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羅拉快跑》觀後感

這個電影初看是愛情科幻片,一個女士,拼力去救她的愛人。細看我覺得是心理學上的科普片。

假設我們自己就是電影裡的主角,我們也可以回到某一個過去,並且可以去改變在這個過去,我們的某個特定的經歷。比如,讓你可以,回到你大四的那年,你可以改變你的日常生活,比如不再整天墮落打遊戲了,知道讀什麼書有用,知道該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鍛鍊自己。也可以努力不和那個時候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分手,因為你發現她或他還是非常好的。對於找工作,你也可以不再只憑直覺去找了,你一定會請教長輩或內行人士綜合分析以後,再選定你的工作。等等。。。

我想你們的任何選擇的改變都會導致我們現在的命運的改變。這個事情反應了兩個道理。一是,選擇決定命運。 二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借用弗蘭克爾(心理學意義療法創始人)的一句話: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自己態度和自己行為方式的自由。這個定律,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說過。 看起來很激動人心,讓人開悟,也很實用。比如:你錢包掉了。你可以選擇傷心,也可以選擇把氣撒在別人生上。還可以分析丟掉的原因下次注意。甚至還可以安慰自己破財免災。。。

但是你真的有那麼多選擇嗎?我很肯定的相信只有少數人有多的選擇。而我們大多數人是沒有其他選擇的,只是看上去有而已。大多數人只有一個選擇,實事上一個選擇就是沒有選擇了,是一種註定。還是丟錢包那個事,你之前選擇傷心的,再丟一次錢包你還是傷心。你之前選擇把氣撒別人身上的,你還是會把氣撒別人身上。。。你一定會說,為什麼?不可能的!! 但是你仔細想想,我們通常都對會自己說,不要在同一個地方犯兩次錯誤,但實際是我們相同的錯誤,不停的犯,為什麼?因為那是一種長期來形成的一種性格習慣,短時間內很難改變的!好強的人,見到吵架就會去諍。軟弱的人,見到糾紛就想逃避。。。看過(象與騎象人)這本書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們的理智(騎象人),很多時候是控制不了我們的意識(大象)的。比如晚上計劃在家看書學習,然後朋友電話一來:有好酒,好肉,搞起。 或者麻將三缺一。 或者今晚吃雞。我相信,大部分人,會擋不住誘惑會跟著之前的興趣愛好或者習慣走了。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大腦穿越),裡面講:人類其實是上帝像編程一樣,把我們編出來的,我們人類都按照既有的編程進行活動,生活,逃脫不了這個編程。 這個電影很有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我的啟發是,表面上人是可以主動選擇,也有很多選擇的權利和機會。但實際上我們又沒有什麼選擇,因為性格(這個像編程一樣的事物)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再給羅密歐一次選擇,羅密歐,還是選擇和朱麗葉殉情。再給希特勒一次機會,他還是選擇戰爭。朋友們會說,你說的這麼多,不是廢話嗎? 我的結論是事實就是這樣,我們看似很多選擇,實際是沒有什麼選擇的。這是性格,這也是命運,要不哪會有三國裡那多料事如神的高人。我在Ted裡看到過一個戒菸的演講:戒菸,你越用意志力去戒,你越戒不了。因為我們人的習慣模式是——觸發(比如心情煩躁讓人想抽菸),行為(拿煙出來抽),獎勵(感覺舒緩了心情)。 這個時候,直接用意志力,通常作用不大,就好比,你的意志力在和大腦這個自動機器人打拳擊,意志力這個人物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腦這個機器人的力量是無限的。這個時候,我們要退一步,把自己的好奇心調出來——問一下大腦,煙是什麼味道?然後用鼻子聞聞,用舌頭嚐嚐菸屁股,用心感受這個是味道。。仔細去體驗一下,這樣,下次你要抽菸的時候,那種習慣的獎勵感,就會改變。 我們就會跳出——觸發,行動,獎勵,這個條件反射定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自控力)這本書或是Ted演講裡的那個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