備一瓶老乾媽,用來當作蘸料。因為對我這種無辣不歡的人來說,再好的美食沒有辣椒都是白搭。忙於工作,沒時間去市場買菜,十幾年前電商不像現在這樣發達,只能說將就生活。

隨著習慣廣東的生活後,不管有沒有辣椒,我現在都可以吃得香。關鍵是想吃辣椒的時候,隨時在線上下單,十來分鐘就可以送到家。空閒時間自己下廚做美食,這才叫生活。

生活習慣也好,兩個陌生的人走到一起,成為一家人,更多的是多為對方考慮,大家都不要自私自利,學會多包容。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YY時尚在線


我是河南人,一家人從小都愛吃辣椒,無辣不歡嘛,連炒青菜都放辣椒,老公是廣西的,除了老公吃點辣椒之外,他們家人都不吃。

分開過吧,他們那裡幾個兒子的都不分,何況他家就一個兒子,分開又不現實。婆婆他們剛開始做菜就放了點辣椒,可是老人加上那裡的天氣,他們很快就上火的受不了。然後我就說不用放了,沒辣椒我也可以吃,沒有辣椒的幾天裡,我就吃得下一點點,感覺在好吃的菜也沒有味道。後來婆婆就問她嫁到湖南的妹妹,怎麼做辣椒醬,學了一個特別簡單又好吃的辣椒醬,每天做一點點,我和老公兩個人吃,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分享給你們辣椒醬的做法,非常簡單又快,朝天椒5.6個左右切小段,蒜,香菜切碎備用,鍋裡放油燒熱,加入切好的辣椒,蒜炒香加少許水,鹽,醬油,盛出既可,如果喜歡吃紫蘇,也可以加一點。

希望可以幫你解決問題,謝謝。


村花久久


我家庭的情況與你家庭情況也是一致,我老婆是四川辣妹子,煮飯炒菜時也是必須放辣椒,每餐飯菜也是無辣不歡,而我又是福建南方人,福建的飲食習慣主要是清淡為主,對於辣椒是相當排斥和敏感。

剛開始我老婆與我爸媽他們一起住,老人幾十年的飲食都是不沾辣椒的,總不能讓我爸媽去為我老婆更改飲食習慣吧,剛開始每天做飯炒菜是非常煩惱的一件事,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現在一家人生活還是比較融洽,我把那些經驗也分享給你吧!

第一,你剛才也說你兒媳婦是湖南人,無辣不歡,剛開始你要是讓她一下子不吃辣椒,那是不可能能做的到,剛開始你只能在炒菜的時候少放點辣椒,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讓她對辣椒的需求沒那麼大時再慢慢的去戒掉吃辣椒的習慣。

第二,如果是一大家庭人吃飯,應該是不可能只炒一個菜吧,炒一個菜顯然是不夠吃,如果有炒三至四個菜,你在炒菜時可以兩個菜放少許辣椒,兩個菜餚不放辣椒,這樣做你兒媳婦可以吃有辣的菜,你們夫妻倆也可以吃沒有辣椒的菜,相符也沒啥影響到。

第三,如果你覺得菜要是炒多樣化,炒多了吃不完挺浪費,也可以這樣做在炒菜的時候剛開始儘量不要放辣椒,等菜炒熟時,搖出一半已經炒熟的菜,剩下一半的菜可以再放些辣椒醬炒也行。

第四,家裡要常備點辣椒醬,辣椒油類調味品,如果兒媳婦喜歡吃辣,你另外可以用碗碟裝上辣椒醬,讓她在吃清淡菜時,辣椒醬當蘸料水,也能讓她過把辣椒癮。

結語:現在我老婆的飲食情況差不多也跟我們磨合,只是偶爾有時吃點辣椒,有時炒菜時辣椒多點她還抱怨太辣,你也可以按照我那些方法慢慢的去把你兒媳婦吃辣的習慣給更改。


家常美食記


菜分兩盤,一盤辣一盤不辣


好幾次聽別人說很能吃辣椒的省是湖南,江西,還有四川。

我自己是江西人,我感覺吃辣一般呀,該放辣椒就會放,比如葷菜,會放點小米辣,不會放很多,青菜不會放辣,感覺放辣原則性還是蠻強的,我自己是喜歡吃辣,但是一直都不怎麼能吃辣,但是我同學就好能吃辣,吃個拌粉,放三四勺辣椒醬,我看著都怕。


湖南人就能吃辣,他們不是有辣椒炒辣椒嘛,整盤辣椒,那辣味夠足,青菜也放辣,現在外面餐館多半都是湘菜館,說真的有的湘菜館放辣確實恐怖,我是招架不住,他們吃辣真的是名不虛傳。

四川我感覺他們吃辣還沒江西厲害,主要是麻,前段時間去了下成都,火鍋串串沒我想象中的辣,但是煮的越久越辣,這都是正常的。還吃了本地的川菜,吃得時候我都懷疑是不是川菜,太好吃了,太適合我這種不怎麼吃辣的人了,很香,辣度大眾都能接受。

所以感覺最能吃辣的還是湖南人,如果湖南人和不愛辣的廣東結合,做飯真是個問題,只能費點功夫分開炒了,吃飯這事,互相比較難適應,也不好將就,為了少點矛盾,暫時只能這樣了。


小紅帽愛蘑菇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一,每天炒菜時,都炒一個辣菜。

不會也沒關係的,紅辣椒炒綠辣椒,很簡單的。或者在你想要放糖時,你就放一把辣椒進去,說不定你還能創出一個新菜來。

二,讓兒媳婦自己作自己的菜。

不吃辣的人,是永遠也不會知道,能吃辣的人會能吃到什麼程度。

小時候,我一點辣椒都吃不下。哪一年,我叔叔買回一些幹辣椒放在我家買,村裡有一老頭去買,直接抓了一把放在嘴裡嚼,還連稱:“不辣!”我十分好奇,也拿了一個放入嘴裡,那個傍晚,前後兩排的鄰居,都聽到了我的咳嗽和乾嘔聲。

三,多準備一些辣椒醬。

常吃辣的人,猛然不吃了,就象菜裡沒了鹽,再好的菜都覺得沒味。

因而,在餐桌上多放一些辣椒醬,兒媳婦可以自己調合。

四,互相適應

不同口味的人,應該互相適應,五味俱全才是好味道。

我上學時,在西安,那裡的人也偏愛吃辣,因而食堂裡的飯菜大都有辣味。為了適應,我們便從外面買了些野山椒,沒事的時候就嚼一個。初期總是被辣得眼淚直流,但久而久之,就習慣了。

到了現在,如果長時間不吃些辣味,還總覺得缺些什麼。事實上,辣,的確會增味不少!


大漠綠海和諧音


很高興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聽你問這個問題,你應該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懂得去體諒他人。家裡有人吃辣,有人不吃辣,這確實比較難調口味。家裡不吃辣的人多,就做不辣的菜多點,多做一個辣菜,蔬菜反正是不放辣椒的,其他可以買瓶辣醬放一邊,喜歡辣就蘸醬。

說說我們家的情況吧。我們一家三口,我和我老公都是湖南人能吃辣,但這些年在蘇州老公也入鄉隨俗不愛吃辣了。至於我兒子,他是一點辣椒也不吃。所以每天炒菜,我都會糾結要做什麼菜。但是我一般都會遷就他們一點一般不放辣椒,也習慣了。有時候確實沒胃口,就做一小盤辣菜放一邊調節下胃口,或者是吃飯時來點辣醬也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家裡的掌勺人,每天都要考慮家庭成員的口味確實有點頭疼。所以,這種情況下還是相互理解下,分開做一兩個辣菜吧!磨合時間久了,習慣口味都會改變的,那時候日子就會越來越簡單的。

最後附上我自己炒的幾個菜:





小魚vlog


我老婆也是湖南人,無辣不歡,我父母也不吃辣,我媽說老婆遠嫁不易,不能連人家愛吃辣的習慣都給剝奪了,我們不吃都行,就按她的口味做,咱也不能不孝啊!自己辛苦點吧,做兩樣飯,父母的不辣,老婆吃的辣,累點我也願意。所以說呢男人就是老婆和老媽之間的粘合劑,粘的好合家團圓,粘的不好七零八落!


愛我拜仁


我孃家和婆家相距10公里左右,我就特別能吃辣,婚前沒有接觸過廚房家務這一項,所以剛開始真是很不習慣,但我從沒抱怨過,我理解那種婆婆已經很盡心在做自己認知裡最好的東西,而還不合媳婦胃口那種無奈感,那時候桌子上會放一瓶辣椒醬,不管什麼菜,我自己調味兒。

四年以後,我第一次掌勺做了一頓紅燒排骨,第一次分清醬油裡面的生抽老抽,源於上班時同事一步一步的介紹做法,我用紙一筆一筆記下來。從此,激發了我做菜的熱情,土豆絲,土豆片,土豆塊兒,從最簡單的食材做起,從能熟就行,到後來要求的色香味兒俱全,用了三年時間,接著和婆婆分開住以後,我才開始大吃我愛的辣椒,小米椒,幹辣椒才成了我的調味主料。現在每次回婆婆家,她也會在我準備這些辣椒,我做菜的時候,一般一半辣,一半清淡,滿足一家人的口味,孩子和奶奶吃清淡,我和老公還有孩子爺爺吃辣,兩全其美

總結,不同飲食習慣,不要強迫別人改變,也不要把自己的習慣當成別人為你做的理所當然,自己想吃,可以自己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