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和他的著作何時傳入日本,對日本醫學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李伯禺


到了公元七世紀時,日本政府開始向中國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這些使者們不但帶回了各種文獻典籍,更把醫學典籍大批帶回到日本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不僅在國內有極大的影響,而且在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國文化圈”範圍內也有很大影響。直至今日,日本還有不少醫家專門研究《傷寒雜病論》,他們以湯證為主來進行實驗分析,在臨床廣泛採用傷寒原方治病,其中某些方劑還照原方製成成藥。日本不少醫家(包括一些受過良好現代醫學教育的人士)對張仲景非常崇敬,認為張仲景不僅對中國醫學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也造福於日本人民


波波視屏


日本中醫界都喜歡用張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藥製藥工廠如小太郎、內田、盛劑堂等製藥公司出品的中成藥,傷寒方一般也佔60%以上。

可見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在日本中醫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其傳入日本的時間,過去認為是在公元1500年左右。

近來,據真柳誠、小曾戶洋兩位醫史家的研究,張仲景的醫學應當是南宋時期,在日本則是鎌倉時代(1192~1333)的時候時傳過去。



詩書公子


張仲景所撰寫的《傷寒論》在日本被稱為“第一等級良書”,日本自然要把中國先進的文化吸收進本國文化。

張仲景及其以後的傷寒學派,在海外的傳播,對日本影響最大。公元630 ~ 701 年,日本銳意學唐,唐代的醫學和醫籍大量傳入日本,《傷寒論》就是那時傳到日本,之後張仲景醫學在日本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發展,至江戶時代達到鼎盛時期,由此逐漸形成的古方派長期佔據日本漢方醫學的主要領地。

日本保存著幾個罕見的《傷寒論》版本,在醫學史、版本學、文獻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任何民族的學術特點和思維方式,總是受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而與學術淵源有關。中國仲景醫學的研究受傳統經學和理學的影響,治學強調溯源及流,認為《傷寒雜病論》一脈相承於《黃帝內經》。

日本由於親證實驗的認識方式和學術淵源開始就與中國有別,這就成了《傷寒論》在日本變化的另一個原因,古方派以親身試驗為原則,從觀察和試驗立場出發,重在參合症狀表現,據證施治,隨證用方,開創了日本獨特的研究方法,如名古屋玄醫、吉益東洞、吉益南涯、和田東郭、湯本求真、山田正珍等醫家可謂日本醫界研究仲景醫學頗有成績、影響較大的人物,客觀說張仲景醫學在國外的傳播與發展以在日本最具特色亦最有成績。


踮著腳尖看世界


不管何時傳入,日本發揚中醫,日本中藥稱為漢藥,世界上的市場佔百分之九十以上。他們是國家行為來推動,反觀中醫發源地!!!


啟聿肇始


大約是在唐代,當時的日本派遣了學生和使者進入大唐學習,學成後把漢代的張仲景著作帶回了日本。還是唐代的鑑真高僧東渡去日本,對日本的醫學影響很大,其中也包括了《傷寒雜病論》這本書。


石城艾倫


日本人不說中醫偽科學?


用戶3997477298509880


傳入日本可能是七十年代,對日本的漢方醫學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法乘


唐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