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只有一次音樂拯救了世界, 那就是伍德斯托克。

——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園之門》

如果你是經常混跡各大音樂節的老炮,

就不可能不知道“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如果你不是經常混跡各大音樂節的老炮,

那你也一定知道美國的“嬉皮士”。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這個從上世紀60年代“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的一批年輕人,反對當時政治,反對把美國置身越戰泥潭,反對民族主義,批判中層階級的價值觀,批判大公司的貪婪,批判傳統道德的狹窄和戰爭的慘無人道。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但他們卻沒有統一的宣言或領導人物,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主張,選擇了用群體墮落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表達自己反主流文化的態度。

而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在1969年的夏天,集齊了一群最具信仰和代表性的嬉皮士,在搖滾樂中徹底釋放、無盡自由。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在一個總統肯尼迪當眾遇刺,馬丁·路德金被刺殺,動亂60年代,真正創造了一個狂熱的、短暫的,也是難以複製和重現的“嬉皮自治王國”。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01

上帝用7天創造了世界

這群人只用了3天

“1969年,全世界都在談論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但在貝塞爾,人們卻在談論著“伍德斯托克”這個嬉皮士的聚會。”

——艾略特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在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正漫步於月球上的靜海,同一天,“快樂的惡作劇者”接到了老朋友“小豬農場”的組織者WAVY GRAVY的電話,讓他們組織儘可能多的“同道”去貝塞爾。於是,四十名嬉皮登上了八輛“神奇校車”(MAGIC SCHOOL BUS)。車的周身塗滿了迷幻圖案,在車頂的目的地標牌上寫著“更遠的地方”(FURTHER)。“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為人類邁出了偉大的一步,我們將為伍德斯托克作出同樣的貢獻。”他們自豪地說。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美國登月成功後,8月的一個週末,32支樂隊,40多萬人,浩浩蕩蕩的聚集到紐約州北部一個叫伍德斯托克的小鎮,為的是親眼目睹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詹妮絲·喬普林(Janis Joplin)、"大門"(The Doors)以及"血、汗、淚"(Blood, Sweat and Tears)等樂團的現場演出。

原本3天的計劃,因雨延遲到4天,原本預計10萬人,沿途慕名而來的人陡增到40萬。交通因此癱瘓,警察站泥濘的鄉間小道,看著洶湧的車流絕望;門票點的柵欄被先到的嬉皮士們強拆,組織者只好當場宣佈:伍德斯托克將成為一場免費的音樂會。原本需要憑證領取的食物供應,也徹底的成為了“免費拋發”。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組織者臨時吸收了一些新成員進行安全保衛工作,煞有介事地發給他們統一的袖章並設定了通行口令,然而口令卻是——“我忘了”。

沒有組織,沒有紀律,但卻沒有出現當地居民所擔心的暴力事件。因為這場標榜“三天的和平與音樂”( 3 Days of Peace & Music)的盛會,有音樂。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02

砸吉他的始作俑者

從軍用直升機上下來的搖滾佈道者

因為交通癱瘓,樂手無法抵達舞臺。哈文斯被音樂會組織者要求不要停下音樂。兩個半小時後,在他演唱即興創作的歌曲“自由”(freedom)時,一架載著“音樂援軍”的大型軍用直升機轟轟隆隆的在演出場地上降落。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我們只能聯繫到軍用直升機,是它們挽救了伍德斯托克。”由於在這裡聚集的年輕人絕大多數持反戰立場,所以這一幕極富戲劇性。“我們不反對軍人,只反對戰爭。”哈文斯這樣自我解嘲。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第三診室”是這裡特有的,“他們因長時間地凝視太陽而被灼傷了雙眼”。

喬麥克唐納在臺上唱著反戰歌曲,高喊“gimme an F”,成千上萬的人豎起了中指而不是ROCK手勢;

為了防範擅長煽動觀眾的“sly and the family stone”樂隊,組織者事先在舞臺與觀眾之間挖了一條“戰壕”;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當樂隊主唱在臺上唱到“I wantto take you higher”時,臺下人海里燃起了成千上萬支蠟燭;

吉米·亨德里克斯在最後一天壓軸登場,在農場簡陋的舞臺上,用電吉他演繹了一首“搖滾版”的美國國歌——《星條旗之歌》,其後在臺上將吉他砸了個粉碎,後來這被稱為“整個六十年代最偉大的時刻”。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整場音樂節共有32個樂隊登臺,搖滾、迷幻搖滾、民謠、藍調、鄉村音樂等,全天不間斷。

遺憾的是,鮑勃迪倫、Beatles(John Lennon)這樣的傳奇人物因為各種原因而未能參演,但這也絲毫不能影響它的價值成色。甚至因此而顯得更加獨立、野生、且自由。

Tommy James & the Shondells拒絕了演出,Tommy James後來說到:“我們真想給自己一腳。那個時候,我們正在夏威夷,我的秘書打來電話說:“聽著,有一個在紐約養豬的農場主希望你在他的院子裡演出’這就是他告訴我的。所以我們拒絕了,幾天後,我們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

我們也全都在墮入地獄。

伍德斯托克在巨大的爭議、掌聲、譴責和追捧中落幕,

其中有的樂手就此成名,有的樂手卻就此消失,

儘管後來的伍德斯托克嘗試再次舉辦音樂節,

但也都無法找回當年那純粹而自由的嬉皮士精神。

03

最後的烏托邦

永遠的躁在了這部紀錄片裡

整個音樂節全程都拍攝了紀錄片,由Michael Wadleigh執導,Thelma Schoonmaker和Martin Scorsese編輯,並在1970年發行。這部紀錄片發行後即獲得了次年(1970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片。美國國會圖書館認為這部紀錄片是美國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1994年,伍德斯托克紀錄片的導演剪輯版發行,增加了包括Janis Joplin、Jefferson Airplane、Jimi Hendrix和Canned Heat在原來版本沒有收入的表演畫面。2009年,紀錄片重新發行DVD版本。這之後紀錄片也以藍光DVD發行。

而原本應該靠門票收入的投資人,在門票免費後,最終也是依靠這部紀錄片的版權而賺回了成倍的錢。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1969年伍德斯托克的那場音樂節,猶如一顆核當量的燃燒彈,把當時整個美國的主流價值觀,焚燬殆盡。它是美國“嬉皮士”文化巔峰上的白雪,也是落下帷幕的終場曲目。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烏托邦,畢竟是烏托邦,註定不會長久的存在。

正如伍德斯托克鎮上一位歷史學家費爾德曼曾經這樣說過:“人們在這裡經歷的是一場一生中絕對只有一次的事件,它成分複雜,無法複製。”

上帝用7天創造世界,這群人只用了3天,在伍德斯托克1969

很多年以後,當頭發花白,老態龍鍾的坐在躺椅上,聽著《星條旗之歌》看夕陽的嬉皮士們,是否還會想起1969年的夏天,那個熊熊燃燒的伍德斯托克?


*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世相三觀”,關注公眾號,後臺回覆可獲取《伍斯托克1969》紀錄片BlueRay完整觀看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