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腫瘤患者最關心的十個問題

疫情下,腫瘤患者最關心的十個問題

圖自:Bigstock

冬去春來,乍暖還寒,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腫瘤患者在充分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仍在繼續抗癌和康復之旅,戰“疫”與抗癌雙管齊下。

- 疫情期間,腫瘤患者的放化療是否可以推遲?

- 腫瘤患者因腫瘤本身或抗癌治療出現的發熱,如何與新冠肺炎發熱區分?

- 肺癌的磨玻璃結節和新冠肺炎的磨玻璃影有什麼不同?

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顧豔斐醫生、田麗軍醫生將為疫情之下腫瘤患者和家人解答這些非常關心的問題,幫助患者平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

1. 腫瘤患者是否更易感染新型冠狀肺炎?

顧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普遍易感,重症患者主要集中在帶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及老年人。

腫瘤患者本身因為疾病存在免疫功能紊亂,而手術、放化療等治療也對免疫系統造成了一定抑制,再加上營養不良等問題,

比普通健康人群更易感染,而且預後較差

2. 腫瘤患者出現發熱怎麼辦?

田醫生——

腫瘤患者可能由癌細胞引起免疫反應而引起腫瘤性發熱,也可能在放化療後因白細胞下降、合併感染出現發熱。

疫情期間,腫瘤患者一旦出現發熱,建議到就近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排查,明確診斷,如實上報接觸史。

如果被認定為疑似病例,應立即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經腫瘤科醫生會診綜合治療。如排除新冠肺炎,解除隔離後可轉入腫瘤專科繼續抗癌治療。

如出現持續高熱,警惕缺粒性感染、導管相關感染等情況,應立即就醫對症處理,否則會危及生命。

3. 肺癌的磨玻璃結節和新冠肺炎的磨玻璃影如何區分?

顧醫生——

兩者在CT影像上有一定相似性,也有各自特點。

早期肺腫瘤的磨玻璃結節通常表現為單個或多個的純磨玻璃或混合磨玻璃結節影,一般進展緩慢,CT檢測下的形態改變往往需要多月甚至幾年時間,短期內無明顯變化;而新冠肺炎的磨玻璃影早期表現較為侷限,在發現病灶後短期內有明顯進展,病灶迅速增多、範圍擴大至多個肺葉,在重症期表現為雙肺瀰漫性病變、“白肺”樣改變,同時伴有明顯臨床症狀。

對於新冠疫情期間CT影像表現為磨玻璃影的患者,應當充分結合流行病學史、既往影像學檢查史、臨床表現、血象結果、病毒核酸檢查結果及短期內CT監測改變綜合鑑別診斷,必要時召集呼吸科,影像科,腫瘤科等科室進行多學科會診。


4. 疫情期間,腫瘤患者是否可以推遲化療?

田醫生——

一般來說,適當延長几天對化療療效不會產生影響。經過腫瘤科醫生評估,患者可適當推遲化療,在後續治療方案上做適當調整。對於術後輔助化療或維持化療階段的患者,可以適當延長化療週期間隔時間,或改為口服藥物。

不過,化療如果延期超過三週,療效會受到影響。

如果經醫生評估,建議繼續接受化療,患者一定要在就診時做好充分的防護和消毒。為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在治療前要充分做好預防性治療,也有助減少去醫院的次數。


5. 疫情期間,腫瘤患者是否可以推遲放療?

顧醫生——

如果還未開始做放療,經過放療醫生評估,在不影響腫瘤預後的前提下,可適度推遲定位和放療。

如果放療已經開始,不建議推遲。放療期間應該繼續每週複查血常規。關於放療計劃的調整,請參考主管醫生的意見。


6. 為避免去醫院扎堆,腫瘤患者是否可以推遲複查?

顧醫生——

建議先和醫生聯繫,如果沒有不適症狀,在不影響疾病預後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延後複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如果患者自身體感症狀有所加重,建議按計劃定期複查,儘量不延遲。


田醫生——

腫瘤患者的免疫力較低,在普通人群預防手段的基礎之上更應加強防範:


◢ 選擇就近就診,避免長途奔波,尤其是跨省市就醫;


◢ 按預約時間準時前往醫院,避免等待扎堆;


◢ 出行最好減少使用公共交通;


◢ 出發前正確戴好醫用外科口罩;


◢ 減少陪同家屬人數,控制在1-2人;


◢ 在醫院裡避免和人群不必要的接觸;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和公共設施之後。


點擊觀看:如何正確佩戴、摘取口罩?


8. 腫瘤患者去醫院就診,應該如何選擇口罩?

顧醫生——

腫瘤患者去醫院治療,須正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一般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進入呼吸道,患者不一定非要使用N95口罩。

由於N95口罩的密封性很好,不建議心肺功能受損的患者佩戴,可能會加重呼吸困難。


9. 正處於康復階段的腫瘤患者,居家休養時應該注意什麼?

田醫生

◢ 不串門,不聚會,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有疫區接觸史的人員;

◢ 外出必須正確佩戴口罩;

◢ 在家注意通風,可在家設置“隔離緩衝區”,減少病毒進入室內;

◢ 勤洗手,在外出回家後,準備食物前後,接觸分泌物後,飯前便後,觸摸動物後,以及任何手髒的情況下,都應該立即用流動水加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洗雙手,洗手過程持續40-60秒;

◢ 注意安全飲食,肉蛋類食物要徹底煮熟後食用;

◢ 保證營養充足,膳食平衡,適量多飲水;

◢ 規律作息,不要熬夜;

◢ 不要過度緊張焦慮;

◢ 如有疑問,可通過電話、微信聯繫醫生,或到可靠的線上平臺諮詢專家,儘量減少去醫院的次數。


10. 是否可以通過藥物、保健品預防新冠肺炎,增強抵抗力?

顧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物,也沒有保健品可以預防。

腫瘤患者應該注意膳食平衡,加強營養,適當鍛鍊,保持心態的平衡,切忌盲目用藥或服用補品

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續提供高水平腫瘤診療服務,和廣大患者攜手共克難關。

疫情期間,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和抖音將發佈更多實用的腫瘤防治科普知識疫情期間腫瘤患者的應對方法,歡迎您持續關注。


◆ ◆ ◆ ◆ ◆

本文專業內容指導


疫情下,腫瘤患者最關心的十個問題

顧豔斐

醫療副總監、腫瘤內科醫生

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

顧醫生1996年從河北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學士,之後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完成了住院醫師培訓。顧醫生2002年從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獲得醫學碩士並於2013年從該研究所獲得醫學博士。

顧醫生擁有近20年的臨床腫瘤實踐經驗,擅長肺癌、胸部腫瘤、實體瘤等。除了專注於臨床工作以外,顧醫生還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進修,並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馬里蘭大學。

顧醫生在《中國肺癌雜誌》和《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十幾篇文章,包括“基因多態性與肺癌易感性的相關性分析”、“代謝酶基因多態性與肺癌易感性關係的研究”等。


疫情下,腫瘤患者最關心的十個問題

田麗軍

腫瘤內科醫生

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

田麗軍醫生1998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之後於2002到2005年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田麗軍醫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熟練掌握常見腫瘤的綜合治療,主要包括乳腺癌、肺癌、胃腸道腫瘤、卵巢癌及惡性淋巴瘤等,熟悉腫瘤生物靶向治療。田醫生也很擅長血液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如各種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以及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ML)等。在加入北京和睦家醫院之前,田麗軍醫生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腫瘤中心做國際訪問學者,熟悉各種神經系統腫瘤的綜合治療。

除了專注於診斷和治療各種常見腫瘤及血液系統疾病,田醫生在著名醫學期刊,如《癌症進展》上發表過數篇學術文章。

田醫生持有腫瘤內科及內科醫生執照,是中國抗癌協會會員。田醫生還持有基礎生命支持(BSL)培訓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