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一起經歷他們生命當中的重大時刻”的《人間世》系列,曾以真實坦誠、見證生死的鏡頭,感染並啟發無數人去深思:什麼是生命,什麼是人生;我們應該怎麼活,我們應該珍惜什麼。


而這一次,《人間世2》的導演秦博與他的團隊,又帶來了另外一部體察人生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


觀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節點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進軍營,許多“第一次”串聯起我們人生的重要節點。


對於這樣的題材,導演秦博說,這次的維度要比《人間世》更廣,對他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人間世》著重記錄了“生死關頭”這樣極具衝擊力的人生轉折,而《人生第一次》需要他去關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其實也挺難拍的。但是我確實有這樣的體會:生活的河流往往就是這樣,洶湧的時候少,緩緩流動的時候多。這是人類最普遍的經歷。每個人生階段的第一次,可能就是那一個個的浪花,雖然不洶湧,卻能夠喚起每個人的回憶。人就是這樣,一點點長大的。這也是我想用過普通中國人的故事,表達出來的。”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圖源@人生第一次官微)


《人生第一次》做到了導演所說的期待,開播三集,嗶哩嗶哩9.8分,豆瓣9.1分。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人生伊始,春和景明


第一集《出生》,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中國每天約有5萬人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看見這個世界。


“沒有生過人,還談什麼人生”。


開篇就是一群面目猙獰的男性在喊“停停停”——他們在感受女性分娩的痛苦:好像有人要從你的鼻孔裡,擠出一個西瓜;或是有人要用尖皮鞋不停地踢你的肚子。


最後,沒有一個不是敗下陣來——他們在沒有達到女性分娩10級疼痛的時候,就痛苦求饒了。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本文所有視頻截圖,都截取自嗶哩嗶哩《人生第一次》視頻)


鏡頭一轉,便是等待著生二胎的吳麗輝,她希望生一個妹妹,和哥哥組成“好”字,但她必須先熬過這一道坎——分娩,在漫長的兩小時等待之後,麻醉師終於給她打了無痛。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鏡頭轉向走廊上的準爸爸們,他們的話,無疑給待產的妻子足夠的撫慰:他們都要給老婆上無痛。——無痛分娩(麻醉鎮痛分娩)在中國的開展率不到20%,在上海紅房子婦產醫院,這一比例達到了70%.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吳麗輝的老公決定陪產,這是人生的第一次相見:孩子使勁哭,爸媽使勁笑。——萬幸,母女平安。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關於萬物之始,我們總是心存浪漫,然而對其中的艱難,有時我們無法預料。


不是每個媽媽都可以像吳麗輝一樣:一定的痛苦,少許的恐懼,最後完美結局。


孕婦向爽因先天性心臟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需要接受心臟外科手術。而同時,向爽已經懷孕27周,肚中的一對雙胞胎面臨著高達30%的死亡風險。


她的生命和兩個胎兒的生命,同時受到了威脅。


面對專家組的風險提醒:手術途中很有可能出現意外,大人小孩可能只能保住一個。丈夫王翔和家人一致意見:萬一手術途中有風險,保大人!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王翔帶著向爽,從老家到上海,明天到了最後一個關頭,沒有選擇,只能硬闖。


王翔握著妻子的手:醫生嘛,總是把最壞的結果說出來,明天你肯定沒事的。


接著他打趣妻子:明天你會被綁起來,頭也固定不讓動,免得你甩頭,口水甩出來……,逗著妻子笑,妻子果真嘴角上揚。


第二天,心臟手術。


推進手術室的那一刻,王翔在窗邊嘆氣,王翔的媽媽捂著臉哭泣;王翔一邊振作自我,一邊鼓勵媽媽。——這時候,全家需要他支撐。


一臺手術,三條人命。


向爽的心臟停跳了。——醫生進入全力搶救。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安慰妻子,安慰媽媽的王翔,此時在門外已經泣不成聲。


60分鐘過去了,向爽脫離了危險,搶救成功。


一個月後,向爽迎來了再一次手術:這一次,是生育手術。


當醫生告訴王翔兩個孩子安好的時候,王翔著急地問:我媳婦呢?(她怎麼樣)


醫生說:一切生命體徵都正常,不過不是你想的一男一女,是兩個男孩啊。


王翔:兩男兩女,一男一女都行,只要母子平安就行。


母子平安,王翔笑得很開心,他說:我下半輩子不幹別的了,就守著他們三個人過。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兩個孩子的名字,也是向爽之前在夢裡夢到的,來自《岳陽樓記》的“春和、景明”。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春和、景明,真的像古文裡說的那樣,雖然中間艱難重重,最終“波瀾不驚”誕生在這個美麗的世界。


春和景明,萬象更新。——每一個第一次,都是我們對於未來最好的期待。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果麥麥看到這一集的標題時,心裡有些疑惑,更多的有些心疼,因為主標題“長大”之下,跟的副標題是“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什麼樣的孩子,爸媽看不到,需要偷偷長大?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你一定和果麥麥一樣,想到了山裡的留守兒童,是的,這一集,紀錄片把“第一次”的鏡頭,對準了這些孩子。


本集紀錄片的名字來自一首孩子的詩:


種子被埋在大雪下

安靜發芽

老枯樹在夜裡

長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長大


紀錄片的開頭也是一首孩子的詩:


我把心事扔進河裡

心事越來越多

河裡的石頭就越來越多


這一集的主題是孩子與詩歌。——這是一種在改變大多數孩子命運的高考試卷中被規避的題材:題材不限,詩歌除外。


但本集的主講人王耀慶說:

詩歌可能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但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人。


是的,很多山區把詩歌課當做必修課,就像雲南山區的漭水中學。


校長於春雲說:很多老師也懷疑,教詩歌課對教學沒什麼幫助,考試也不加分。


那校長為什麼堅持教山區的孩子學習詩歌呢?


這裡的孩子懂事早,就連爸媽離開他們,去遙遠的地方打工,他們都不會哭,不會鬧。這樣的孩子,太安靜了。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人前的他們安靜了,但背後,沒人知道他們躲在某個樹林裡、山坳中,默默抹去了多少淚,因為他們永遠記得爸媽出去之前叮囑的那句話:你一定要懂事。


因為這超越年齡的懂事,讓他們背上了太多的負擔。他們明明是個小孩子,卻顯得那麼沉重。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或許,詩歌這種美學與文學結合的教育,能喚醒他們心中最柔軟、光亮的部分。


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離開大山;這些孩子,用另外一種方式回應這片土地。


施應鎖,12歲,因為家離學校太遠,只能住校,在漭水中學811名學生裡,他個頭最小,總是跟在人群最後面。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明天的戶外詩歌採風,將是小鎖第一次接觸詩歌課。


老師說:詩歌很簡單,就是閉上眼睛,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直到第一次詩歌採風結束,小鎖也沒有寫出自己的第一首詩。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週末放學回家,大巴車下來之後,需要走過漫長的山道,一到家,小鎖就拉著最喜歡的金色小牛出去,他願意走過狹長的山道,帶著小牛去吃新鮮的青草。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坐在山坡上,小鎖看著遠方的山谷,心裡想著詩歌課。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他心頭的鎖,被一點點打開了,他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


閉上眼睛的時候

我看到了綠色的風

它拂綠了山林樹木

燙金了我的小牛

親吻了家裡的白牆

染黃了阿爹的苞谷

但我不會把風變色的秘密

告訴你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小鎖並沒有把這首詩讀給自己的阿爹聽,因為這裡的爸媽不是出去打工,就是忙著自己的事,從來沒有關注過身邊的孩子在想什麼,他們也沒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們的未來,差不多也在爸媽的意料之中,這麼多年並沒有什麼變化。


每年中考過後,只有最多一半的孩子能考上城裡的高中,很多孩子離開了大山,就不會再回來了:他們有的會考上大學走得很遠,去往大城市;更多地是重複父母的生活,外出打工。而留在山區小鎮的孩子,寥寥無幾。


穆慶雲,12歲,施應鎖的同班同學,兩年前,她就一個人生活了。——8年前,爸爸車禍去世;兩年前家裡被泥石流沖垮,借錢新蓋了房子,媽媽為了供她和姐姐讀書以及還債,常年在廣東打工,過年也不回來。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是光詩歌”公益的康瑜,在篝火邊上問孩子們“10年後,你會成為怎樣的爸爸或者媽媽”。


還是孩子的他們,紛紛說出了對未來自己的孩子的期望:

“我希望做一個理解孩子的爸爸媽媽。”

“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開心快樂的人。像火苗一樣快燃盡了,也要最後燦爛一次。”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穆慶雲寫的是:

10年後,我希望做一個自私的媽媽,

我會教我的孩子,

把自己的愛留給自己的孩子。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康瑜問為什麼呢?


穆慶雲不好意思了:因為我媽媽,把太多的愛給了(讀大學的)姐姐。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看到這裡,果麥麥想給她一個擁抱,心裡泛起了一陣心酸,媽媽和姐姐並不知道,一個人在鄉下生活的穆慶雲,心裡多孤單,多麼希望媽媽能給一點點時間陪伴她,而不是連發微信媽媽也沒時間回覆,她只是希望:媽媽,你能不能和我多聯繫一些,就像對姐姐那樣。


晚上寫作業的時候,媽媽終於來了視頻電話,平時從來不笑的她,看見媽媽就笑了,一聲聲地喊著“媽”,然後陷入了一段沉默,看著視頻裡的媽媽說不出話。


她哽咽著說:媽,我給你讀我寫的第一首詩《孩子》。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小鳥是大鳥的孩子

白雲是藍天的孩子

路燈是黑夜的孩子

母親去廣東的時候

我把我的鞋

放在母親鞋的旁邊

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


在很多方言裡,“孩子”和“鞋子”發音相似或相同,視頻那邊的媽媽聽完之後,也哭了:女兒,真的對不起,你原諒媽媽好嗎?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這一刻,母女兩個積壓在心頭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他們在某種角度上,完成對彼此的理解與包容:他們從來是互相深愛的,只是生活不易,才讓他們分離。


穆慶雲說:媽媽,我可不可以每個星期給你讀一首詩?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施應鎖、穆慶雲……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很安靜,但他們在詩歌裡找到了情感表達的密碼。——這也許就是校長堅持要給孩子們上詩歌課的初衷。


詩歌課依然還在繼續,校長也從北京請來了藝術家,他要把孩子們的詩都畫在村子的牆壁上,讓每一個房子都有一首詩。


果麥麥之前也發過一次徵集(我們想要幫助一些山裡的孩子,而你也許可以出一份力),為孩子們的詩,徵集插畫師,出版成書;我們要出版的詩歌集子,作者正是這個紀錄片裡的孩子們。


我們和校長的想法一樣:這麼美好的詩,我們應該替孩子們保存下來。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也許,歸根結底,詩歌並不能改變什麼,不能讓他們從深山搬到城鎮,不能讓他們的爸媽陪伴在身邊;很多年以後,他們或許會和父母一樣重複過去的生活,打工或者種地;但他們的詩歌,保留了他們內心最真誠的渴望,最初的念想,這是永遠不會變的。——我們會記得,他們更會記得。


詩歌是一個翻譯器,當這些孩子有感情的時候,他就能通過詩歌表達出來。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就像穆慶雲說的,“我悲傷難過,所有的情緒,都可以寫進詩裡。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就像校長說的那樣,“哪有學校不想提高升學率呢,考大學又不考詩歌,但是學詩歌的孩子,不會去砸玻璃。”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只有很少詞彙量的孩子們可以寫出這麼驚豔的詩歌;也從來沒有想過,詩歌能給他們帶來那麼多的陪伴和驚喜。——他們寫的就是自己,詩歌幫他們找到了自己、表達了自己。


第一次接觸詩歌,就給自己的童年打開了一扇窗,這不是很好嗎?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後記·


這部紀錄片紀錄了女性第一次生孩子、孩子第一次成長與第一次上學、殘疾人第一次就業、農民工第一次打工、年輕人第一次買房與第一次新婚生活、老年人的第一次退休生活與第一次死亡……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的菜鳥。


每一個第一次都是一道選擇題,做完它,不論喜歡與否,都將構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圖鑑。


每一個第一次,都會在我們的人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誰都想要更好的人生,這足以讓我們一直往前走,只有往前走,我們才有新的可能。


人生第一次,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