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断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断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断想


我身体里流淌着穆斯林的血液,因为我的父亲是回民;但我却没有信奉伊斯兰教。

我经常听到伊斯兰、穆斯林等词语,但从来没有去探究过它的真正含义。

读了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我对伊斯兰、穆斯林等词有了深度了解,对穆斯林的文化、风俗也有了全面认识。

“伊斯兰”在阿拉伯语里是Islam的音译,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和平”、“顺从”,“纯净”等含义;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是“顺从”的含义,即顺从独一无二的主宰——真主安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穆斯林就是伊斯兰教的顺从者。

葬礼者,殡葬的礼仪也。葬礼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终结。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断想


《穆斯林的葬礼》描写葬礼的场面并不多,算起来有4次,祖辈也是师傅的梁亦清、被徒弟韩子奇收留的落难女人也是孙辈称作的姑妈、梁亦清女儿梁冰玉与韩子奇偷生的女儿韩新月(孙辈)、韩子奇四个人的葬礼,其中韩新月的葬礼描写最为详细。“穆斯林的葬礼隆重、庄严而简朴,没有丝毫的浮华。……它没有鞠躬和叩头,只有站立和祈祷。没有音乐。穆斯林的祈祷不需要任何音乐来伴奏,它是对真主没有任何扰动的静默,它以特殊的形式而永垂不替,以庄严的站立去感觉真主的真实存在,去沉思他的伟大、光荣和慈爱。它是忠实的灵魂对于真主的无限崇敬,是每个人衷心情感的倾泻,是为了全体穆斯林包括亡故的人而向真主发出的切望于将来的吁请。参加葬礼的穆斯林必须是洁净的,而且必须是男性。”《穆斯林的葬礼》本就不是某个人的葬礼,它是玉器梁、王器韩家族的葬礼,是京城穆斯林的葬礼,是玉器的葬礼……。一部《穆斯林的葬礼》简直就是一部人生的奋斗史,玉器的发展史,民俗的变迁史,社会的变革史。

我惊诧于作者驾轻就熟的优美文字。她的文字是一种自然的美,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涂脂抹粉。一切是那样信手拈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她的话说得很慢,但很有力,像咀嚼牛蹄筋似的,让你慢慢品味、琢磨。”就连打点滴也那么充满生活气息却又不失诗意,“电镀金属支架上挂着盐水瓶,一根胶皮管垂下来,中间的玻璃观察管里,药水比时钟的秒针慢得多的节奏,不慌不忙地掉下一滴、一滴、又一滴”。

我惊诧于作者深沉浓烈的真挚情感。《穆斯林的葬礼》人物不算多,却人情味十足。有梁亦清也韩子奇的师徒之情,有韩子奇一家与姑妈的同胞之情,有梁君壁与梁冰玉的姐妹之情,有梁君壁与韩天星、韩新月的母子母女之情,有韩子奇与梁君壁的夫妻之情、与梁冰玉的苟合之情、与天星和新月的父子父女之情、与外商亨利的朋友之情,有韩新月与韩天星的兄妹之情、与陈淑彦的同学和姑嫂之情、与楚雁潮的师生和恋爱之情、与郑晓京和罗秀竹的同学之情,有韩天星与陈淑彦的夫妻之情。有的爱得死去活来,轰轰烈烈;有的爱得无所顾忌、偷情苟合;有的爱得平平淡淡,甚至没有交流。但一切都那么真挚,让人跟着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同生同死。

我惊诧于作者力透纸背的玉器功底。读到作者对玉器细致入微、维妙维肖的描写,根本不相信她是一位作家,而像是一位玉器匠人、一位玉器商人。她熟悉玉的历史,从商周时期、到秦汉、到唐宋元、到明清,从陆之冈到邱处机,为我们呈现了一条玉的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让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简直像进入了旷古深山,汩汩如闻那玉河的源头!”她精通玉的琢磨与制作,梁亦清接到《郑和航海图》的玉雕后,构思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梁亦清的思路清晰了,终于找到了一条让玉雕宝船下西洋的航线。整座玉雕分为三个层次,用三种不同的雕法”;制作是那样的小心翼翼,“他像一名久经沧海的老舵工,稳稳地把着舵,在疾风恶浪、激流险滩之中小心翼翼地穿行,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一分一秒的懈怠。”她深谙玉的辨识与交易,玉的质地、玉的断代,娓娓道来,从无差错;玉的价格、玉的交易,应付自如。她珍惜玉与穆斯林的缘份,“穆斯林和美玉珍宝有缘啊!和田玉出在新疆,绿松石产于波斯,猫眼石源于锡兰,夜明珠来自叙利亚……”。

我惊诧于作者热爱家国的民族情怀。作为一名穆斯林,她热爱自己的民族。她衷情本民族的文化、习俗,“穆斯林一天须做五次礼拜:日出前的晨礼(榜答),午后的晌礼(撇什尼),太阳平西时的哺礼(底盖尔),日落黑定前的昏礼(沙目),夜间的宵礼(虎伏滩)。”“速葬、薄葬,是穆斯林的美德,伊斯兰教的葬礼是世界上各种族、各宗教中最简朴的葬礼……一心归主的穆斯林,不需要任何身外之外来粉饰自己。”她崇拜本民族的英雄,“咱回回里头也出过流芳百世的人哪,明朝的海青天海瑞,还有这位郑和,都是跟咱们一条血脉的回回!”她同情本民族的同胞,当陌生的穆斯林同胞到韩子奇家乞讨时,一家人热情地收留了她,成了大人的姐姐、小孩的姑妈。作为一名中国人,她热爱自己的祖国。特别是当日本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国土时,她与所有中国人一样义愤填膺,奋起反抗。

掩卷多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作品读得太少,这样的大家读得太少。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断想


(2016年5月9日于杭州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