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騙80後,22歲小夥與80歲老太談戀愛,騙財170萬

90後騙80後,22歲小夥與80歲老太談戀愛,騙財170萬


編者按:當真誠遇到狡詐,受傷害的總是付出真誠的一方。利用善良,玩弄信任,欺騙感情,愚弄真誠,失去的不僅是真正對你好的人,還有整個社會的鄙視與唾棄!

90後騙80後,22歲小夥與80歲老太談戀愛,騙財170萬


老人受騙,是如今司空見慣的事情,從苦難歲月中一路走來,他們深知信任、善良和真誠的寶貴,總是將心比心地對待他人,殊不知,金錢至上的社會里,各種牛鬼蛇神一直不知廉恥地將罪惡的黑手伸向老年群體。

22歲小夥騙取80歲老太170萬!


90後騙80後,22歲小夥與80歲老太談戀愛,騙財170萬


羊城晚報曾報道2020年3月份左右發生的一起令人咬牙切齒的案件。


家住番禺、年近八旬的女性宋阿姨,在2018年通過電視廣告購買保健品時認識了小高。小高,22歲,小學文化。兩人從未見過面,只通過電話聯繫。


小高在電視購物公司中,謊稱是北京同仁堂醫師,在電話銷售保健品時,發現宋阿姨購買能力很強,小高就認為宋阿姨肯定很有錢,於是,小高便開始了一步步的詐騙行為。


小高先是偽裝成北京同仁堂老教授,在與宋阿姨通電話時,還故意模仿老年人的語調、語速,對宋阿姨噓寒問暖,長此以往,寡居而寂寞的宋阿姨竟然動了真情。


2019年小高謊稱自己的兒子在美國惹上事情,需要錢請律師打官司,宋阿姨毫不懷疑地借給了小高100萬元人民幣,一週後,小高又索取了宋阿姨70萬人民幣。


正當宋阿姨計劃裝修房子與這位假教授談婚論嫁時,卻無論如何都聯繫不上老教授。朋友得知這件事情後,告訴宋阿姨被騙,宋阿姨才恍然大悟!


最後,讓我們看看小高是如何處理這筆鉅款的:揮霍與賭博!


最終,小高被依法逮捕歸案,而宋阿姨的財產無從追回,還要受到來自社會各方的議論,遺留下巨大的精神創傷!


這件事情,我們不必太過於責備宋阿姨,對於老人來說,她善良、單純,渴望陪伴,可是,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是她所認知的世界!


受傷害的為什麼總是老年人?


對於這類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數不勝數。我們在譴責喪盡天良的不法分子的同時,是否應該從老年人及其家庭環境找到一些原因呢?


老年人自身學習停滯,沒跟上現代社會發展的步伐。我們常說要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瞭解這個社會,也是提高自己認知能力的的重要途徑。假如老年人能夠對現代的法制和詐騙套路熟悉掌握,必將減少類似的案例。


子女對老年人缺乏教育。在老年人的生活當中,子女除了是老年人依賴的對象之外,還應該是他們的老師。人生就是一個循環,過去,他們是我們的老師,那麼現在,我們就是他們的老師,這麼多老年人受騙案例當中,我們經常看到子女的缺席,這或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關機構對老年人的法律知識普及力度不足。

假如有關部門能夠經常性地進社區,進家庭,用各種途徑對老年人普及詐騙案例,讓老年人多一個心眼,給不法分子假設更高的門檻,老年人的生活壓力也許會減輕不少!


最後,我們力所能及地為老年朋友們普及一些常見的詐騙陷阱,也希望老年朋友們多加小心,謹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身體、財產和精神損失。


對老年朋友的忠告:避免十大陷阱

90後騙80後,22歲小夥與80歲老太談戀愛,騙財170萬

一、有病切記亂投醫。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規醫院就診,保健養生也應到正規醫院和機構去諮詢,切不可有病亂投醫,更不能輕信來路不明的網絡醫生。

二、免費承諾別輕信。老年人面對不法商家承諾的免費贈送、半價促銷等要經得住誘惑,不貪圖小便宜。

三、虛假廣告要辨別。近年來,保健食品、醫療、藥品廣告日益成為虛假廣告的“重災區”。老年人在通過報紙、雜誌、廣播和電視等媒體接觸廣告時,要提高辨別意識。

四、專家忽悠不上當。老年人因有病在身,他們特別渴望專家、醫生的指導,對他們的醫囑也深信不疑。但是,要特別防範所謂的“專家”趁機向老年人推銷高額保健品。

五、無效退款難實現。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推銷保健品或藥品,不惜違法廣告法,承諾保證療效,無效退款。對此,老年人不要相信。

六、養生講座不購物。一些不法商家打著養生講座的旗號忽悠老年人,對老年人以贈送雞蛋、麵條、醬油等小物品相誘惑,達到推銷商品的目的。老年人不要隨意在講座上購買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七、“政策補貼”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國家衛生部的電話向家境貧寒又久病纏身的老年人直接打電話,慌稱能為他們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政策補貼”和藥費補助,進行欺騙誤導。老年人不要為了獲得所謂“政策補貼”而上當受騙。

八、保健品藥品要區分。保健品對治療某些疾病有一定輔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療藥物。《廣告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保健食品廣告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老年人要注意區分。

九、上門維修找對人。老年人家中電器壞了需要維修時,要向正規家電企業諮詢和報修,切忌網上亂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維修。

十、面對誘惑防風險。高收益伴隨高風險,面對金融商家高利率誘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誘惑。切記“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耆福居全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