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成了2020離婚率的幫凶?

作者:趙霏(上海市黃浦法院法官) 來源公號:庭前獨角獸


前幾天,一位民政局的小夥伴分享了一篇帖子,頓時引發群裡的一場辯論:疫情後,離婚率會不會激增?


疫情成了2020離婚率的幫兇?

疫情成了2020離婚率的幫兇?


隔離措施讓法院的立案數據暫時風平浪靜。但有趣的是,這陣子我接收到了較之以往幾何倍數的、來自親友的離婚諮詢。無獨有偶,同行群裡的家事法官感同身受。


“疫情後,我就去離婚!”這是我們在這個“寒假”,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生活瑣事:我做錯了什麼?

疫情成了2020離婚率的幫兇?


兩句話形容疫情中的伴侶:我沒事找事,你沒事找抽。


我對自己的老父母拌嘴原因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觀察,並在微信群中發起了關於夫妻吵架理由的問卷調查,總結起來原因如下:


1

紅燒肉加冰糖還是黃糖看出了你的本性。

2

從如廁時間過長髮展到你心裡有沒有我。

3

撕廁紙沒有沿縫反映出你對規則的踐踏。

4

家有口罩非要出門買是不是看我不順眼?

5

涼皮發麵到切片每一步都是離婚導火索。

6

鍾南山張文宏誰更帥反映意識形態不同。

7

張文宏白巖松誰口才更好看出三觀不合。

8

洗澡洗了一個小時還沒出來是在燙豬毛?

9

讓你多吃一口你不吃是嫌老孃做菜不好?

10

開窗通風時間過長凍出肺炎了你養我啊!


閒得長草的人開始無病呻吟,生活瑣事上升為原則大事。從頡眼容光憶見初到彼此相看兩生厭,心頭的硃砂痣變成歲月的殺豬刀。昔日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今朝雞飛狗跳也只敢忍不敢滾。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它讓你反思裴多菲的理想主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幾個詞應該倒過來唸。


疫情是一場蜜月行,它讓你讀懂錢鍾書的悲觀主義:應該先旅行再結婚,舟車僕僕後還沒有彼此厭惡,這種夫妻保準不會離婚。


同樣是生活瑣事,為何平時不痛不癢,現在卻動輒離婚?因為疫情把七年之癢快進了:一個月吵完一輩子的架,一間屋子消化一個宇宙的爆炸。


但矛盾快進了,解決矛盾的心智卻沒有快進。就像豆蔻之年的天真應付不了不惑之年的城府,大多數人面對婚姻中的一夜驚蟄,並沒有做好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準備。


生活瑣事:我做錯了什麼?你沒做錯什麼,只是無力應對突如其來的亂麻,從前你一走了之,如今你無處可逃。


圈養婚姻:我信了你個鬼!

疫情成了2020離婚率的幫兇?


一句話概括人類婚姻進化史:從圈養到合夥。


封建時期你六宮粉黛我非你不愛,古希臘社會男男才配談愛娶妻只為接代,中世紀教會法夫可以打妻女人具有原罪。上下五千年,男女關係指向的不是平等而是附庸。


恩格斯說的沒錯,婚姻曾是一紙“私有制”契約:它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而是一個男人和其他男人之間的契約——這個女人是我的,你們不能碰!


但工業革命手刃了這種關係!經濟獨立讓女性擁有了財產權和話語權,從“我養你”到“我要你養?”,婚姻結構從圈養走向合夥。


諷刺的是,今天,一場疫情正在悄然扮演著工業革命的角色,以另一種方式手刃那些圈養色彩仍然濃厚的婚姻。


Gary Becker在家庭經濟學中寫道,夫妻通過家庭分工來分配職業勞動和家務勞動,職業勞動中收入較少的一方由於機會成本較低而被分配較多的家務勞動,從而形成“我主外,你主內”的家庭格局。


但疫情讓企業停工停產,在外打拼的一方失去職業優勢,“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所有其它”的格局被破壞,從前的家庭支柱變成家庭蛀蟲,理直氣壯的“我主外你主內”淪為理屈詞窮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那麼,老孃憑什麼還要看你臉色伺候你?


你嫌我不溫柔,我嫌你不賢惠——溫柔原本是“主內”一方的標籤,賢惠於“主外”一方在平時並不必要,但當婚姻結構發生變化時,我面對飯來張口的你溫柔不起,你面對一地雞毛的家也賢惠不能。


要麼給我愛,要麼給我錢,要麼給我滾——不要覺得粗鄙勢利,它其實反映了一種“婚姻生態平衡”:你接受我的兩耳不聞窗外事,我忍受你的十指不沾陽春水,但任何一方失衡時,婚姻的小船岌岌可危。


圈養婚姻:我信了你個鬼!疫情中的家庭經濟學證明,你不能既在職業勞動中吃軟飯又在家務勞動中吃白食。


替代創傷:還敢嘲笑產後抑鬱?

疫情成了2020離婚率的幫兇?


一種遊樂項目描述疫情期間的心情:過山車。


朋友圈的畫風一天之內四季更迭:不是感動得熱淚盈眶,就是氣憤得口吐白沫,霸屏的關鍵詞看得人質壁分離。


心理學中的“替代性創傷”告訴我們,在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後,即便沒有親歷創傷事件本身,但因聽聞了足夠多當事者的故事和報道從而產生間接創傷。


身處災難的漩渦中心,疫區人民瀕臨崩潰;面對24小時滾動新聞,同胞手足夜不能寐。社交媒體引發共情,與世隔絕卻無法引流悲傷,只能蝸居家中與親人互相舔舐聊以自慰。


一段關於“壓力下的親密關係”的文章談到:“親密關係是人們在面臨災難壓力時最重要的‘救火部門’,伴侶擔任‘救火隊長’,溝通行為則築起了一道‘防火牆’。而當救火隊長和防火牆一起失效時,婚姻就會任憑壓力魔鬼的宰割。”


這就是為何有人產後抑鬱,為何生育後是離婚的高發期,不是不愛了,而是抑鬱情緒會產生極大的內耗,毫無經驗的伴侶並不知如何消化負能量,而離婚,可能是將傷害值降到最低的權宜之計。


因為缺少社交疏導,老弱婦孺親歷了一場“月子運動”;因為缺乏有效溝通,黃髮白叟體驗了一番“產後抑鬱”。你終於明白:抑鬱症不是矯情的公主病,而是危險的心理殤。


君不見2008汶川地震,在廢墟中舉辦的婚禮感動了中國卻感動不了蜀地十萬對勞燕分飛的伉儷。


君不見2003非典過後,舉國歡慶掩蓋不了帝都的後遺症患者中四成的抑鬱症和六成的家庭變故。


替代性創傷:你還敢嘲笑產後抑鬱?災難過去了,後遺症仍在,不重建心理的斷壁殘垣,婚姻的大廈搖搖欲墜。


疫情改變了什麼?

疫情成了2020離婚率的幫兇?


其實,我們在大談疫情是離婚的導火索時,卻忽視了它也是結婚的助燃劑。


因為疫情,有了“今後一年家務我全包”的豪言壯語。

因為疫情,有了“等你回來我們就結婚”的山盟海誓。

因為疫情,有了“想見你不見你才是真愛你”的淚目哲學。


一場疫情,離婚率在變高,結婚率也在變高。緣何?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分離是一場憂患,天各一方的璧人因生死未卜而牽腸掛肚;隔離是一隅安樂,朝夕相處的怨偶因審美疲勞而相看生厭。


這就是為何,機場往往比教堂見證了更多的真愛。這就是為何,斯佳麗和白瑞德在戰火硝煙中相愛又在和平年代裡分開。這就是為何,大多數夫妻熬過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卻敗給了一日看盡長安花。


但我們能說,聚散離合全拜疫情所賜麼?不能。


沒有疫情,生活瑣事也是21世紀婚姻的隱形殺手。

沒有疫情,圈養婚姻也是家庭經濟學中的危險關係。

沒有疫情,終成眷屬也是天下有情人的電影大結局。


只是疫情,放大了人性的弱點或痛點,催化了感情的破裂或昇華,助推了姻緣的一別兩寬或三生連理。


只是疫情,讓不愛的人看清了婚姻中的罅隙,釐清了彼此間的溝壑,然後撥開日常羈絆的迷霧,比平時更果敢的做出了抉擇。


只是疫情,讓相愛的人認清了靈魂所至的依賴,聽清了內心深處的表白,既然不知明天和意外誰先到來,不如放下一切矜持大聲說出愛。


所以,疫情改變了一切,卻又什麼都沒改變。


它只是讓相愛的人更相愛,讓相殺的人更相殺。


而所謂疫情改變論,只不過是理想主義構建的海市蜃樓,現實主義捏碎的鏡花水月,神秘主義心中的巴別塔,浪漫主義眼裡的彼岸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