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懂車帝原創 行業]每年“3·15”,消費者和廠商的目光往往只聚焦在產品本身,卻很少有人重視消費過程中潛在的一些“貓膩”。比如在消費者購車過程中存在的隱性消費、捆綁銷售等,往往消費者對此都心知肚明,但是卻很少有人願意“較真兒”,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遭遇購車環節中的這些“潛規則”呢?

“0利息”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最近兩年車市下行壓力增大,各大汽車品牌也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購車金融優惠政策,比如“1成首付”、“0元購”、“超低月供”等等,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最熟悉的還要數“兩年免息”、“三年免息”這類的貸款金融政策。乍一看,無息貸款購車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可以一定程度減輕購車壓力,控制支出,提前享受有車生活,但實際上無息貸款,準確來說是廠家的貼息貸款需要留心的風險還有很多,稍不留神,消費者的錢袋子就有可能捂不住了。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孫先生於2018年6月在遼寧的一家4S店購買了一輛中級車,由於剛參加工作手資金有限,同時店裡剛好推出貸款兩年免息的金融政策,孫先生欣然地選擇了這種購車方案,即先支付50%車款,隨後50%車款通過兩年24期分期的方式付款。然而,在正常按約定還款6期後,因為自己家中的突發事情需要提前還款,原以為只需準備剩餘18期貸款的金額,卻被金融公司告知還需要支付一筆違約手續費,這讓孫先生非常不理解,之前說好的“0利息”怎麼提前還款還要額外交錢呢?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在詢問過金融公司並仔細查閱貸款合同後,孫先生髮現了“隱藏”在合同背面的一行小字:借款人有權提前還款但必須一次還清貸款本金餘額,貸款人有權根據相關規定對借款人收取提前還款的手續費。若自貸款發放日起至借款人提前還款日止的期間不大於貸款期限一半的,違約金按照剩餘本金的8%收取,期間大於貸款期限一半的,按5%收取,手續費不滿2000元的,按人民幣2000元收取。按照孫先生的情況來看,他的貸款尾款尚有55000元未結清,按照8%收取違約金的話就要收取約4400元。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孫先生表示,雖然合同上白紙黑字寫的很清楚,但是在購車時銷售顧問並沒有提及提前還款需要繳付違約金問題,自己也沒有留心相關條款。懂車帝在網絡社交平臺上也發現,與孫先生有類似遭遇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而且大多數消費者都是因為買房需要提前結清車貸因此不得不掏了這份“冤枉錢”。針對車貸提前還款的問題,懂車帝也諮詢了金融消費業內人士,對方表示,像一般車貸還款規則都會在合同上說明,一般負責任的銷售顧問都會提前告知消費者,另外,收取手續費和違約金都數據正常現象,只要不超過監管部門要求的最高利率都是允許的。

全款購車還要店內上保險嗎?

相比於貸款購車問題,車險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水更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尤其是當下很多首次購車的年輕消費者往往對車險產品、投保項目都不是很瞭解,很容易被保險公司牽著鼻子走。另外,不少新車的優惠力度還與車險掛鉤,這也就“迫使”部分消費者,不得不在店內花更多的錢給新車上險。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王女士於去年11月在瀋陽的一家二線豪華品牌4S店購買了一輛緊湊級SUV,新車市場指導價為30萬元,店內給出的政策是全款優惠4.5萬元,但還要加裝1萬元的裝飾。經過一番與銷售顧問的討價還價,最終新車以全款優惠6萬元,也就是裸車價24萬元的價格成交,同時需要加裝5000元裝飾,此外,第一年車險需要在店內繳納,保費金額約為9200元。其實,與王女士類似的購車案例還有很多,懂車帝也諮詢了身邊在最近幾年購車的人士,無論是貸款還是全款,第一年都需要在店內上保險,很多人表示,“為了圖方便省事”,“在店內保優惠也多”。也有人說“也就在店裡保一年,以後肯定不在店裡保”。當然還有人質疑,為什麼全款買車還要“強制”在店內上險呢?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實際上,新車首年強制在店內上險已經成為車險行業“公開的秘密”,同樣也是車險業的一大頑疾。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經銷商銷售汽車時不得強制消費者購買保險,消費者有權根據個人情況自主選擇保險公司,有權自主決定投保的商業險種,銀保監會有關部門也在去年下發了《4S店兼業代理機構捆綁銷售保險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但是從普遍來看,汽車經銷商的銷售顧問為了完成業績考核,保險公司為了追求業務規模,因此新車捆綁車險才會屢禁不止。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懂車帝也諮詢了保險業相關人士,對方表示,4S店是保險公司開展車險業務獲取客源的一大渠道,因此,保險公司與4S店合作並願意讓利給4S店,而對於4S店來說,除了能拿到保險公司的返點之外,也為了能在以後獲得更多的事故維修訂單,保障售後服務價值。在前幾年汽車消費旺盛的時候,一般第一年保險在店裡保,4S店一般不給客戶返點都是自己留下。近兩年行業不景氣,再加上競爭激烈,很多經銷商也會把返點直接給客戶。另外,第一年店內可能會提高保費的打折係數,比如原來的7折提高到8折,這也是造成保費比保險公司貴的直接原因,而到了第二年,4S店為了留住客戶在店內投保,基本上價格與保險公司差不多,還會送一些保養代金券等很“雞肋”的附加產品。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業內人士告訴懂車帝,其實4S店與保險公司聯手並不是一件壞事,但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4S店,最重要的不光是為了追求保費和業務規模,更需要為客戶帶去便利,更好地提升自身服務水平,這樣才能更多地創造價值。不過,對方也表示,如果消費者遇到強制搭售保險的行為,還是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但在這之前,最好是能與4S店和保險公司溝通好落實保險明細、險種類別、裸車及優惠價格等等。

車貸、保險,細數購車時遭遇的那些“潛規則”

當然,以上提到的貸款和保險問題只是眾多汽車消費“潛規則”的滄海一粟。實際上,消費者在購車以及後續用車時所遭遇的“套路”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五花八門的手續費、出庫費、代辦費等等。對於商家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合法、透明,而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多留個心眼,儘量避免被商家“套路”。最後,你在汽車消費時遇到過哪些“潛規則”,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讓更多的人引以為戒。(文中圖片部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