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自然之友·蓋婭自然學校 蚊滋滋 / 文


緣於自然而然的巧合,我再一次接觸到珍妮弗·沃德女士的作品。早在 2011年,在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的協助下,自然之友的夥伴們就翻譯了她的著名作品《我愛泥巴》,並最終得以出版。今天,我再次有幸翻譯並推薦她創作的美好的讀物,算是“有趣的靈魂終會相遇”吧。


初次拿到《種子長大後,就成了……》和《蛋破殼後,就成了……》這兩本英文原版書,樸素的色彩和柔美的線條,就瞬間把我帶回到熟悉的田野和山林。


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中文版封面

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的確,自然的顏色總是那樣豐富動人,自然的線條也是那般靈動曼妙。翻過一頁又一頁舒展的畫面,那始終重複的問題,牽引著我回想起一部名為《蝴蝶》的法國電影。


彷彿那個在山林間追著外公問“為什麼”的小女孩一下子跳進書中,以一顆無比驚奇之心試探著大自然的豐厚與神秘。


提到驚奇之心,不免讓我想起珍妮弗·沃德女士曾經在《我愛泥巴》裡寫給讀者的信。她也提到,戶外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葆有好奇心,從而運用更豐富的感官去探索和學習身邊的世界。然而,作為環境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孩子乃至我們自身都在遭遇日益嚴峻的阻礙和挑戰。


在日本,曾經創辦第一所自然學校的廣瀨敏通先生曾經提到,他們發起自然學校的初心,是在對抗電子遊戲造成的青少年與自然的疏離。然而,三十餘年後的今天,我們所面臨的世界是否變得更好呢?很抱歉,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現代電子產品日新月異、飛速更迭的當下,加之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很多曾滋養我們心靈的事物被迅速取而代之。


人們通過感官統合的審美被過分修飾、調校,甚至變得目的精準而單一。沉溺在網絡世界,我們以及孩子一旦重回大自然,也許會有莫名的亢奮,但更多的是對現實真實感官體驗產生的焦慮和恐懼。


然而,即便現實嚴峻,作為一名自然教師,我仍然心懷希望。因為我相信,隨著每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對自然的驚奇之心都已被好好珍藏。那種力量就如一粒種子的信念般頑強,只要給它沉浸自然的時光,它就會指引我們回到自然母親的身旁。


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在《種子長大後,就成了……》和《蛋破殼後,就成了……》中,有著貼近自然的手繪圖畫和活潑明快的兒童歌謠,這樣的親切讀物恰恰就是家長們的好幫手。


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尋一處靜謐的自然景地,大小相依,邊閱讀邊探索真實世界的存在,同時守護著彼此最自然的驚奇之心,豈不美哉!


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神奇的生命系列:請守護那顆對自然的驚奇之心



張赫赫

自然名“蚊滋滋”,曾於首都師範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後赴挪威生命科學大學攻讀環境與發展學碩士;現為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 簡稱FON)副總幹事、蓋婭自然學校校長,長年從事環境教育培訓與教學工作,曾負責羚羊車、卡通營地、綠色希望行動、可持續發展教育網絡、西部教師環境教育培訓等多個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