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誤砍柴工——如何尋找文章的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素材就像一篇文章的血肉,缺乏有力素材的文章,則會顯得毫無靈魂。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寫作的素材呢?

為了尋找適合寫作小白的素材蒐集方法,我閱讀了蔡淇華老師的《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一書。書中用學生的案例,具體說明了我們可以從哪幾方面來獲得素材。而且語言富有親和力,能帶給讀者滿滿的感動。


磨刀不誤砍柴工——如何尋找文章的素材

蔡淇華老師擁有小說、新詩創作、廣告文案、文創班指導的背景,他的故事處處充滿著熱情和勇氣。他把生活的每一瞬間都看作可用的素材,並且提到“覺察力”、“現場力”、“用典力”、“素材力”這幾項能力。掌握了這幾項能力,我們也就掌握了素材收集的來源。

“覺察力”是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現場力”是對過往經歷的尋找;“用典力”是對閱讀書籍的積累;“素材力”是對現代資訊的把握。我們先來看看,對於這四種“力”,原文是怎麼描述的:

覺察力:我們太“習慣”自己的生活,所以對生命的獨特性習焉不察;其實,成長需要勇氣,更需要覺察。

現場力:你一定要一次次地踱回現場,找到受凍的自己,替他拂去衣上雪花,然後才能牽著他的手,站上文字疊起的高度,並肩共看天地浩大。

用典力:我們有電影、神話、採擷不盡的時事,只要用心統合,萬事皆典,讓文字既典雅又經典!

素材力:若只有古材料,文章會有歷史的酸腐味,還需要加上近人的材料,因所有的創作都是時代的切片。

接下來,我將從四個方面,談談素材蒐集的四個來源:

日常生活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忽略習以為常的生活,但其實,再平常的事物,也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這就好比修行之人從“茶”中悟出禪機;牛頓從“墜落的蘋果”中發現地球的萬有引力;魯班從“手被植物劃傷”中發明了鋸子。只要留心觀察,寫作素材隨處可見。

曾經,所有的啤酒廣告在宣傳賣點時,都以 “純淨”來形容啤酒,但單憑一個詞並不能說服消費者。於是,有一家公司,把自家啤酒的設備清洗、生產、過濾、冷卻的過程製作成圖片,並放在廣告上呈現給消費者,才有效打開產品的銷路。這則廣告也從眾多千篇一律的廣告中脫穎而出,廣為人知。其實,他們所呈現的啤酒生產過程,與其他品牌的並沒有任何區別。唯一的優勢,是他們從習以為常的事情中,發現了價值。

所以,請把你的目光關注到日常的小事中來。“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用心覺察,一顆塵埃,也能成為寫作的好素材。


磨刀不誤砍柴工——如何尋找文章的素材


過往經歷

有朋友跟我說,自己太過平凡,沒有什麼值得寫的。只有名人偉人,才擁有更多傳奇的故事。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寶藏。我們都應該從自身出發,找回生命中最深刻的感受。況且,寫別人的故事,往往不能充分調動我們的情感,也難以打動讀者。反而自己的故事,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前段時間,“仿妝網絡紅人”宇芽,發文控訴前男友光偉正對自己家暴的惡行,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她不惜再一次撕開傷口,回到家暴的現場,痛哭著也要把自己的經歷說出來,就是為了讓更多女性勇敢地反抗“家暴”行為。這種切切實實的親身感受,衝擊著無數女性的內心。

以自身經歷為素材的文章蘊含著極大的情感力量,因為只有你自己,才能體會事情發生時的心情。

就以“生孩子”為例吧,大部分人都覺得,太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了,並無特別之處。但對於作者來說,它太值得寫一寫了。於是便把這樣的經歷轉化為“世界上所有的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的素材,寫出一篇情感真摯,又引人深思的文章,最終收穫“母親”們的推崇。

我們應該常常踱回從前的歲月,看看那時的自己,並把當時的經歷記錄以及留存進素材本里。

書中典故

“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每當下筆以“人生初見”為主題的文章,寶玉這句話,總會在我耳邊響起。閱讀書籍不僅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體驗,更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

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傾注許多心力著成的,裡面的觀點、案例都有被反覆推敲過。對於我們來說,把書中的案例、觀點蒐集起來,是獲取素材的一個捷徑。

這樣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勸誡他人不要太在意名利追逐,可用“南柯一夢”;表達對英雄的欽佩,可用“長坂坡之戰”;表現對人生的遺憾,可用“此生未完成”……

只要認真記錄,我們可以從一本書中,獲取幾十、甚至幾百條寫作素材。即使平時沒有時間蒐羅熱點時事,穩步積累並非難事。


磨刀不誤砍柴工——如何尋找文章的素材


現代時事

議論文因其架構、邏輯清晰,方便批閱,常被指定為升學考試的固定文體。寫作方法也非常簡單,就是提出一個觀點,再接一個案例,最後總結。常用的案例無非是:灑脫不羈的李白、拔山蓋世的項羽、風月無邊的柳永、剛正不阿的岳飛……

每當老師看到這類案例,給我們的評價總是:小小年紀,全都掉進古人墳堆裡去了。確實,像《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這本書中所說,

“所有的創作都是時代的切片”,這些名人名事,在他們所處的社會,是熱點時事,但在現代,則是歷史了。這裡並非反對使用歷史案例,而是使用的時候,要與社會現狀相呼應。

時事熱點的蒐集,只要關注各類資訊網站,並設置彈窗,就能隨時接收各種信息。現在的網絡非常便捷,報紙、雜誌、電視、手機都可以看到相關消息。只是面對鋪天蓋地的新聞,要學會辨別它的真實性和質量優劣。

例如疫情期間有一條關於“意大利華人曬蝙蝠”的新聞,有不少作者不考究事實,就把這個事件寫出來了,更用了相關的圖片,結果被判斷內容不適宜、圖片血腥。其實這個事件經過澄清,這位華人曬的只是“雞翅”而已。

所以,蒐集新聞素材,一定要做好篩選,虛假的或者負能量的內容,一定要排除,不能把它加入素材庫裡。



最後,蒐集好的素材,要把它們分門別類。例如我們可以在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等app中建立不同主題的文件夾:思想庫、語彙庫、素材庫;素材庫下面又可以分為:書籍、生活、時事等等。每發現新的內容,就可以往相應文件夾裡添加。每週整理、記憶一次,你的素材積累就會慢慢壯大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老生常談的話,用於形容“素材收集”再合適不過了。寫作不僅僅只有“寫”的過程,更包括前期的思考和準備工作。一篇文章的好壞,主要體現在前期準備上。素材蒐集雖然耗時費力,但你若想“下筆如有神”,則要把這項工作重視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