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非常時期隔離在家,發呆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漸漸喜歡上在天色暗下來時,窺視那些亮著的窗,凝視裡面晃動的人影,嘗試想象他們的生活。


也在思緒與思緒之間,想念在另一座城市隔離的男朋友。

假如能擁有一個全知視角,那麼瘟疫時期情侶們的生活,一定是出色的蒙太奇:

無法見面的戀人們忍受著分離,無言獨上西樓,滿腔離愁;

同在屋簷下的情侶們,朝夕相處為生活瑣事操心,忍受著摩擦不斷的過度親密;

隔閡、等待、思念、爭吵、妥協、陪伴、依賴。

這些蜿蜒的心路歷程,總需要一些詩意的載體。

1秒鐘只是眨一下眼的時間,可是等男朋友的信息時,我卻1秒都嫌久。

病毒肆虐,情侶被隔絕於異地。

牽手、擁抱與接吻都變得可望而不可即,沒有了密語、低眉與淺笑,漸漸忘記了對方的氣息。

電影《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劇照

/你是誰看起來冷和疲憊?

/我只知道我穿著的毛衣脫了線,只要你拉著那線愈拉愈長,我整個人就會消失不見。

《 to be elsewhere 》/ 夏宇

身處異地,如同兩條波段不一的曲線:時常錯落,偶爾有致。

於是為對方的缺席找理由:他可能還沒起床,他可能正在買菜,他可能正在搶口罩,他……在我無法抵達的生活裡,有許多可能。

那時已是晚秋時分,窗外竟是一海疏散的漁燈,我突然有‘郎心如鐵’的感覺。我以前結交過男友,但從來沒有這樣地牽掛。

之行今天沒有疊被,之行今天沒有穿繡花鞋,之行的牙膏快用完了,要給她再買,之行的"鳳仙味"在房中不散,之行的脂粉,之行的眼淚。我靜靜倚在窗邊,默默地流兩滴淚,只兩滴,就幹了。之行之行。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黃碧雲

於是學著將傾訴欲晾乾,學著馴服等待時的焦急,學著安靜地想念,等待解除隔離的那一天。

電影《甜蜜蜜》劇照

現在是2020年,距離李宗盛寫下《漂洋過海來看你》的1991年已過了接近30年。

只是,當病毒張牙舞爪時,無論擁有多少種交通方式,也無濟於事。

比個體之間的思念更重要的,還有家人的擔憂與時代的重擔,我們已不是小孩,總不能自私地見面。

所以解禁的通知成為了唯一的希望,而希望卻忽遠忽近。

下一秒,情況好像快變好,再下一秒,終點又遙遙無期。

期待從沸騰,到溫熱,再到冷卻。

“我們很快就能見面了!”

“我們可能沒那麼快見面。”

“我們還能見面嗎?”

同居

無論什麼樣的戀愛

等待著結合後的兩人的

都一定是無趣的日常

但戀愛故事從來不描寫這部分

因為不描寫,所以每個人都誤會愛情了

《塗佛之宴·宴之始末》/ 京極夏彥

愛情電影總是很精簡。從男女主角的相遇開始,到相愛,到接吻擁抱,到克服外界的困難,然後瞬移到白頭偕老。

畢竟,沒有情侶想要一早就明白 “同居不僅代表戀愛的另一個階段,還代表了無數考驗耐心的瑣碎“ 這個道理。

每一個浪漫故事裡,共同生活的細節都鮮少被提及。

“自古大將咬著唇完成戰事,熱戀大概亦是類似這回事”。兩個對愛情充滿幻想的人,決心從每天約會喝酒聊天,發展到朝夕相處共同生活,大抵都懷揣無比的默契與莫大的勇氣。

而在瘟疫面前,當初共同生活的勇氣,又剩幾分底氣?

日子久了,臉紅心跳和爭吵一樣,漸漸變成了稀鬆平常。

於是只好睡了一天地板。第二天刷手機看到一個令人共振的壞消息時,心情沮喪,忍不住還是給了對方一個擁抱。

突然就明白了電影《一天》裡那句矯情臺詞:我愛你,非常愛,但是我不再喜歡你了。也對電影《婚姻故事》裡 Nicole與Charlie道完晚安後抱著枕頭的隱忍流淚頓悟。

隔離在家朝夕相處, 沒有分離,也沒有了距離。

幸福的時候是真的幸福,難過的時候也是真的難過。

比起愛悄聲無息地退去,我更寧願激烈地爭吵、猛烈地表達。

好在當內心產生一百次 “放棄你” 的念頭時,第一百零一個還是:我想和你好好的。

我愛你成熟面具下只對我袒露的孩子氣,愛你捉弄我的一臉壞笑,還愛你學著做不擅長家務和照顧我時的笨拙。

那麼,獨居呢?

與異地戀和同居相比,單身的獨居人士少了很多煩惱。遠方沒有牽掛,近處沒有摩擦,也不必打起精神來配合別人。

一人食、自然醒、外放音樂,與親友保持恰如其分的聯繫,盡情咀嚼自己的念頭與情緒,獨自看黑夜白天斗轉星移……總之,能夠以極為清爽的方式感知世界。

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不必遷就、不必妥協更不必察言觀色。

獨居的世界沒有阻力,自我得以隨心所欲地橫行。

只是,也怕這樣的時間太長。

電影《心房客》講述了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

常年獨居的中年單身漢斯特考維茨在家跑步時暈倒卻沒人發現,直到跑步機響起警告後他才被鄰居送到醫院。

電影《心房客》劇照

又因為沒有交電梯運行費,出院後坐輪椅的他只能半夜偷乘電梯下樓覓食。超市早就關門,他只能求助於自動販賣機,誰知販賣機竟也故障。

斯特考維茨終於忍不住放聲咆哮,將所有的窘迫與焦慮發洩到了故障的機器上。

獨居很好,但也讓人更脆弱。個體的不安被成倍放大,而當肉體與心靈遭受煎熬時,一個人也只能獨自面對。

疫情更放大了這份陰霾。

咳嗽發燒時壓抑住內心恐懼對照症狀,獨自刷新聞千頭萬緒注意力難以轉移,馬桶壞了水管漏了沒有維修服務左支右絀。朋友們儘管同城,但在非常時期,也只能是屏幕另一端的字符,飄飄渺渺無實感。

一個人呆久了,思緒飛揚,逐漸變得無邊無際,思考容易失去載體——像是起了錨的船在大海上航行,隨潮汐四處漂泊,卻又無處皈依。

然後,就被漩渦淹沒了。

也在思緒與思緒之間,想念在另一座城市隔離的男朋友。

假如能擁有一個全知視角,那麼瘟疫時期情侶們的生活,一定是出色的蒙太奇:

無法見面的戀人們忍受著分離,無言獨上西樓,滿腔離愁;

同在屋簷下的情侶們,朝夕相處為生活瑣事操心,忍受著摩擦不斷的過度親密;

隔閡、等待、思念、爭吵、妥協、陪伴、依賴。

這些蜿蜒的心路歷程,總需要一些詩意的載體。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異地戀


1秒鐘只是眨一下眼的時間,可是等男朋友的信息時,我卻1秒都嫌久。

病毒肆虐,情侶被隔絕於異地。


牽手、擁抱與接吻都變得可望而不可即,沒有了密語、低眉與淺笑,漸漸忘記了對方的氣息。

日日夜夜,戀人們都要忍受灼熱的思念,於是要靠聊天來確認對方的存在,但信息與信息之間的留白卻同樣讓人煎熬:


拋出一個話題,然後安靜地等待,好像打開了一聽可樂然後等一個人來。數著時間,聽著氣泡,看它們一粒粒升騰,最後炸裂。對方可能很快就會回應,也有可能,等可樂的勁兒都消失了,那人也還沒出現。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影《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劇照


/你是誰看起來冷和疲憊?

/我只知道我穿著的毛衣脫了線,只要你拉著那線愈拉愈長,我整個人就會消失不見。

《 to be elsewhere 》/ 夏宇

身處異地,如同兩條波段不一的曲線:時常錯落,偶爾有致。

於是為對方的缺席找理由:他可能還沒起床,他可能正在買菜,他可能正在搶口罩,他……在我無法抵達的生活裡,有許多可能。

那時已是晚秋時分,窗外竟是一海疏散的漁燈,我突然有‘郎心如鐵’的感覺。我以前結交過男友,但從來沒有這樣地牽掛。


之行今天沒有疊被,之行今天沒有穿繡花鞋,之行的牙膏快用完了,要給她再買,之行的"鳳仙味"在房中不散,之行的脂粉,之行的眼淚。我靜靜倚在窗邊,默默地流兩滴淚,只兩滴,就幹了。之行之行。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黃碧雲

於是學著將傾訴欲晾乾,學著馴服等待時的焦急,學著安靜地想念,等待解除隔離的那一天。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影《甜蜜蜜》劇照


現在是2020年,距離李宗盛寫下《漂洋過海來看你》的1991年已過了接近30年。


只是,當病毒張牙舞爪時,無論擁有多少種交通方式,也無濟於事。


比個體之間的思念更重要的,還有家人的擔憂與時代的重擔,我們已不是小孩,總不能自私地見面。

所以解禁的通知成為了唯一的希望,而希望卻忽遠忽近。


下一秒,情況好像快變好,再下一秒,終點又遙遙無期。

期待從沸騰,到溫熱,再到冷卻。

“我們很快就能見面了!”

“我們可能沒那麼快見面。”

“我們還能見面嗎?”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影《德州巴黎》劇照


同居

無論什麼樣的戀愛

等待著結合後的兩人的

都一定是無趣的日常

但戀愛故事從來不描寫這部分

因為不描寫,所以每個人都誤會愛情了

《塗佛之宴·宴之始末》/ 京極夏彥

愛情電影總是很精簡。從男女主角的相遇開始,到相愛,到接吻擁抱,到克服外界的困難,然後瞬移到白頭偕老。

畢竟,沒有情侶想要一早就明白 “同居不僅代表戀愛的另一個階段,還代表了無數考驗耐心的瑣碎“ 這個道理。


每一個浪漫故事裡,共同生活的細節都鮮少被提及。


睡覺時的呼嚕,上完廁所後的味道,關於家務分配的爭吵……對伴侶愈發熟悉,玫瑰色濾鏡也愈發淡去,望向對方的眼神也從炙熱到平和再到越來越多的嫌棄——久而久之,對彼此的感受也變得不那麼顧忌。


“自古大將咬著唇完成戰事,熱戀大概亦是類似這回事”。兩個對愛情充滿幻想的人,決心從每天約會喝酒聊天,發展到朝夕相處共同生活,大抵都懷揣無比的默契與莫大的勇氣。


而在瘟疫面前,當初共同生活的勇氣,又剩幾分底氣?


日子久了,臉紅心跳和爭吵一樣,漸漸變成了稀鬆平常。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影《大開眼界》劇照


大概一千對同居的情侶能有一千種處理吵架的方式。


爭吵完下狠心離家出走一拍兩散,卻在穿完最後一隻襪子時發現屋子裡只剩最後一隻口罩,或者出入證被TA藏了起來.....


於是只好睡了一天地板。第二天刷手機看到一個令人共振的壞消息時,心情沮喪,忍不住還是給了對方一個擁抱。

突然就明白了電影《一天》裡那句矯情臺詞:我愛你,非常愛,但是我不再喜歡你了。也對電影《婚姻故事》裡 Nicole與Charlie道完晚安後抱著枕頭的隱忍流淚頓悟。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影《婚姻故事》劇照


隔離在家朝夕相處, 沒有分離,也沒有了距離。

幸福的時候是真的幸福,難過的時候也是真的難過。

同居就像擁有一個壁爐,是寒冬時令人安心的存在,可是打理時忘了退後一步,看到的只有爐內的灰燼。

後悔愛上了眼前這個人嗎?後悔選擇與TA共同生活嗎?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視劇《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劇照


比起愛悄聲無息地退去,我更寧願激烈地爭吵、猛烈地表達。


好在當內心產生一百次 “放棄你” 的念頭時,第一百零一個還是:我想和你好好的。

我愛你成熟面具下只對我袒露的孩子氣,愛你捉弄我的一臉壞笑,還愛你學著做不擅長家務和照顧我時的笨拙。

那麼,獨居呢?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與異地戀和同居相比,單身的獨居人士少了很多煩惱。遠方沒有牽掛,近處沒有摩擦,也不必打起精神來配合別人。

一人食、自然醒、外放音樂,與親友保持恰如其分的聯繫,盡情咀嚼自己的念頭與情緒,獨自看黑夜白天斗轉星移……總之,能夠以極為清爽的方式感知世界。

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不必遷就、不必妥協更不必察言觀色。

獨居的世界沒有阻力,自我得以隨心所欲地橫行。


只是,也怕這樣的時間太長。


電影《心房客》講述了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


常年獨居的中年單身漢斯特考維茨在家跑步時暈倒卻沒人發現,直到跑步機響起警告後他才被鄰居送到醫院。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影《心房客》劇照


又因為沒有交電梯運行費,出院後坐輪椅的他只能半夜偷乘電梯下樓覓食。超市早就關門,他只能求助於自動販賣機,誰知販賣機竟也故障。


斯特考維茨終於忍不住放聲咆哮,將所有的窘迫與焦慮發洩到了故障的機器上。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影《心房客》劇照


獨居很好,但也讓人更脆弱。個體的不安被成倍放大,而當肉體與心靈遭受煎熬時,一個人也只能獨自面對。

疫情更放大了這份陰霾。

咳嗽發燒時壓抑住內心恐懼對照症狀,獨自刷新聞千頭萬緒注意力難以轉移,馬桶壞了水管漏了沒有維修服務左支右絀。朋友們儘管同城,但在非常時期,也只能是屏幕另一端的字符,飄飄渺渺無實感。

你自己在信中說:‘在我的時代我要獨自把事情弄清楚’……很正確,但是如果你沒有任何人際關係,就不會有什麼事情來讓你弄清楚。

《過去的痛》 / 梅·薩藤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一個人呆久了,思緒飛揚,逐漸變得無邊無際,思考容易失去載體——像是起了錨的船在大海上航行,隨潮汐四處漂泊,卻又無處皈依。


然後,就被漩渦淹沒了。


瘟疫之後,我們還有愛情嗎?


電影《時時刻刻》劇照



已經是3月了。

疫情肆虐40多天,我所在的南方,天氣已由冬日漸暖,花園裡也漸漸多了些戴著口罩散步的人。

風不大時,我會爬上天台四處張望。接近傍晚的天光下,四處皆風景:

一女子,身著白衣,憑欄遠眺半小時沒有動過;

一年輕男子,東晃西晃,逛遍天台角落仍無所適從;

低頜下視,小區行道樹間走出一對情侶,穿著一色的黑衣黑褲,緊緊搭著彼此的肩,戴著口罩的臉衝著臉,說話間齊步行進,轉眼便消失在拐角處。

一切都會恢復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