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貧困”帽,踏上“致富”路

摘下“貧困”帽,踏上“致富”路

摘下“貧困”帽,踏上“致富”路

專家定期為農民開展技能培訓。

摘下“贫困”帽,踏上“致富”路

阿里河鎮齊奇嶺村脫貧致富帶頭人劉景雙,積極帶領貧困群眾發展滑子菇產業。

摘下“贫困”帽,踏上“致富”路

草原輕騎兵志願服務隊深入基層為廣大貧困農獵民開展醫療等服務。

陽春三月,暖陽融化了積雪,滋潤著興安嶺這片朝氣蓬勃的沃土。

這個特殊的年份,鄂倫春旗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收穫滿滿,如期實現脫貧摘帽,貧困人口達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4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0.018%。

“終於取得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全面勝利。”“不能鬆勁兒,鞏固攻堅成果更重要。”“下一步要向奔小康的路上邁進了。”消息不脛而走,在該旗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的反響。

因為,他們深知打贏這場“翻身仗”的來之不易。

鄂倫春旗地處大興安嶺深處,是國家森林生態功能限制開發區,工業經濟基礎薄弱,產業項目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不足。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2017年被自治區納入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864戶14289人。

如何突破瓶頸,實現貧困人口脫貧?是當前鄂倫春旗面臨的最為現實的問題。

毋庸置疑,只有依靠國家扶持22個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各類扶貧項目等政策優勢,凝聚八方力量,鄂倫春旗28萬各族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個一個攻難關,一錘一錘釘釘子,一針一針來“繡花”才能如期實現。

扛責任 抓落實 扶貧幹部衝鋒前線

劉桂榮是庫維地村四組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戶,長期臥病在床。其子孟慶福患有癲癇病和肝病,一家人長期受病痛折磨,沒有穩定的收入,生活一直徘徊在溫飽線上。

駐村幹部張宏遠瞭解情況後主動認領,成為一家人包扶責任人。先後協調相關單位為一家人送醫送藥、辦理落戶口和最低生活保障,並帶領銀行工作人員到家為劉桂榮辦理銀行卡激活業務,使其享受到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脫貧攻堅之初,該旗建立健全組織保障、包聯幫扶、統籌調度、基層黨建的“四項機制”,強化政策、資金、監督“三個體系”,履行“五級書記”抓扶貧工作職責,全面壓實旗鄉村三級主體責任,狠抓包聯部門、鄉鎮、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幫扶責任人“五支隊伍”,成立以旗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常委為隊長的10支旗級包聯工作隊,全旗321名黨員幹部組建74支駐村工作隊,分派48個貧困村和26個非貧困村駐守,實現了貧困村包聯和幹部幫扶全覆蓋。

“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好,多虧小張忙前忙後,幫著賣肉雞,解決了銷售難的問題。”庫維地村貧困戶李明樹感激地說,“小張幫助我們申請了產業扶貧項目開展家庭式養殖,多次利用微信朋友圈銷售家禽150餘隻,緩解了家庭生活困難,增強了脫貧的信心。”

這僅是鄂倫春旗駐村幹部堅守一線為民解困的一個縮影。

引外力 聚合力

傾情幫扶解難題

“如今的獵民新村不僅吃水、取暖不用愁,而且通鄉路便利,環境美潔亮綠,都是因為黨的好政策。”何勇發自肺腑的言語,飽含了廣大農獵民的心聲。

時光追溯到12年前,自治區和呼倫貝爾市兩級黨委政府多次深入鄂倫春旗調研,演繹了省級領導幹部帶隊自治區18個廳局和全市傾力協助的“大幫扶”傳奇。自2008年以來,幫扶“大軍”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該旗千餘人次,實施300餘個項目,用於扶持鄂倫春旗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發展。

從那時起,鄂倫春旗5個獵區鄉鎮10個獵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家好幾趟,嘮的全是家常嗑,就問想幹點啥。沒有他們,哪來的30多口笨豬讓我養啊。”談起脫貧,宜裡鎮東昇村特困戶李有庫內心充滿了感激。

2018年,一支由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率隊、市旗兩級5名成員組成的脫貧攻堅工作總隊,承載著黨和政府的殷殷囑託,帶著一份責任,一個初心和一片真情來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助推國家貧困旗縣鄂倫春旗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一直以來,工作總隊在鄂倫春旗充分發揮職責作用的同時,又自壓重擔,主動提出承擔脫貧攻堅包聯任務,與廣大幹部職工一道全身心地投入到7個村20個貧困戶的幫扶工作中。

“總隊成員率先垂範,給駐村幹部做了榜樣。我們幹工作更有底氣了,信心更足了,沒有理由懈怠。”宜裡鎮東昇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王俊宇感慨地說。

全口徑投入一個億,實施幫扶項目55個,深化醫療、教育、文化、就業等方面交流合作。京蒙扶貧協作一系列“大手筆”的幫扶,讓該旗在脫貧攻堅的路上駛入了“快車道”。

中央定點單位幫扶累計捐贈660萬元,發放小馬金融“馬上幫”借款931萬元、庭院經濟無息貸款995.9萬元,惠及貧困戶1992戶;社會扶貧採取“一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村”“多企幫一村”的結對幫扶方式,44家企業與74個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結成幫扶對子,累計投入資金470.16萬元,直接為貧困戶捐資捐物74.47萬元。在八方各界的傾情助力下,解決了該旗在扶貧項目帶動、產業推動、技術指導和就業等方面難題。

抓產業 促就業

貧困群眾腰桿挺起來

“最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幫助了我,咱得懂得珍惜好好幹,不能再拖後腿。”2019年,已經翻了身、脫了貧的齊奇嶺村建檔立卡戶劉景雙笑著說,“過去因病致貧,家中一貧如洗。如今政府幫著把病治好了,還幫助解決用於發展滑子菇種植的貸款難題,藉著黨的好政策,我得儘快幹出個好日子來。”

鄂倫春旗林下資源豐富,滑子菇、黑木耳、中草藥等特色種植,是貧困戶主要脫貧產業之一。近年來,該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依託優勢資源,採取壯大村集體經濟、設立產業扶貧基金、培育扶貧龍頭企業、實施“菜單式”產業扶貧的“四大模式”,培育發展食用菌、特色種養、光伏、中草藥、大棚蔬菜“五大扶貧產業”,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行動形成了旗委政府主導、組織部門主推、職能部門主扶、鎮村兩級主抓的運行機制,創辦了各類集體經濟組織53個,8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總收入超過1900萬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據統計,該旗共建設菌包廠4處,食用菌大棚101棟,引進年深加工1400噸食用菌項目1個,輻射帶動食用菌扶貧產業基地23個;建設存欄1萬隻的肉羊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村級光伏電站17個4.65兆瓦,建設蔬菜大棚380個9.2萬平方米,建設金蓮花、平貝母中草藥基地3000畝,建成中草藥深加工廠1個,累計惠及貧困人口4383戶。“現在通過學習培訓,食用菌種植技術更加成熟。種植的4萬多盤滑子菇正在育菌,如果趕上巿場好純收入4萬元沒問題。”談到今年的打算,劉景雙信心滿懷。

鄂倫春旗在脫貧攻堅中,始終注重調動貧困人口的“志”“智”內因,將外部“輸血”式扶貧與內部“造血”式脫貧相結合,通過培育貧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鞏固“輸血”成果。截至目前,投入獎勵資金80萬元,建立“志智雙扶”獎勵積分機制,參與積分貧困戶2761戶6306人。樹立“脫貧攻堅好家庭”攻堅典型106戶,開展典型事蹟宣傳87次。

從轉變觀念到項目落實,從依靠外力到自力更生,從各自為戰到齊心協力,如今,該旗的各個鄉村處處生機湧動,人人幹勁十足,已匯聚起決勝全面小康的滾滾洪流。

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摘帽”不是最終目標,下一步,鄂倫春旗將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面做好貧困旗退出後的鞏固提升,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貧致貧長效機制,以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對於鄂倫春旗而言,時間的腳步從未停歇,奮鬥的印記清晰可見,全面小康的腳步鏗鏘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