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2372家影視公司關停,我們還想再撐一撐|創業者和FA自述

2個月2372家影視公司關停,我們還想再撐一撐|創業者和FA自述

個冬天格外久!
“我們已經一年沒拍戲了。”一位影視行業的創業者說,他與幾個小夥伴在2015年黃金時代選擇了創業,一頭扎進影視圈的大海里,幹了兩年拿到了15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本以為能乘風破浪。沒想到這剛剛濺起的小水花,轉瞬即逝。
對於影視從業人員來說,2019年至今的日子,都不是很好過。電影行業有大小年之說,但是從A股影視板塊的表現來看,已經連續三年排行倒數了,可謂跌跌不休。
今年尤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至3月3日,已經有2372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其中,涉及的影業類企業有934家,影院類企業1438家。
大家將寒冬歸咎於疫情,文章開頭動輒就寫“受疫情影響”。事實上,對影視行業而言,疫情只是壓下來的最後一根稻草。
3月初,記者採訪了一位影視行業的創業者,以及一位專攻影視的FA,希望通過他們自述,能讓大家撥開雲霧,看清現實。

某影業創始人:還能再撐一撐


我的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2017年拿到1500萬元的投資,至今一共做了5部網劇,播出平臺涵蓋了“優愛騰”三家,整體點擊率超過50億,工作一直是有序進行的。
時間到2019年就直轉急下,有一部已經完成劇本的戲,拖到現在都沒開拍。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業沒錢了,以往最大的購買方就是優愛騰三家平臺,但是這三家平臺一直在虧損,每年虧損額度加起來都會超過百億元。
受行業整頓以及經濟下行的影響,導致平臺開始砍預算,選擇項目非常苛刻,有感興趣的項目,預算至少會砍掉三成,更有甚者是對半砍,倒逼影視公司不得不壓縮成本以及利潤。
但是對於中小公司來說,沒有其他的路能走,像我們一樣的小製片方的資金能力都較薄弱,很難砸幾千萬去拍戲,只能依靠平臺或者大金主,但行業普遍缺錢,大家對影視項目非常慎重。
2019年,我們推進的項目是一部古裝劇,包含權謀的成分,劇本已經創作完成了,就在“過會”(視頻平臺內部審核會)前夕,遇上了“限古令”,後來“限古令”升級,這個項目被擱置。
在這一年裡,我們公司規模縮水超過一半。有的人是主動離職的,畢竟沒有項目,留下來也沒有活幹。還有被裁的,原本公司還養了幾個編劇,都走了。養編劇的好處是項目多的時候,性價比很高,一部劇如果單獨找編劇合作,對方是按照每集來開價,比如一集2萬元。如果公司養著,就要發固定工資,大概就是一個月2萬元。所以項目不斷的背景下,還是養編劇更划算。


三年前融到的資金,至今已經消耗殆盡了。
幾個創始人自己往裡貼錢,以維持公司運營,並琢磨新的盈利點。
去年我們做了短視頻,養了一個團隊做了幾個號,算是一個矩陣,運營了8個月已經積累了百萬粉絲,但刨去人員、房租各種成本,至今還沒盈利。今年計劃拍一些短劇,還處於與視頻平臺溝通的階段,To B的生意不太好做,政策對中小企業也不友好,尤其是今年初疫情爆發,未來幾個月大家都很悲觀。
當然,你也可以說大浪淘沙、馬太效應。頭部公司永遠不缺項目,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平臺一定是先緊著出過爆款的公司,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就整個行業而言,僅有頭部公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給中小公司機會,影視行業需要中小公司。
我們現在沒有轉型的計劃,畢竟擅長的地方都在這裡,即使日子不好過,還能撐一撐等待轉機。
某大型企業內部FA:我是很悲觀的
從我做FA以來,一直是看影視類的項目。但毫不誇張的說,如今的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基本不考慮影視了。
一方面,是政策上補稅、限薪等一系列的打擊,讓投資方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就是投資方現在的痛點——難以退出。

目前資本市場的政策,對影視企業不太有利,即使投中一個優質企業,也很難上市,沒有流動性也就很難退出,資金被持續佔用是最大的問題。你看博納,國內絕對的頭部影業,排隊A股IPO已三年。更別提其他公司了。
港股是一個折中的選擇,但即使上市了,一二級市場價格倒掛的現象也非常嚴重,首日破發的比比皆是,為什麼那麼多公司選擇流血上市?很大原因在於投資方推動。
有一個潛規則,在一級市場,價格是不能下滑的。比如一家公司A輪估值10億元,市場環境不好,如果是在二級市場,市值肯定會有上下波動,但是一級的默認規則是不允許下滑的,你幾乎看不到哪家公司的估值會下滑,這家公司B輪估值一定高於10億元,才能進行下去。
而企業上市前不斷的融資,推高了估值,這個估值在二級市場一下子就會被打回原形,隨後二級市場的商譽貶值,又是一個重磅打擊。
在接連不斷的挫折下,投資方對影視行業的態度轉變為保守,大家開始關注科技、消費居多,而一些專門投文娛行業的投資機構,哪怕是行業的頭部投資機構,也是在借錢做自己公司的經營。
現在專注影視的投資機構主要還是想辦法先活下去,保持好經營水平,選擇適合的資本市場通道,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