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2010年,姜文導演的電影《讓子彈飛》上映,在中國的電影圈引起一陣轟動,因為姜文的上一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票房撲街的很大原因就是“看不懂”,而這次姜文破天荒地放下了架子,既可以讓外行看熱鬧,也可以讓內行看門道,獲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眾多網友發現,《讓子彈飛》的故事並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一時間,各種文青也好,批評家也罷,都對《讓子彈飛》的故事產生了自己的解讀,也讓這部電影至今是一個話題,所以,我也解讀一下,我自己對於這部電影的理解。


馬匪與士紳的你死我活


首先在電影的一開始,姜文就給了我們一個充滿滑稽的場景,一輛由馬拉著的火車,跑在軌道上,車裡坐著葛優扮演的馬邦德縣長,馮小剛扮演的師爺,以及劉嘉玲扮演的縣長夫人。三個人在火車上“吃著火鍋唱著歌”,而火車煙囪裡冒出來的煙氣,就是火鍋的煙。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吃著火鍋唱著歌

其實關於這段情節的解釋並沒有那麼複雜,火車代表先進的上層建築,而馬代表落後的動力,也就是經濟基礎,姜文只是在說,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學習西方只流於表面,沒有真正學到根本的東西。而張麻子對著馬連開幾槍,讓人誤以為沒打中,他只說了一句話:“彆著急,讓子彈飛一會兒。”請注意,這句話張麻子說了兩次,一次是在這裡,一次是在開槍射殺黃四郎的馬那裡。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讓子彈飛一會兒

隨後,張麻子劫持馬邦德赴任鵝城,馬邦德這個時候的身份就自動轉換為“師爺”。事實證明,馬邦德一開始就是個攪屎棍,因為後來的電影有交代,馬邦德的縣長委任狀不是鵝城的,而是康城的。他想借黃四郎之手,除掉張麻子,順便搜刮一番捲款跑路。而鵝城的傳統老大——鄉紳黃四郎也確實不是好惹的,先是讓自己的禮帽代替自己迎接縣長,以示“禮貌”,後來又對張麻子表現出來的霸氣外露明顯不滿,並且決定:陪張麻子耍耍。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黃四郎登場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張麻子和他的團伙還很稚嫩,首先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痛打黃四郎的走狗、團練教頭武舉人,然後對群眾表明,自己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公平、公平,還是tmd公平”!後來老六又被黃四郎的乾兒子胡萬陷害致死,其實老六這一段在我看來應該是全片唯一的尿點,因為再怎麼蠢的人也不會用生命去反駁一個明顯是陷害的事情以自證清白的。


不過就下來就迎來了本片第一個高潮,就是黃四郎請縣長吃飯,黃四郎的目的是爭取張麻子成為自己的走狗,幫他撈錢之後,再殺掉。但是這個時候的張麻子很顯然不能完全理解黃四郎的用意,在他的腦子裡,這頓飯就是鴻門宴,所以他讓所有的小弟都潛入黃四郎的府邸,打算魚死網破。但是,在整個飯局上,黃四郎以假裝殺死自己的兩個手下的代價,就讓張麻子誤以為他有和談的誠意,並且在飯局上,黃四郎透漏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20年前(1899年),黃四郎曾經見過張麻子,只不過自己在暗處,張麻子在明處,就像現在一樣。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三人的鴻門宴


這頓飯之後,張麻子就迎來了一次讓自己徹底清醒的事情,就是自己酒後睡在馬邦德的屋裡,讓黃四郎派來刺殺縣長的人撲了個空,但是縣長夫人遇害,張麻子從此意識到,對付黃四郎這種人,完全就不能講道理,

“打敗流氓的唯一方式,就是比流氓更流氓”!


於是,張麻子的手段在這之後越來越高明,先是綁架了城南兩大家族,得到了一筆鉅款。後來又用計讓黃四郎在大庭廣眾之下吃啞巴虧,承認自己的乾兒子兼大管家胡萬就是馬匪,並且對著自己兒子的屍體補槍,又用“自己的管家是馬匪,自己就是馬匪頭子”的流氓邏輯逼著黃四郎出錢剿匪,並且逼著城南兩大家族出同樣多的錢。這兩次,張麻子一夥不僅沒有損兵折將,反而賺得盆滿缽滿。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什麼叫驚喜


這個時候,張麻子的隊伍出現了分裂,老三一直主張拿著錢走,把為夫人和老六報仇的事情拋到了九霄雲外。但是張麻子決定把錢都發給窮人,最終目的是要徹底消滅黃四郎。張麻子的隊伍獲得了表面上的團結一致,但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分裂的苗頭。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比較戲劇性:發錢之後,被黃四郎假冒的馬匪隊伍打亂計劃,但是師爺卻一直裝糊塗,被張麻子發現他的屋裡有一個女人,和一個自稱是8歲孩子的,和張麻子一樣高的男人。很多人都把這部電影當成荒誕戲來看,所以並沒有察覺到這裡有什麼不對,我也放在以後再講。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張麻子本名張牧之


這裡還有兩個戲碼值得關注:一個是張麻子對師爺說,自己的名字本是“張牧之”,並非張麻子,曾經出國留洋,並且是松坡將軍的手槍隊長,在松坡將軍去世後,看不慣世道,選擇落草為寇。第二個情節,就是黃四郎手捧一個地雷說,這是辛亥革命第一響地雷的同款,也是唯一一個同款。這說明什麼,容我之後分析。


最終,黃四郎決定出錢,讓張麻子出城剿匪,並且告訴師爺,自己買了6個縣的縣長,想讓師爺當其中三個縣的縣長。隨後麻子出城剿匪,被黃四郎手下的“假麻子”追殺,但是最終取得勝利。經過張麻子的審問,師爺房間裡討債的女人的孩子被鋸斷雙腿而死,而女人被當場嚇死了,嚇得師爺立馬捲款逃往山西,被黃四郎的地雷炸死,假麻子也被張麻子解決。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黃四郎的算盤


回到鵝城之後,張麻子正式開始了推翻黃四郎的活動,他先是把錢都撒在街上,白天沒有人撿錢,而一晚過後,街上的錢被一掃而空,見招拆招的黃四郎,派出馬車,把錢都收了回來,張麻子看到這一幕,心中覺得勝算越來越高,張麻子的手下不解,張麻子說:

“交錢說明他們怕,而怕裡有怒,我就是要把他們心裡的怒勾出來!”隨後張麻子又把槍和子彈撒在街上,一夜之後又是一掃而空。“拿錢是貪,拿槍就是反”。黃四郎連貪都不允許,更不可能允許反,於是又派出馬車打算收回槍,但是,張麻子帶頭開了槍,並說了一句“讓子彈飛一會兒。”隨後,槍聲四起,沒有人再把槍交上來。


張麻子在城裡騎著馬轉圈,讓百姓跟著自己攻打黃四郎的宅院。鵝城百姓後來跟著衝了出來,但是,直到到了黃四郎的家門口,才發現只來了一群鵝,張麻子瞬間明白了:這幫二五仔,誰贏他們跟誰。隨後就派出手下找黃四郎的替身,並且在黃四郎門外把子彈都打光,讓鵝城所有的人都知道這裡發生了槍戰。天亮之後,他讓手下裝成凱旋的樣子,抬著黃四郎的替身遊街,隨後當著鵝城全體百姓的面手刃了他,讓所有人都以為黃四郎已經死了。最後,全城百姓衝向黃四郎的宅邸,張麻子最終取得了勝利。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煙花綻放


說到這裡我們就解讀一下,張麻子、師爺、黃四郎都是什麼人。


鴻門宴上,黃四郎說過自己曾經見過張麻子,而且張麻子在和小六子聊天的時候,認得黑膠唱片上莫扎特的外文名字,這說明,張麻子並非只是一個馬匪,這在電影中也有交代,張麻子本是松坡將軍的手槍隊長,松坡將軍是誰?蔡鍔。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蔡鍔

1915年,蔡鍔將軍在梁啟超的協助下,逃出北京,回到雲南。同年12月25日,與唐繼堯、李鈞烈共同發起“護國之役”,1916年,肺病纏身的蔡鍔遠赴日本治病,後不治去世。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鴻門宴上


鴻門宴上,黃四郎說,如果是他指示別人殺了六爺,就切腹,並讓張麻子做介錯人,而張麻子的回答是,黃四郎自裁應該用短刀,介錯人才應該用長刀。這個情節可以看出來,黃四郎和張麻子對日本文化都十分了解,在那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只有一種可能,才能解釋:他們兩個都去過日本。麻子有可能去日本留洋,也有可能是追隨蔡鍔去的日本。黃四郎也說,自己曾經在暗處見過張麻子,那是不是說,黃四郎與張麻子曾經在日本有過交集,而這個交集是什麼呢?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辛亥革命同款地雷


接下來的一點就說明了問題的關鍵:黃四郎手裡有一顆辛亥革命的同款地雷,那麼請問:他是怎麼知道這顆地雷是辛亥革命的同款,又是怎麼得到的呢?黃四郎也說過,自己不過是給劉都統跑腿的,也就是說,黃四郎認識這些民國時期的軍政要員,而他認識這些人的唯一途徑就是:一起扛過槍。所以,黃四郎就是辛亥革命的參與者,在暗處見過張麻子,就說明他是辛亥革命的幕後推手之一。熟悉近代史的都知道,中國同盟會就是在日本創立的,張麻子和黃四郎都是同盟會的老成員。只不過,黃四郎等在辛亥之後,就獨攬了革命成果,成為“南國一霸”,而張麻子不滿革命果實被篡奪,選擇落草為寇。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這是寶石


師爺不必多說,一開始偽造身份,在張麻子和黃四郎之間充當攪屎棍,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為自己撈錢。他房間裡的小孩和女人都是他撈錢的工具,真實情況可能並不像他說的那麼輕描淡寫:第一,女人說自己是師爺在山西開礦的時候跟師爺認識的,但是,這個女人卻操著一口陝西口音,要知道,在剛剛走出封建社會沒多久的民國初年,女人除非是嫁人了,否則是不會離開家的,她要麼是死了山西丈夫的陝西寡婦,要麼就根本沒去過山西;第二,對於一個曾經騙過自己的人,你的第一態度應該是他說什麼你都不信,一個鄉下女人應該也只認得真金白銀,但是師爺一句“這是寶石”就打消了女人的所有顧慮,你不覺得太匪夷所思了嗎?


在師爺臨死前,告訴張麻子,自己的口袋裡有五張縣長委任狀,讓麻子趕緊帶著走,可是黃四郎明明買了六個縣的縣長,剩下的那個去哪裡了?很多人說是康城的委任狀,但是康城的委任狀是電影一開始被他用來忽悠張麻子的,那張委任狀去了哪裡呢?你還記得電影最後,張麻子的手下都去了哪裡嗎?

上海。沒錯,第六張委任狀就是上海的縣長委任狀。(上海縣是1992年撤銷的,現在是閔行區的一部分,歷史上曾經管過現在浦東新區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師爺扮演的就是一個投機分子的角色,在黃四郎與張麻子之間,在張麻子團隊中間縱橫捭闔,最終實現利益最大化,他的實現手段有兩個:第一,讓黃四郎幹掉麻子,自己給黃四郎跪著賺錢;第二,在麻子幹掉黃四郎,或者捲款跑路之後,在麻子手下的人裡培植自己的勢力,為自己撈錢。師爺把上海的縣長委任狀給了黃四郎的手下,就是他的計劃之一。


電影的最後,張麻子問黃四郎:“你覺得是錢對我重要,還是你對我重要?”黃四郎把兩個答案都說了一遍,但是得到的都是否定回答,張麻子回答了這麼一句:

《讓子彈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高光時刻

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如果張麻子說錢對他重要,那他就是和師爺一樣的人,一個見錢眼開的投機者,坐在財富上享樂如果回答的黃四郎對他重要,那他就是中國歷史上反反覆覆出現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推翻舊皇帝,然後成為舊皇帝,然後享樂。而不為享樂,只追求目標的人只有一種:聖徒、充滿理想主義的革新者。所以,張麻子是一個變革者,充滿理想,充滿熱情,但是卻無力阻止自己的隊伍被慾望搞得分崩離析,這種人,既是喜劇,又是悲劇。


電影的最後,張麻子又一身戎裝,站在戰鬥過的鐵路上,鐵路上又行駛來一輛被馬拉著的火車,火車上坐著張麻子曾經的戰友,一個師爺打扮的人坐在火車尾,張麻子又騎著馬追著火車而去:子彈打中了嗎?事情辦成了嗎?革新成功了嗎?這是姜文留給觀眾的一個永遠回答不清楚的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