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為什麼分別賜予悟空、悟能、悟淨的三個法號?有什麼寓意?

生活中詩歌從名字開始


悟空是“皈依佛”的暗示, 悟能是“皈依法”的暗示, 悟淨是“皈依僧”的暗示, 心皈依佛,情皈依法,性皈依僧,才得以走向成功。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經歷的諸多磨難,分別代表人修行過程中身上的種種惡習。比如,金角銀角大王代表人對金錢的慾望,心被繩子扣住、被葫蘆封住;蠍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像蠍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打不過她;白骨精代表人皮面具,能勾引出人的本能慾望(豬八戒挑撥離間),讓人迷失自己的內心(所以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紅孩兒、牛魔王、火焰山,都是人心頭上的怒火、仇恨之火,怨恨心是五毒之一,仇恨到頭來受傷的總是自己,所以悟空被紅孩兒的火燒傷了;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慾,“絲”和“思”諧音,蜘蛛絲代表人的情思,人們會被萬千情思束縛;師徒三個在玉華州收徒弟,好為人師,不謙虛,引出一窩獅子精(“師”和“獅”是諧音);到最後師徒返回通天河被河神老龜連人帶包袱甩進河裡,“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管腳踏實地努力,做好眼前該做的事,不要問什麼時間能成功;取經路上悟空頭戴的金箍,是身體約束內心的工具,人只有約束好自己的內心,才能成功,修成正果後,金箍自然就消失了,正所謂“種了芭蕉,又怨芭蕉”,明白了一切都是自造的,心就成佛了。


盧禾劍


您好,我是胖哥。《西遊記》是我國曆史上四大名著,文章寓意深刻,可讀性強,幾百年來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關於為什麼賜予“悟空”、“悟能”、“悟淨”三個法號和它的寓意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其實這裡面涉及到的知識量和《西遊記》這部作品的意義是息息相關的。下面就讓胖哥嘗試著用自己的觀點詮釋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賜予悟空、悟能、悟淨這三個法號?

首先這要從佛教裡面的師徒關係和法號的由來談起。佛教本身是個出世的宗教,真正的佛教徒要放棄俗世裡的一切,包括身份、地位、父母妻兒等等,用現世裡的有限的人生去修行和領悟佛法,已到達佛陀所說的一種精神高度。那麼在這種背景之下,一個從普通人轉變為佛教徒是需要全方面的,包括舊有的名字也是需要放棄的,那麼新的名字從何而來呢?就這個新的名字又是什麼呢?

放棄了舊有的身份和名字,新的名字按照佛教傳統是由皈依師賜予的,這個新的名字就是你新的身份標識。也就是佛教裡說的“法號”,(法號,佛教術語,指皈依佛教者所特取的名字。即出家眾於剃度儀式舉行過後,或在家眾於皈依三寶、受戒時,或生前未歸依、受戒的在家人歿後於葬儀時,由師父授予的名號)。每一個收徒的法師都有自己的取名規律,一般是參照佛教儀軌或者意義來的,這位法師會給每個徒弟一個相同的字作為輩分和師承關係的出處。這就是“德雲社”裡面的岳雲鵬的“雲”字、周九南的“九”一樣,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師)也一樣,他給徒弟們用一個“悟”字作為輩分。從而就有了大徒弟孫悟空、二徒弟豬悟能、三徒弟沙悟淨。接下來我們繼續聊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這三個名字有什麼寓意?

第一先說孫悟空,孫悟空這個角色在《西遊記》中重要性就不要說了。通篇《西遊記》雖說是唐僧取經的故事,可都是圍繞孫悟空來展開的,說它是第一主角是應該的,孫悟空本來是石猴出身,混跡於花果山猴子群裡,本來是沒有名字的,後來因為看到死亡,知道生命在宇宙天地之間是短暫的,為求長生拜在菩提祖師門下,菩提祖師是道家祖師,給它起名叫“悟空”,因為菩提祖師的弟子裡有“悟”字輩,本意按照胖哥對於宗教生命無常的理解,應該是菩提祖師要想“長生”(這裡面的“長生”意指長生久視),必須參透“空”相,萬法皆空。應該是這個意思,至於後來得到法術傳承這是另一種因果。到了唐僧這裡,唐僧覺得悟空這個名字也很符合佛教道義,也就沒有改變,只給它賜了一個姓,也就是孫,取猴子是“猢猻”的意思。

第二豬悟能,天蓬元帥因為調戲嫦娥仙子被貶下界投胎時錯投了豬胎,因此便以“豬”為姓。後來觀音菩薩要組建取經團隊,它是其中一員,便給他取了法名“悟能”,與悟空同輩,所以也是“悟”字輩。它皈依唐僧之後唐僧為它取名“八戒”。因為豬八戒性情懶惰,觀音菩薩為它取名豬悟能也是指讓它在取經團隊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多增加自己的能力。為更好的完成取經任務做貢獻。

第三沙悟淨,捲簾大將失手打破琉璃盞被貶下凡在流沙河為妖,以河為姓,所以姓“沙”。後來觀音菩薩點化它成為將來取經團隊的一員,為它取了法名“悟淨”,它也和孫悟空、豬悟能同輩。後來唐僧見他落髮後的模樣頗有和尚之風,因此給他取了別名“沙和尚”,簡稱“沙僧”。胖哥認為“悟淨”的由來和佛教教義“清淨不染”有關,觀音菩薩希望沙僧能夠領悟到“清淨不染”的佛法真諦。

以上就是胖哥對於本問題的一點淺見,希望各位歷史愛好者有不同意見不吝賜教。





胖哥按摩


《西遊記》三徒弟法號分別是悟空、悟能、悟淨,看似簡單,實則各含寓意,不得不感嘆吳承恩的心思縝密。

三兄弟,三法號都帶一個悟字,難麼悟字是怎麼來的呢!按三人順序來看,悟空最先出現,他的法號乃是菩提老祖所賜,後遇唐僧給他起名,悟空說到此法號,唐僧也欣然認同“也正合我們的宗派”,這才有了悟的由來,而巧的是500年後唐僧取經,觀音點撥豬八戒,按輩分賜法號悟能,與悟空相同帶一個悟字,實在默契,悟淨也是由此而來,或許這就是佛門的宗派習俗吧。而且一個悟,分別是豎心旁,加一個吾,就是代表我的心頓悟加上願景,這樣才是真正的悟道。

一個空字,代表了悟空本身的特性,菩提老祖看出悟空有靈根,這才希望他明白萬物皆空,無慾無求方得自在的道理,達到四大皆空的境界,無執著,無牽掛。

一個能字,是觀音菩薩寄與八戒的願景,希望八戒能夠解除“貪、嗔、痴”三種邪念,才能取得真經,修得正果。

一個淨字,同樣是對沙僧的一種願景,沙僧被貶下凡,充滿怨恨,因此為禍人間,正是因此,“淨”就是希望他能夠放下執念,清者自清,潛心修佛,取得真經。





影料大廳一萬千


從信仰的角度來說:

1 孫悟空師承菩提老祖,菩提老祖是如來的師弟,前身是道,後面和師兄如來創立了西方教,就是佛教。孫悟空天生靈猴,通過菩提老祖點撥,太上老君的仙丹和八卦爐的加持,儼然已經得道,並已經名列仙班,屬於神仙行列。吳承恩老先生可能認為悟空已具佛性,只是未能放下殺嶂,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邁入佛門需要一個悟字,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悟出來的境界也不一樣。孫悟空一直太在乎名氣,一直要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自始至終都以齊天大聖自居,導致自己無法進入佛家的門內,但孫悟空的慧根俱佳,只要懂得放下執念和過去的爭端和恩怨,就會立即成佛。

悟空在西遊記四人團隊裡是智慧和能力的化身。功勞最大、但也喜歡自視甚高,有本事人身上的毛病他都有,所以吳承恩老先生讓他放下過去的一切,才能成佛,所謂一個空字。

2 豬八戒最大的問題是六根不淨,好色、貪吃、立場不夠堅定。但豬八戒最大的優點就是真和善,所有的行為都出自本心。個人認為豬八戒在吳承恩老先生眼裡,是大部分凡人的代表,就是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就是不夠自律,還有點膽小怕事。

八戒在團隊裡有時候是調味劑,有時候又是拖油瓶,不像孫悟空的殺戒重,也不像沙僧的沒有主張,關鍵缺點就是不夠自律,離佛家的六根清淨還差一點距離,吳承恩老先生的悟能就是讓他悟到能夠剋制自己慾望的法門,從而真正邁入佛門之內,從而成佛。

3 沙僧,是大部分被冤枉人的一些慣有思維和反應,因為一次失手被天庭打入流沙河,每天受七劍穿心之苦,導致了他積怨過深,常常報復社會,殺人如麻。

但沙僧是四人團隊裡任勞任怨的代表,也是有大智慧的代表,機會來了,沒有放手,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是願意幹髒活累活。一直跟著團隊走。吳承恩老先生對沙僧的期望就是能放下心中過往的怨氣,讓自己的內心真正的乾淨,這樣就能邁入佛門,悟到真經。



淺深創業者


西遊記中唐僧的三個徒弟分別叫做: 悟空、悟能、悟淨。

《西遊記》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中描寫:

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中描寫:

那怪從新禮拜三藏,願隨西去。又與行者拜了,以先進者為兄,遂稱行者為師兄。三藏道:“既從吾善果,要做徒弟,我與你起個法名,早晚好呼喚。”他道:“師父,我是菩薩已與我摩頂受戒,起了法名,叫做豬悟能也。”三藏笑道:“好,好!你師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實是我法門中的宗派。”悟能道:“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那呆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因此又叫做豬八戒。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中描寫:

菩薩即喚惠岸,袖中取出一個紅葫蘆兒,吩咐道:“你可將此葫蘆,同孫悟空到流沙河水面上,只叫悟淨,他就出來了。先要引他歸依了唐僧,然後把他那九個骷髏穿在一處,按九宮佈列,卻把這葫蘆安在當中,就是法船一隻,能渡唐僧過流沙河界。”

……

悟淨道:“弟子向蒙菩薩教化,指河為姓,與我起了法名,喚做沙悟淨,豈有不從師父之理!”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來,與他落了發。”





逗逗兒小丸子


《西遊記》中“悟空”、“悟能”、 “悟淨”的含義悟空”就是“悟道”,“悟道”就是“悟空”,“空”就是“道”,“道”即是“空”。“悟”有著感悟、領悟、覺悟的含義,其中本身就代表著修煉、修心的意義。“悟”是一個過程,而“空”則指的是一種結果,通過多年的修煉、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要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當達到“無我”的狀態之時,他做任何的事情就不會再被自己的性格所左右,不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不會被自己的脾氣所左右,不會為自己的得失所左右,不會被別人的言語而左右,不會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不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左右......這時也就是他真正修成正果之時,此時的他真正有了“道”,而這種道是一種無我之道,就像《道德經》裡說: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無法說的明白的,能說清楚的道不是大道!當然,開始的孫悟空是不具備這樣的“道”的,脾氣暴躁、經不得別人的言語等等,但到最後這一切就看的淡了,如來佛封他為“佛”,他也只不過拱手說了句“謝謝”,經過14年的磨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他感“悟”到了“空”的真諦! 皈依是入佛道之門,但不是敲門磚,入了門就可以丟棄。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貫穿著覺悟成佛的全過程。大家讀過《西遊記》,這一點在《西遊記》上說得很清楚。《西遊記》以玄奘取經的真是故事為比喻,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過程。大家可以想一想,觀世音為唐僧選的一個徒弟的名字上,都加著一個“悟”字,悟是什麼意思呢?悟就是心靈實踐,或者叫做“修證”、“體證”等。三個徒弟顯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對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對皈依法的暗示;“悟淨”是對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空,進行“空”的實踐,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種無名煩惱所佔據,像猴子一樣一刻也不能安靜。它頭上的緊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唸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孫悟空的“大聖”本領,則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徵。 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八戒”。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佛法能寓於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小說把“悟能”設計成豬,代表人的愚味無知和貪慾。 悟淨是僧人的形象,淨是悟空、悟能的結果。佛說:“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作為師父的三藏法師,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眾生代表。他有 慈悲心,但是卻識別不了妖魔。三個徒弟都可以騰雲駕霧,唯獨他不能。通往西天和遙遠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須在九九八十一難的各種困境和魔障的生死博鬥中悟空、悟能、悟淨,最後修成正果。這一點象徵意義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難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那些妖魔鬼怪不約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貪慾妄念對自己身心的損害。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一個人的最大的敵人確實是自己。 唐代把解釋佛經的文字和圖畫叫做“經變”,《西遊記》是一部天才的、十分嚴肅的“經變”鉅著。三個徒弟跟隨三藏法師一起到達西天,是對三皈依的正確演繹。





兩節課程表


唐僧取經隨行的三位徒弟,分別賜予悟空、悟能、悟淨的三個法號皆有其深奧的寓意。 除了悟空之外,悟能、悟淨的法號皆由觀音菩薩所取。

大弟子“悟空”於三位弟子中境界最高。佛家講空、道家講無,若能悟得空的境界,即是放下執著,返本歸真;再者,人常說“心猿意馬”,意指猿心難以管束,瞧那悟空總是一個筋斗翻了十萬八千里,不正是暗喻?若能將猿心收住,悟得空境,實乃難得修行。

悟空在佛教當中是一種很特別的境界,空這個字本身就很獨特。在佛教當中來看,世界上所有都是因緣合併而成的,所有的一切本質就是空。大家眼前看到的東西,可能會不斷變化,這個變化是無法琢磨也是無法揣測的,用空字可以很好的解釋了。這是一種特別的現象,所謂四大皆空也是這個道理了。

二弟子“悟能”,此“能”所指的是一些法術、特異功能等能力。豬悟能雖然無法達到最高境界的七十二變,也有個三十六變化,可見其道行不淺,只因為慾望太多,沒能提升上去。

悟能屬於人的本能吧,八戒算是慾望很重的,沒辦法真正將自己的慾望戒掉,最終也很難修成佛果,這個和芸芸眾生很是類似,也算是人的本性。很多人都是比較懶惰的,生活中也充斥著很多欲望,讓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八戒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也經常被女色所迷惑,忘不了這件事情。

三弟子“悟淨”,意指修行尚淺,只能求得清淨心,因此在表現上也不甚起眼,在讀者的印象中也只是個老實人。悟淨和唐僧有些類似,一路上吃齋唸佛相當虔誠,就和佛教當中的淨土宗很是類似。而悟空一路上都在打架殺人有時候還偷酒喝,不過最終還是成功成為了佛。而悟淨之前生活在流沙河中專門吃過路人,他表示自己吃了九個和尚,在不為人知的西遊記真相大揭秘中認為這九個和尚都是唐僧的前世,不過這是未知的。


小山觀察


大家好,我是驚鴻影視,我瞭解很多影視領域作品,在影視領域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眾所周知,《西遊記》是一部非常玄妙的神話小說,故事中存在著許多珍貴的靈果、仙丹,當然也存在著許許多多離奇古怪的事情,也正因為有了這些才讓西遊記成為許多人的最愛。不過,最離奇的事情莫過於取經小組三個土地的名字,我們大知道大徒弟叫孫悟空、二徒弟叫豬悟能、三徒弟叫沙悟淨,他們三個人的名字從表面上看起來稀鬆平常,但是如果深度解析一下便會發現大秘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呢?悟空師兄弟的名字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下面咱們就詳細的來介紹一下。

我們都知道悟空的名字乃是他的第一任師父菩提祖師起的,唐三藏因為感覺名字起的還可以,便沒有給悟空改名字。當時菩提祖師給悟空起名字的時候,說是按照門下十二個輩分起的,因為悟空是排名“悟”字輩的,再加上其它各個方面的原因,“悟空”二字便被菩提祖師想了出來。悟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佛家看來乃是皈依佛”的意思,可能連菩提祖師起名字的時候都沒有想到這層深意。而豬八戒的名字便更有趣味了,八戒在佛家看來乃是戒掉殺、偷、妄、淫、酒、香華、床、吃,但是豬八戒卻一個都沒有戒掉。於是乎觀音菩薩便給八戒起了一個“悟能”的法號,就是希望八戒大徹大悟、能夠戒掉八種“違紀行為,”而悟能的意思在佛家看來便是“皈依法”的意思了。

最後一人乃是流沙河的沙僧,他原本是天庭的捲簾大將,因為在蟠桃會上挑釁了玉帝的權威,所以被貶下凡間遭受飛劍穿心之痛。後來被觀音菩薩選中取經人之一,當即就起了一個名字悟淨,表面意思就是讓沙和尚保持一顆清淨的心。不過,這個名字的意思可不只是這麼土的,因為“淨”這個字在佛家看來可是有深意的,“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而且“悟淨”還代表著皈依僧的意思。綜上可知,悟空、八戒、沙和尚三個人的名字各自獨立,但是又各自具有深層次的意思,那麼它們之間到底隱藏著什麼大秘密呢?

其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佛家中與“貪、嗔、痴”相對,取經不僅僅是取得真經就算成功,取經路上的種種磨練、除去內心的缺點才是最重要的。當悟空、悟能、悟淨能夠將貪、嗔、痴三種慾望看透時,才代表著他們能夠取到真經,能夠做到皈依我佛、普度眾生,這此時三人名字的真正含義。唐僧三個徒弟,為何叫悟空、悟能、悟淨?看背後隱藏的秘密是什麼,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有自己觀點的可以在文章的下方留言、交流。





騎著小豬看電影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唐僧赴西天取經的過程,去西天有十萬八千里路途遙遠,而且路上有很多妖摩鬼怪,是鍛鍊一個人決心和意志力的。唐僧給三個徒弟起了三個名字,悟空,悟能,悟靜,都是要大家皈依佛門,從心,情,性,這三種昄依,只能做到才能取得真經。也是唐僧取經的決心。


陽光男孩978


《西遊記》中“悟空”、“悟能”、 “悟淨”的含義

《西遊記》中“悟空”、“悟能”、 “悟淨”的含義悟空”就是“悟道”,“悟道”就是“悟空”,“空”就是“道”,“道”即是“空”。“悟”有著感悟、領悟、覺悟的含義,其中本身就代表著修煉、修心的意義。“悟”是一個過程,而“空”則指的是一種結果,通過多年的修煉、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要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當達到“無我”的狀態之時,他做任何的事情就不會再被自己的性格所左右,不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不會被自己的脾氣所左右,不會為自己的得失所左右,不會被別人的言語而左右,不會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不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左右......這時也就是他真正修成正果之時,此時的他真正有了“道”,而這種道是一種無我之道,就像《道德經》裡說: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無法說的明白的,能說清楚的道不是大道!當然,開始的孫悟空是不具備這樣的“道”的,脾氣暴躁、經不得別人的言語等等,但到最後這一切就看的淡了,如來佛封他為“佛”,他也只不過拱手說了句“謝謝”,經過14年的磨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他感“悟”到了“空”的真諦! 皈依是入佛道之門,但不是敲門磚,入了門就可以丟棄。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貫穿著覺悟成佛的全過程。大家讀過《西遊記》,這一點在《西遊記》上說得很清楚。《西遊記》以玄奘取經的真是故事為比喻,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過程。大家可以想一想,觀世音為唐僧選的一個徒弟的名字上,都加著一個“悟”字,悟是什麼意思呢?悟就是心靈實踐,或者叫做“修證”、“體證”等。三個徒弟顯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對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對皈依法的暗示;“悟淨”是對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空,進行“空”的實踐,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種無名煩惱所佔據,像猴子一樣一刻也不能安靜。它頭上的緊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唸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孫悟空的“大聖”本領,則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徵。 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八戒”。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佛法能寓於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小說把“悟能”設計成豬,代表人的愚味無知和貪慾。 悟淨是僧人的形象,淨是悟空、悟能的結果。佛說:“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作為師父的三藏法師,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眾生代表。他有 慈悲心,但是卻識別不了妖魔。三個徒弟都可以騰雲駕霧,唯獨他不能。通往西天和遙遠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須在九九八十一難的各種困境和魔障的生死博鬥中悟空、悟能、悟淨,最後修成正果。這一點象徵意義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難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那些妖魔鬼怪不約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貪慾妄念對自己身心的損害。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一個人的最大的敵人確實是自己。 唐代把解釋佛經的文字和圖畫叫做“經變”,《西遊記》是一部天才的、十分嚴肅的“經變”鉅著。三個徒弟跟隨三藏法師一起到達西天,是對三皈依的正確演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