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在元朝無名氏寫的雜劇《龐涓夜走馬陵道》的開頭裡即“楔子”有一句名言“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在古代底層百姓要想進入封建上層社會,改變自身境遇,一條光明正大的路是科舉,而科舉又分文武兩條路,而對於“文武藝”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既是“窮文富武”,常人皆言:家徒四壁去讀書,富甲一方去學武。緣何會有如此說法,下面小編為大家一一道來。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牽牛要牽牛鼻子,這種說法的流傳無外乎有一條根本原因——成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之所以會窮文富武,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二者之間所消耗的成本決定的。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首先說一下“窮文”:首先學文的基礎成本一個是老師(或者學校),一個是自身。就老師(學校)層面上來說承擔下層社會教育的為私塾,它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成於唐代,明清時走向全盛,清末走向衰落。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與私塾相對應的上層社會的教育組織是“官學”,由中國封建朝廷直接舉辦和管轄,“官學”具有明顯的階級性、等級性。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那麼進入這兩個機構學習的成本是多少呢。私塾最早是孔子辦的,一開始應該不收錢只收一些家長給的禮,後來即使有給錢也不會很多,因為大多數是啟蒙教育也就幾貫錢都不到,而且私塾也分很多種(義塾、專館和散館),有些直接就是宗族辦私塾,族裡的人都能免費去。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而官學則更為直接,別管是“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一般而言,“官學”的經費開支,主要由各級政府承擔,不但不收學生的學費,而且還給予學生非常優厚的待遇。換句話說,依靠收繳學生的學費,一直不是中國古代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就學生自身層面來說無非是筆墨紙硯等等,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已經普及,全國的文字已經統一,書籍廉價化,讀書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普通人家也有能力承擔。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再者說一下“富武”,對於練武者來說“打熬氣力”這四個字很精妙:古人練功夫其實就是“打熬氣力”,力量和功夫是打熬出來的,一靠時間積累,二靠營養,練武是體力活,沒有相當的營養作後盾,人根本頂不下來。古代,習武的少年,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家境富有的,不然供不起自己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再者,從老師(學校)層面來說,在古代根本沒有大規模的武術學校,而且學武術本身(舊時武術家的弟子,往往和師傅吃住在一起,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才能練成出師。)也決定了老師不可能有很多的學生這就導致武術需要的“拜師費”只會更多,據一代宗師葉問的弟子梁挺口述,當年葉問拜師陳華順學詠春拳的學費,高達十二兩黃金(摺合當年物價水平,約為當今的70萬人民幣)。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每教一個樁收一根金條;洪均生向陳發科學陳式太極拳每月八塊現大洋;李小龍為學木人樁,為葉問在香港買了一套房子(葉問還是沒教,導致師徒關係終生不和)。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綜上所述,窮文富武還是有其現實存在條件的!


窮文富武——你真的瞭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