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教師已是正高職稱,但他對職稱制度深惡痛絕,你怎麼看?

清風xulai


近年來關於職稱制度的爭議,有部分的教師認為職稱評審過程太複雜、名額少、評選不公平等,甚至建議取消職稱制度。

對於教師來說,評職稱是他們教師生涯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評上職稱之後,不僅工資會增加,各項福利也會向有職稱的教師傾斜。評上某種級別的職稱,從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榮譽和肯定,可以使教師的內心有獲得承認的滿足感。有些教了一輩子書的教師把評為副高、正高作為退休前圓滿的標誌,如不能如願會成為缺憾。

評職稱的優點就是對於想上進的老師來說有一個全面提升自己的機會,雖然很多人說職稱評審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不可否認的是,職稱評審還是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畢竟有一些東西是幹出來的,如果是一些不知進取的教書匠怎麼能夠評上職稱呢?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職稱評審,每位教師到了年限都可以晉級的話,教師要教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有多大呢?因此,教師每晉升一次職稱,都是經過了歲月的磨洗,都是作出色的業績壘積起來。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總體上來說,職稱評審制度也算是白玉微瑕,還有待進一步改進,相信未來將會越來越完善,教師的福利待遇也會得到保障。


公路造價乾貨集


很高興來為你回答這個問題,我九十年代初從一所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後先在一所大學裡面做精讀英語教師,後來我結婚後,因丈夫戍守邊關,我懷孕後,原單位搞停薪留職,我來到丈夫所在的部隊附近去做了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十年後,因丈夫的離逝,我又回到成都這個地方做了一名初高中英語教師,我想用我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這位同行老師為什麼對職稱評價深惡痛絕?

俗話說得好,只有經歷過,你才會懂!

1:職稱評定剝奪了我的愛好。我是一位出身於國家級貧困縣的教師,為了考上全國重點大學,我已拼盡了全力!艱苦的生活和酷愛讀書的愛好讓我成為了一個“好口才十硬筆頭”的全國重點大學的學生,讀大學期間,我就在各大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二三十篇,可自從我教書之後,當大學老師時忙著科研,應對各種檢查。當中學老師時忙著備課,改作業,輔導學生,對付上面的各種檢查,幾乎全年無休,根本沒時間來發展自己的專長和愛好一寫作!

2:評職稱是剝奪老師教好學生的寶貴時間。由於我任初高中英語教師時,學校因為有老師休產假而人手不夠,我一個人教三個班的英語,每天早晨五點半鐘起床,忙到幾乎每晚十二點鐘才睡覺,我累病了,當時一個我的老鄉悄悄告訴了我一句話“美女老師,先把你的職稱評定的事和學校安排的事做完做好,至於說學生的事情應付一下就行了”,聽到我這個已評上特級教師的老鄉這樣教導我,我一臉愕然,後來他又笑著給我說“你累死了,職稱評不上去,你那既沒退休工資又沒社保醫保的父母來咱辦?你累死了,每年你所教的班的英語成績在全校數一數二,可是上面學校領導交給你的需要供他們檢查的東西你若沒弄好,你還不是照樣捱罵,我已經聽見你被校長罵了好幾次了,我才悄悄的提醒你!”聽了這位前輩的話,我頓時茅塞頓開,但每當看見班上那些睜著大眼睛,渴望獲得知識,總親切地叫我“鄧媽媽”的孩子們時,我又有點於心不忍,咬咬牙堅持對自己說“多做點,沒關係,累不死人的”,這句話是我那勤勞善良的母親經常告訴我們幾姊妹的一句話!

3:職稱評定造成抄襲,代寫之風蔓延。說實話,我經常看見有個別寫作水平不好的音,體,美老師花幾百上千甚至幾千元去找寫手老師幫他們寫職稱評定的論文,當然其它科目的極個別的老師也有這種現象,我認為這是一種不正之風,應該堅決剎住!

4:職稱是金錢和權利的象徵。在教育界私底下悄悄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會教書的,書教得好的老師都仍留在教學一線繼續教書去了,不會教書的,書教得不好的老師一般都在學校領導崗位上去了”這句話雖然說得有點偏激和片面,但學校每次評職稱,領導們都佔盡了先機,職稱評上去了,錢包鼓了,官也當了,而那苦苦在教學一線掙扎的教師們,評職稱的事是一等再等,繁重的教學負擔,為評上職稱拼死抗爭造成中國教師的平均壽命才五十多歲,而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七歲,悲哉,壯哉!

綜上所述:同事教師已是正高職稱,他卻對評職稱的事深惡痛絕,鄧老師舉雙手贊成這位同行們的看法!

如果你開通了頭條悟空回答的收益,請麻煩你幫我開通下,因為我一個單親母親,要養兩個大學生,生活壓力巨大,我每天無論多忙,哪怕忙到晚上12點,我都會在頭條上來寫點自己的感悟和經歷的![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成為我的粉絲,我會助你成功!


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鄧


職稱是老師們心中的一個結,得到的深惡痛絕,沒有得到的,朝思暮想。

正高級職稱是老師職稱的最高級了,目前在我們縣裡還沒有,估計有,普通老師想評上,也是難上加難。我這輩子是沒有那奢望了。

現在回想起評副高時候的艱辛,還心有餘悸,也許有人會說,別得便宜賣乖,不願意要給我啊。

前期如何拼命工作就不說了,上班二十年了,中一職稱也已經滿十年了,終於有了機會可以晉級高級職稱了,交徵書,排號,說課,終於塵埃落定,等待填表了。表格特別多,特別繁瑣,時間要求還急,我們三個人忙了兩天,七次修改才過關,早上六點多離家,到晚上六點回家,一天沒吃飯,餓的沒有一點力氣,我躺在了後座上,同事和我開玩笑,用不用去火葬場門口等著,我說不用,暫時還能活幾天,中間還有不符合的地方,去公安局開證明,連夜送到省裡。

七月份填的表格,十一月份才有信,終於通過了,這幾個月的煎熬,不經歷過是體會不了的。

後來由於中考成績優異,領導又給了我市模,我明確表示不要了,給需要的人吧,領導跟我開玩笑,不評正高級了,不評了,評副高丟了半條命,評正高還不把命搭上,不合算了,還是讓給有能力的人吧。

所以,此人評上正高還深惡痛絕,我能理解,不是炫耀也不是狂妄,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但要低調,有苦不能說,畢竟你得到了大家夢寐以求的,你再訴苦,大家會認為你矯情,在賣弄,唯有加倍努力工作,別與職稱相差甚遠,讓人說三道四就行。


元氣女神


自己評上了正高職稱,還對職稱制度深惡痛絕的人,我認為有,因為往往越有成就,專業修養越高的人,越有獨立的思想。

雖然近年來職稱改革,中小學教師也可以評正高了,但一名中小學教師真的能評上正高,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以我看,能評上正高的人,沒有誰是為了評正高而去不斷研究,是正高職稱給了他們出成果的動力。能評上正高的人往往是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學術性的人,這些人的工用樂趣就是在不斷學習和理論探究。而正是這樣的品質,才讓他們能評上正高。

職稱制度是好是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職稱制度肯定存在問題,如有些學者性的教師,他的觀點本就認為職稱制度有問題,他們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受益者就不去批判。

從古至今,文人自有文人的風骨,只是現在有風骨的人越來越少了。


輕風教育


看待職稱制度需要理性。既不能把它捧得至高無上,也不能把它貶得一無是處。

一、教師的職稱制度有存在的必要。

任何行業的勞動者,都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齡的累積,逐年逐步增加薪資水平。這不僅是廣大勞動者的普遍願望,更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而要逐年逐步增加薪資水平,就必須要有相應的增長機制,教師行業也概莫能外。

目前,職稱制度實質上就是教師行業的薪資增長機制,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即使廢除了職稱制度,肯定還會有類似於它的新制度來替代。所以,那種主張將職稱制度徹底否定、一廢了之的態度,既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

二、教師的職稱制度需要與時俱進。

目前的教師職稱制度,是1986年建立起來的,很多方面早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的確存在嚴重不足,迫切需要改革改進了。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上級部門也是在不斷改進的,只是改革的力度、強度,與我們的期望還有很大距離而已。但我們也要堅定信心,相信政府會將改革進行到底的。

目前,我們普通老師能做的,也只能是給改革者打氣加油,並提出好的建議而已。

我想,今後的職稱改革,重點應該是解決公平性和保底性兩大問題。

公平性,就是要架設公平的“梯子”,讓那些有責任心、事業心、有才幹、有本事的人才,在公平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保底性,就是要鋪設“一張網”,保障那些因為受各種因素(如地區差異、性格差異、甚至自身能力等)限制,但始終踏實工作的人。讓他們也能分享一些改革開放的紅利,享受社會進步的成果,進而實現共同富裕。

一孔之見,敬請斧正。





才友說教育


職稱只是為平衡工資標準設的門檻,很多老師為此撞破了頭,也情有可原,利益最大化是當今社會風氣。都已正高了還對職稱制度深惡痛絕,這隻能說明一顆心沒完全撲在教育教學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就沒心情去計較職稱了。也不看看廣大的鄉村教師,無怨無悔為了祖國的未來,一心一意努力工作,沒有時間去為錢考慮,這才是無私奉獻。


叢林一棵樹


對於一名普通中小學老師而言,從教一生,能晉升到“正高級職稱”,已經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了!不僅收穫了榮譽,還獲取了令人羨慕的經濟待遇。

要知道,中小學老師中能晉升上正高級職稱的,是極少的!

既然有幸評上了“正高”職稱,為何還對職稱制度“深惡痛絕”呢?

我認為,其原因無外乎兩種可能:

一是,該老師言不由衷,故意釋放”煙霧彈”。

人,有個共同特點:當自己費盡畢生精力,達到自己渴望已久的目標時,為“低調”表達成功喜悅,往往採取負面極端方式。

但無論他如何裝飾自己,那份發自內心深處的優越感和自豪感,無論怎樣是掩飾不住的。旁人很容易看出來。

說得不好聽點,就是“虛偽”!

依“三味”看,這個可能性較大。

二是,該老師在申報評審“正高”時,其過程受了不少折磨。

這點是必然的!因為絕大多數曾申報過職稱的老師,都深切體會到:評職稱的滋味不好受!

何況是晉評“至高無上“的“正高”呢。

說實話,“三味”評上“副高”就已經累了,再看看評“正高”的那些苛刻條件,望而生畏,今生還是放棄它吧,來生有緣再相見!

當然,職稱之難,遠非來源“條件”上的,更有評審“過程”上的諸多不公現象,以及“指標”的稀缺。

——這恐怕才是職稱制度普遭教師“深惡痛絕”的主要原因。

同時,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職稱受到追寵。

因此,既然評上了,就好好珍惜吧!

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時代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友善的言語,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

三味聊教育


是有很多弊端,為了評職稱,造成論文抄襲還有奴役學生,一切為了職稱而糊弄事情,不能憑良心工作等等。你的同事是個有稜角的好人。但是,人在江湖飄,身不由己。凡事有度,學習一點中國人的中庸,缺德事不做,入市修行,隨緣。課題還是要做,只是不輕易麻煩別人,比那些投機取巧的多付出一些。心態平和,別憤世嫉俗。大環境我們無能為力。我是青少年素質教育講師[靈光一閃]


金梭銀梭張老師


首先,您這位同事一定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畢竟正高級還是很難晉升的!

當然,一路走來,您同事肯定也深知教師晉級之路的艱辛以及很多不當之處!

艱辛自然無可厚非,有競爭也是合理的,哪一行不是這樣呢?!

作為教師,一定也不會畏懼這種艱辛與競爭!但有些不合理的地方自然會讓人不解,甚至厭惡!

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方面:

優質課

晉級評比中,優質課是很重要的一項!但是,對於優質課還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的!

網絡上有很多關於優質課獲獎者卻教不出成績沒有優質課成績卻很好的討論與對比!不全面,卻足以說明一些問題!

對於優質課,我們不能一口否決,畢竟有很多優秀的老師也在參與其中,但優質課確實也是有些脫離教學實際,一定程度上演變成一種教學表演!

名額限制

每個學校的職稱比例都是有明確規定的!

這沒有錯,但對於很多學校(絕對不在少數)這就是一個大大的困擾!

城鎮化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偏遠地區學生的大量減少,晉升名額也肯定是越來越少!一個學校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沒有晉升名額,也不足為奇!

論文、課題、著作

首先,說一點,肯定有老師在勤勤懇懇的做著這些工作,只是個數量問題!

這個數目不好說,但是看看你周圍有多少人在做代發論文、課題、著作的買賣,就可想而知了!

前幾日,胡紅梅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讓人唏噓不已!大家都在批評胡紅梅,但我想這絕非個例,只是胡紅梅撞到了槍口上而已!

我說的可能有些不當之處,也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但卻也是我的親身感受了!還是那句話,艱辛與競爭我們不怕,怕的是沒有機會,而且不合理的東西一定會讓人厭惡!


薄期


從大學到中小學,職稱的水分太多太多了,看看三四流的二本,再看看一些職業技術學院,那裡的教授(二、三、四級)及數量,要把你嚇暈。就差不是院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