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兴衰八百年

提到楚国首先会想到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它是湖北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投资,联合制作的,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讲述楚国8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其奇谲瑰丽的文物解读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以其盛衰荣枯的历程揭示历史背后值得深思的规律。


楚国兴衰八百年


正如《楚国八百年》里介绍:

它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

第一个县

第一支毛笔

都出现在楚国大地

.....

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


《楚国八百年》详细介绍了楚国由初生到强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内容精彩,一言难尽,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历史典故来一窥楚国风貌。

  • 不服周

“不服周”,是武汉人的口头禅。西周初年,楚国弱小,被封为“子爵”,末等诸候,“臣服于周天子”,后经过一番筚路蓝缕的艰苦努力,终于雄据长江中游、汉水一带。西周末期王室危机四伏,北方戎狄猖獗,楚国也渐渐不服周朝统治,周楚之战频频发生。周昭王溺水汉江,死在对楚国的征战中。楚王活着的时候不服周,死了也是不服周。楚王死后,营造陵墓,违规高配陪葬车辆。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兴衰八百年

项羽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项羽本纪》:“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项羽叔父)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反同返),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舞(蜂舞,众蜂飞起,交横若舞,这是指多的意思)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战国末年,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了中国。当时楚国人,特别是楚国贵族,出于复国报仇的情绪,到处流传着这种说法。楚南公的话就是一个代表。后来秦国果然被西楚霸王项羽带领的起义军灭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原是楚人表示其复仇的决心,后常以比喻弱能胜强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 筚路蓝缕

《左传·宣公十二年》:“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春秋左传》 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筚路: 用荆竹编成的柴车。蓝缕: 敝衣。春秋时,楚国先君创业艰难,常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 惟楚有才
楚国兴衰八百年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对联。“惟楚有才”,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说明楚国人才鼎盛辈出。

  • 一鸣惊人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楚庄王继位三年,默默积蓄力量,干出一番大事业。后以“一鸣惊人”比喻有才能的人平时默默无闻,突然有惊人的表现。

楚国轰轰烈烈、波澜壮阔八百年的历史,为后来留下无数催人奋进的典故。虽然盛极一时的楚国最后被强大的秦国所灭,但楚人艰苦创业、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仍然在楚地流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 命的第一枪,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开国将帅中来自楚地的湘鄂赣等省开国将帅将近半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