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真正嚴肅的問題,是孩子吐出來的問題,只有最天真的問題才是真正嚴肅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沒有答案的問題是一道令你無路可走的障礙。換言之,正是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標誌著人類可能性的侷限,劃出我們存在的疆界。

——米蘭 昆德拉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吾日有三省:早中晚都問自己今天你博學了嗎?每天散步時會問同事些單純的技術層面知識問題,開車時都會自己臆想些複雜的邏輯層面知識問題。比如這兩天腦子裡想的是:

1.為什麼是龍馬精神?不是虎蛇精神?想當然的去思考龍是什麼精神、馬是什麼精神?

2.車如流水為什麼馬如龍,為什麼又是龍跟馬?出現頻率如此高的龍與馬是有什麼特異功能嗎?是老祖宗獨愛的坐騎?還是動物界被使喚的“小弟”,常常被拿來拼為成語?

3.為什麼是賣東西?不是賣南北?


正所謂,“芝士”就是力量,怪不得,這兩天總覺得自己虛弱的沒有一點力量,是時候補充點知識劑量!那今天就針對以上三個問題點,整理成500cc的知識劑量一起聊聊:


1 龍馬精神

我不是龍跟馬 我是龍馬


每到龍年、馬年,有一個成語一定會藏在各大媒體、廣告、祝福語、對聯以及春晚中,那就是“龍馬精神”。那龍馬是什麼精神呢?為什麼是龍馬精神?是有龍有馬的精神?


NO!

龍馬是指一種馬,是指駿馬。

就好比驢騾是一種騾,不是指一頭驢與一匹騾;

再比如蠶豆是一種豆,不是一隻蠶與一顆豆。

龍馬初相識

這是個歷史悠久的故事


龍馬最早出現在前10世紀(周代)《尚書》中,在《河圖·八卦》章節有記載如下:“伏羲王天下, 龍馬出河, 遂則其文以畫八卦, 謂之河圖。” 解釋一下:河圖是上古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中伏羲通過黃河中浮出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的“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在聞一多 《書信·給梁實秋先生》中有此話為佐:“河圖則取義於河馬負圖,伏羲得之演為八卦,作為文字,更進而為繪畫等等,所以代表中華文化之所由始也。”

足見,龍馬出於黃河,是黃河的精靈,是伏羲王天下繪八卦的重要基礎,是身負凝聚炎黃子孫智慧圖騰的神獸,是中華文化之始!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 御龍昇天圖


在同樣具有哲學、八卦色彩的《易經》中,同樣記錄有關的內容:“乾為馬”,乾是什麼,乾就是天!那天又怎樣,是什麼?《周易·乾卦》對此寫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此,可以說龍馬就是純陽的乾,是天的象徵,代表著健康、善良、遠大、生生不息!


為什麼

那為什麼龍與馬的意象常常連在一起呢?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 來自龍龍的迷思


我覺得可以這樣來理解:龍是古人運用多元集合的方式創造出來的一種神物,馬是龍的一個很重要的集合對象。兩者同為坐騎,也可以說古人有將馬視為龍的習慣,也有將龍視為馬的習慣。有書有證,例如在展現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周禮·庾人》中寫到:“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龍與馬只是體型上的區別;在東漢思想家王充的《論衡·龍虛篇》提到:“世俗畫龍之象,馬頭蛇尾。”馬是具有龍之象的。再例如同樣題材的《禮記·月令》中提到孟春之月中寫道:“東風解凍,蟄蟲始振……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路,駕倉龍,載青旗,衣青衣,服倉玉,食麥與羊。”此處的倉龍即是指青色的馬,對馬的形容已然是用了“龍”。龍和馬幾乎被當成了一回事。

至於為什麼古人會將這兩種動物(姑且算動物吧)之間的關係看得如此親密,老實說,不知道。猜測的話,周人善於養馬,對馬也極為重視,龍則是鼎鼎大名的神異之物,所以漸漸的周人便開始將自己所養的一些極為奇駿健碩之馬比喻為龍,以彰其美,就像人們會將特別健壯的大漢比喻為虎背熊腰一樣。後人則繼承了這種說法,並且將這說法和天文、神話等等都聯繫在了一起。


當然,這只是猜測罷了,一點證據都沒有,但根據上面的一些,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龍和馬產生聯繫是非常非常早的事情,而且表現在很多方面方,幾乎已經成為了古人的共識。

故在唐代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中“龍馬精神”第一次出現,後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健旺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此外,我想能證明龍馬一體的還有一個神話故事《西遊記》,大家一定記得唐僧的坐騎白龍馬,可以說拿馬當坐騎的是唐僧、拿龍當坐騎的也是唐僧,唐僧可謂是人生贏家了!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 神騎白龍馬 、頭頂七彩雲的唐僧


主題電影

觀看電影,走入歷史


在某度搜龍馬精神,會發現有兩部以此為命名的電影:


一部為1965年由石一夫執導的《龍馬精神》,該片講述了河南農村某公社的柿子溝生產隊缺水、缺大牲畜,給發展生產帶來很大的困難,生產隊委員韓芒種帶領群眾克服困難興修水利工程,喜獲豐收的故事。備註:石一夫籍貫河南偃師人,《小二黑結婚》一定聽說過,也是石一夫導演。


另一部為美國1966年的《龍虎盟》(又名:龍馬精神),講的是科爾作為一個槍手被牧場主賈森派去埃爾多拉多趕走麥克唐納一家,科爾在執行任務時及時放棄了逼走唐納一家的念頭,而且還幫助警長把第二個槍手除掉,自己也在埃爾多拉多定居下來。


兩部電影是講述農村、牧場兩個較為接近的現實題材,兩部電影的誕生一前一後,都是同一個時期即20世紀60年代期的產物。


於是我出於好奇,搜索了1965年中國,1966年美國:


搜索1965年中國,出現的最值得關注的是王應睞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詞條。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個發現,這一發現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被認為是六十年代多肽和蛋白質合成領域最重要的成就,極大的提高了我們國家的科學聲譽。這一成果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可以看出,雖然這一年的中國即將開始長達10年的變動,但這一年的這一舉動值得世人關注。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 1965年中國 搜索結果


搜索1966年的美國,出現最多的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等詞條,可以看到美國主要是在新科技方面的實現了一些突破。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 1965年美國 搜索結果


雖然當時所處的經濟發展環境截然不同,但兩個國家在這一年都有自己的技術突破,一定程度上來講,都很好的詮釋了“龍馬精神”!感興趣的可以觀看一下。


2 車如流水馬如龍

我是這條gai上最炫的一條龍


最為熟悉的出處是《情深深雨濛濛》依萍深情演繹的同名歌裡的。真是無知限制了我,其實這句話最先完整的出現,是在南唐李煜的《憶江南·多少恨》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這句話的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是用來形容車馬絡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的景象。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 南唐繁盛景象時


但該典故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這個故事是講:東漢章帝劉炟即位後,封其父王明帝劉莊的皇后馬氏為太后。馬太后親自撰寫《顯宗起居注》,絲毫不提及父親馬援及兄長馬防的功勞,還要章帝不要聽信大臣的給馬家封侯的建議,說:“我回家看他們門前車水馬龍的,不能再封了。”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 左四為明德馬皇后


一個是在東漢時期,一個是在南唐時期,相距近900餘年,在描述繁榮、絡繹不絕的景象用到了車如游龍的形象描述。如此以來,這條“游龍”怕是這條gai上最不寂寞的仔了!


3 賣東西

別看不起南北我賣的可是南北貨


東西南北同樣是方位詞,為什麼賣東西用東西,不用南北,是看不起誰呢?這裡有兩個起源可以說道說道:


一是基於傳統五行文化。根據道家的思想,世間萬物都是由五行構成,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而這五種元素又分別對應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又和天干地支對應。五行各有代表物,東方甲乙木,其中甲為棟樑之木,乙為花果之木;南方丙丁火,其中丙為太陽之火,丁為燈燭之火;中央戊己土,其中戊為城牆之土,己為田園之土;西方庚辛金,其中庚為斧鉞之金,;辛為首飾之金;北方壬葵水,其中壬為江河之水,癸為雨滴之水。在五行理論中,東方代表了一切有生命的物質,西方代表了一切工具。而且古代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木製品和金屬製品,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用來買賣的,都能裝到籃子裡。而水火無情,沒辦法買賣,也不能裝到籃子裡。中央戊己土,說起來也不好聽,而且既不能吃,又能夠就地取材,不用買賣。故此“東西”代表了可以買賣的一切,所以就有“買東西”“賣東西”之說了。


那這裡有另一典故為證,也是一個好奇寶寶的提問,但他可是歷史名人:


據說有一天,朱熹在街市上溜達,碰見了熟人盛溫如。盛溫如提著一個大竹籃子。朱熹就問:你這是幹嘛去啊?盛溫如答:去買東西啊。朱熹一聽,就跟我們很多愛鑽牛角尖的小朋友一樣,跟盛溫如沒話找話:為什麼你說去買東西,而不把南北也買了呢?盛溫如給了一個巧妙的回答,讓朱熹無言以對: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凡屬金類、木類的我這個籃子就裝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類、火類,這個籃子就裝不得。所以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 五行圖


另一個說法是基於經濟區域而來。在東漢時朝,洛陽和長安是兩座商業繁華的城市,洛陽被稱為“東京”,長安被稱為“西京”民間有人到東京、西京購貨,即稱“買東”“買西”。久而久之,“東西”便成了貨物的代名詞,於是買“東西”一詞就流傳開來了!


但關於賣東西流傳最廣的是對於唐朝長安東西市的說法。在唐朝時期,實行的是嚴格的坊市制度,將住宅區和交易區分開。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交易。而當時長安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每天都有規模龐大的流動人口。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官府就開了東西兩市。因為東市離皇宮貴族區比較近,所以主要賣的是奢侈品。而西市離普通居民區比較近,所以主要賣的是日用品。人們只要是購物,就必須到東西兩市。時間長了購物就簡化為“買東西”,出售商品就被稱為“賣東西”。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對這一說法感興趣的,我安利大家聽一下高曉松《曉說2018》與馬伯庸的對話《長安穿越指南》。


芝士就是力量 | 這些“芝士”別說你都知道

▲矮大緊高曉松 與 《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


那麼至於南北貨,顧名思義是南方的貨與北方的貨,通常是指各地的土特產。古人以面南背北為上,即南北為通路、順達,所以南北貨也指能夠順暢實現南貨向北、北貨向南的目的。我想這也是我們對能夠快速實現物物交換、商品流轉的詞語縮影。


所以,“南北”,不要覺得有被歧視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