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戴口罩让一种陋习沉寂,随着疫情的解除又反弹

疫情期间的防范手段非常多,其中绕不过去的一项就是戴口罩。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和危害,功劳不可谓不大。同时,有一项陋习也随着口罩的佩戴几近绝迹:随地吐痰。

口罩的影子和起源

一直以为,口罩是起源于中国的。如果让专家来说,肯定会引经据典。歪国人的历史在古时并不璀璨,而我国的文明却源远流长,涉及的文献一定可以寻到。但题主却不想从经典的角度来注解,更想从一些现象说起。

我国早早从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里的牛马会贪嘴,人们为了避免损失,就会给它们戴上辔头,使之在嘴巴上不那么自由。这是口罩的影子。

疫情期间戴口罩让一种陋习沉寂,随着疫情的解除又反弹


我国还有任侠之风,古时的刺客并不鲜见,司马迁就专门在《史记》里专门为刺客留了足够的位置。什么荆轲、要离、郭解、专诸等等,名字简直可以与天地不朽。

只是,这些人的任务要求了要具有一定神秘感,有的时候需要做一下掩饰,此时是不是就有口罩的需求了?

比如豫让,假使采用了口罩,应该就可以不必作践自己的身体了。更何况,豫让的身涂油漆、口吞煤炭的做法也大大地不人道,远不如口罩轻巧易行。

到得金庸的书中,蒙面行为更是大行其道。由此,更加确信口罩是起源我国了。

疫情期间戴口罩让一种陋习沉寂,随着疫情的解除又反弹


吐痰的历史

人类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互相吐口水肯定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动物界的大猩猩就会用吐口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人类又是由灵长类演变而来,也是继承了这样一种行为。

历史上最有名的,莫过于“唾面自干”这个成语了:武则天时代,狄仁杰起初非常讨厌当朝宰相娄师德,没少向武则天告刁状,要置对方于死地。但娄师德反倒以德报怨,在狄仁杰获罪时,极力为之开脱。武则天实在看不过狄仁杰的小肚鸡肠,笑吟吟地将一堆参奏他罪过的奏章和娄师德竭力保奏他的奏章甩给他,弄得狄阁老羞愧万端,上演了一出唐朝版的《将相和》。由此,也诞生了另一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娄师德就是这样一个人。

疫情期间戴口罩让一种陋习沉寂,随着疫情的解除又反弹


后来在他再三推辞之下,他的弟弟仍旧被任命为刺史,在临行赴任前见自己的大哥辞行。娄师德问:我很担心,我们兄弟都位极人臣,容易遭人忌恨而祸起萧墙。兄弟长跪不起:大哥放心,老弟我一定夹着尾巴做人,不会引来滔天大祸。并举了个例子:就好比有人把一口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我也不会生气,擦掉就是。娄师德却叹一口气: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你不应该擦掉,由着它自行风干就是。

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史书中大张旗鼓地提到了吐痰行为。

现代人的吐痰

题主一直认为,现代人的吐痰除了病理性需要之外,还有如下两种原因:

一, 表达自己的愤怒以及对别人的蔑视和厌恶。

就像动物界有撒尿标定领地的行为一样,有的人吐痰完全是表达自己的意愿,说明自己不屑的抗议。

二, 跟风行为。

比如,公共场合里,别人吐了一口唾沫,就像动物界的撒尿圈地一样。虽谈不上圈占了多少地盘,但心里颇为自得。而有人看到这种行为,觉得如不回应,自己就低了一头、矮了一截。为了表达不满,就只能还以颜色。

目前

但疫情来袭,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戴上了口罩,再吐痰就不那么自由了。总不能吐到口罩里吧?所以,这种行为竟似乎大大好转。无论在哪里,都看不到吐痰的行为,真正让人觉得素质大大提高。只是,随着疫情的缓解、口罩的解除,人们又可以自由自在了。这种行为似乎又有所抬头。

我们一定需要强硬的措施才能做到不随地吐痰吗?其实,什么都不如自己的内心发现。

疫情期间戴口罩让一种陋习沉寂,随着疫情的解除又反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