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在我國推行傳統的拱手禮,代替握手禮是否可行?

石一知道


我認為可行很贊同,拱手禮頗有特點,瀟灑自如,儀態端莊而禮意濃切,頗具中華文化的魅力。在此次嚴重疫情的背景之下,以拱手禮代替握手禮非常可行!


希望的冀


我認為目前來說可以提倡,畢竟疫情當前,再多的禮貌問題都不如生命健康,而拱手禮作為古代的一種民俗,至今仍然保持了下來。 這裡介紹一下拱手禮,拱手禮俗稱作揖,不僅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民俗,歷史悠久,《論語》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記載。拱手禮保持一定距離,文雅、莊重、大方,可避免男女差異以及關係比較疏離者之間不必要的尷尬,同時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 疫情防控期間,用拱手禮代替握手,是一種非藥物的干預措施,拉大了大家的社交距離,減少了病毒傳播可能。可以說,拱手禮是當下疫情嚴防嚴控期間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




LBJ大聖


瀅月齋,以女性視角解讀古今文化,為你詮釋不一樣的世界。

我國推行傳統的拱手禮,代替握手禮是否可行?這件事情要從三個角度來看:

一、什麼是拱手禮?這項禮儀意味著什麼?

1.拱手禮最早起源於何時?

拱手禮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傳統禮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成書於春秋晚期的《論語》曾經提到:

“子路拱而立”。

子路所行的禮儀,就是拱手禮。孔子一向推行周朝的禮儀,自然會將周朝的禮儀傳授給弟子。因此子路所行的拱手禮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公制定的周禮,距今已有將近三千多年的歷史。

周公所發明的拱手禮,最初是周朝貴族之間的禮儀。記載著周朝禮儀的《儀禮》曾提到:貴族之間如果相見,要互相行相見禮,拱手禮就是其中之一。

自從孔子在民間辦學,並將周朝的文化禮儀傳播到普通百姓中間,這種禮儀於是逐漸傳播到民間。此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時期,中國人一直在社交場合使用這樣的禮儀。

2.拱手禮這種禮儀具體是怎樣的?

成書於戰國兩漢時期的《爾雅》對此也有所解釋:

“兩手合持為拱。”

正如《爾雅》中所寫的那樣,拱手禮的確是雙手合持而握的禮儀,但具體如何做,《爾雅》中沒有具體交代。具體來說,拱手禮有兩個基本手勢,捧手和抱拳。根據行禮者的性別、身份、吉凶等,拱手禮的具體形式也存在差異。

清朝學者段玉裁曾在《說文解字注·手部》中提到:

“謂沓其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兇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得知:拱手禮是右手在內,左手在外。如果是吉禮,男子尚左,女子尚右,凶禮則相反。如果是向皇帝行禮,則要將雙手相握,兩臂前伸,手臂舉過額頭。如果是友人之間相見,只需要在雙手置於前胸行拱手禮即可。

3.拱手禮背後的寓意是什麼?

周公最初制定周朝禮儀時,就是為了維護當時的禮儀。此後的兩千多年間,雖然周朝已經不復存在,但拱手禮維護階級的作用依然沒有改變,因此這種禮儀也是一個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

二、現代人為何將拱手禮改為握手禮?

現代人經常使用的握手禮,最早起源於大洋之外的英國及英聯邦國家。近現代時期,隨著西風東漸,清朝人在與西方人接觸的過程中,瞭解到了這一習俗,並決定以握手禮代替傳統的拱手禮、抱拳禮。

現代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主要由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拱手禮是封建社會的代表。前文已經提到,拱手禮最開始是建立在周公制定的周禮基礎上,此後又成了封建社會秩序的維護工具。對於反對封建文化的國人而言,拱手禮就成了他們眼中的糟粕,因此這一習俗才走向沒落。

二是因為當時西方文化被認為是更為先進的文化。這一時期,相比於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以英國、美國等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更為強勢,這是因為英、美等國的經濟更為發達,因此在政治、軍事上更為強大,因此在國人看來,西方文化就是最先進的文化,因此他們開始逐漸推廣握手禮。

三、以古代的拱手禮,代替現代的握手禮節,是否可行?

由於新冠病毒的流行,拱手禮這一古老的禮儀又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中。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王學昌曾呼籲有關部門向全社會倡導,將見面禮儀由“握手”改為“拱手”。

王學昌醫生提出這一建議,固然是出於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降低感染病毒的幾率。對於這件事情,個人認為這樣雖然可以有效避免傳播,但從長期看,用拱手禮完全替代握手禮並不完全可行,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因為拱手禮的接受程度並不高。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也開始逐漸復興,拱手禮這一傳統禮儀也逐漸被人們所認知。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他們對拱手禮所知不多,普及起來需要時間。

二是因為拱手禮背後的文化影響。拱手禮作為一種傳統禮節,其背後是封建社會的階級思想。對於長期接受現代文化教育的人們而言,是否能完全接受這一觀念,是一個未知數。

回答完畢,請採納。


瀅月齋


拱手禮始於上古,有模仿帶手枷奴隸的含義,意為願作對方奴僕。後來拱手逐漸成了相見的禮節。尤其是近現代,已基本成為本地區人民群眾主要的交往禮節之一。拱手禮歷史悠久,《論語》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記載。

拱手禮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從西周起就開始在同輩人見面、交往時採用了。古人通過程式化的禮儀,以自謙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國人是講究以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來表現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樣喜歡肉體親近。這種距離不僅散發著典雅氣息,而且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所以很多禮學專家都認為,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

大約百年前,一向施拱手禮的中國人行起握手禮。握手禮來自英國。就民俗而言,只有英國(以及受英國影響的英聯邦國家)等少數國家有見面握手的民俗習慣。意大利、法國等施行混合禮節(有握手,也有其它)。其它大國家,日本人行鞠躬禮,美國人行招手禮(同時喊“HELLO”),俄羅斯行擁抱禮,都不行握手禮。由於英國的“日不落帝國”的地位,握手成為世界通行的外交禮節。

中國人改行握手禮有一個非常蹊蹺之處。握手禮取代拱手禮多少有些違背當時的風氣。在這一時期,中國的價值取向是崇美的,唯美國馬首是瞻。在此時期,中國的醫學、教育、社會學、經濟學、哲學、物理學、化學、建築學、工程學、政治學等領域都深受美國影響。有人將這種現象稱作“文化帝國主義”。惟獨最基本的見面寒暄的禮儀風俗,中國沒有學習美國,而是引進了握手這一不倫不類的外交禮節。

以上摘自百科,可以看出握手禮是受西方影響而來。隨著中國社會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強烈,慢慢開始使用拱手禮完全有可能。


本地非土著農民工


忘記過去才能更好的面對未來,社會在發展,人的觀念也在變。包括人的行為禮儀等等都在變。我們不能恪守成規,要與時俱進,不管拱手還是握手,都是社會發展自然的選則,意思表達清楚就好,沒有必要代替!




老陳的漫步人生路


傳承幾千年的禮儀,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我泱泱大國不在乎什麼方式,在意的是傳承和文化,古人的智慧是一種融智,即打了招呼,也避免了自身的某些不便,個人感覺有幾個隱喻,古人衣袖偏長等。


北京板爺


不能,握手禮已經國際化,是大家普遍接受的國際禮節。

國內我們也國際化了,青年人對傳動文化繼承不足,刻意恢復顯得不倫不類!


雕刻英語你若光明


拱手禮是我國傳統的古老禮節,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這一古老的禮節已被世界範圍內人與人之間的握手禮所替代。因為握手禮體現了不論高低貴賤一律平等的禮節。

要恢復古老的拱手禮恐怕不是很妥。在疫情期間人們相遇可以口頭問好問安就行了。


山愛夕陽紅


謝了!拱手禮,給我的感覺是武行的傳承。好像是行完拱手禮,就開打了!呵呵,這得問問當下的文人,抗不抗揍了!估計是推行不了!為什麼?因為,當下的華夏人文傳承,基本上是_習文棄理(武)的,舞文弄墨玩口舌的盛行。個人觀點,難。


肖穎50


這是古代一般的禮節。一種平起平坐相互問候的手勢。

我本人認為抱拳好,用右手抱住左手,輕輕地往前一送。問好,感謝,送別。迎來送往表達心意最適宜。

抱拳還有非常好的意思:共同團結,共同堅強。

前幾天,與幾位戴口罩的朋友相遇。我棄握手禮,一 一給他們抱拳問好,他們都非常高興。大家都沒忘眼下正是冠狀病毒肆虐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