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潭社區:酸甜苦辣說不盡,基層抗疫“細”無聲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饒敏 周萱 特約記者 胡劍芳

溫泉辦事處十六潭社區曾名噪一時——

作為鹹安管轄範圍最大、最分散的社區,確診病例多達12人;轄內福星城小區成為我市首個全封閉小區,封閉後先行先試、有條不紊的管理模式,被國內多家媒體報道;社區書記郭芬芳作為全市社區工作者代表,在我省第31場新聞發佈會上接受採訪。

回顧1個多月的抗疫歷程,郭芬芳對記者說:“酸甜苦辣說不盡,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話:把工作做得細一點,再細一點。”

十六潭社區:酸甜苦辣說不盡,基層抗疫“細”無聲

一名“萬能”的代購員

“吳姐,你知道哪裡能買到這種藥?”

“交給我來辦吧!”

對話裡的“吳姐”並不是姐,他叫吳宏圖,是十六潭社區17朵“金花”裡唯一一片“綠葉”。之所以喊他“吳姐”,是因為同事們一致評價:“他比女同志還細心。”

疫情期間,吳宏圖和所有社區人員一樣兼任代購員,他有個“獨門絕技”——別人代購不到的,他都能買到。

東潤華府一住戶患有精神疾病,平時由姐姐照顧。封路後姐姐在外不能回家,弟弟在家斷糧斷藥,讓人憂心。求助電話打到社區後,吳宏圖包攬下任務,一對一進行幫扶。

精神類處方藥十分不好買,藥店不售。吳宏圖輾轉開好證明辦好手續,到市附二醫院買來救命藥。他特別關照這位病患,家裡只要缺菜少米了,第一時間送過去。雖然獨居在家,但小區封閉以來,這位患者精神狀態一直正常,親屬感謝不已。

轄區一位孤寡老人特別想吃熱乾麵,可大街小巷店鋪大門緊鎖,上哪兒買去?吳宏圖愣是有辦法,四處打聽到一家小店有半成品,立即採買送到老人家中。看到久違的熱乾麵,老人露出滿臉笑容。

“社區防疫沒什麼巧,多跑多問多做就是訣竅。”郭芬芳說,網細了,安全係數就高;心細了,服務更有溫度。


十六潭社區:酸甜苦辣說不盡,基層抗疫“細”無聲

一張暖心的服務卡

2月25日,水木嵐庭小區住戶蘆容桂家中,來了一群特殊客人。該小區包保單位幹部屈衛民帶領志願者上門,給蘆容桂送去肉、雞蛋、水果、醬油等200元物資。

為何上門看望蘆容桂?一切還得從一張暖心服務卡說起。

十六潭社區老人多,其中獨居老人有39位。還有一些困難群眾和殘疾人。為了精準照顧這個特殊群體,社區推出暖心服務卡,即每個小區把特殊群體的信息詳細填在服務卡上,張貼在小區大門口,方便志願者開展工作。

屈衛民就留意到了這張卡。他發現小區低保戶蘆容桂一人獨居,因中風偏癱長期坐輪椅,生活不便,於是立即組織幫扶。值守人員不僅每天三次電話或上門掌握情況,且一有捐贈物資,率先送到她家。

同一小區的呂松階,也因暖心服務卡得到幫扶。呂松階一家8口人,全靠他一人養活,疫情發生後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困難。市住建局等單位的幹部職工,先後為他捐款近千元,並送去糧油物資,大大緩解了呂家困境。

郭芬芳感慨道,這段日子的工作千頭萬緒,人人恨不得長成“八臂哪吒”,變成“千手觀音”,想方設法出點子出招數。社區率先推出暖心服務卡,雖然招數不見得如何高明,但勝在精準、實在,至今,社區未出現一例特殊群體的意外事故。


十六潭社區:酸甜苦辣說不盡,基層抗疫“細”無聲


一群不掉線的“客服”

抗疫期間,比社區工作人員還忙的,一定是他們的手機。

“什麼時候才能解封?”“為什麼他家有捐贈物資我沒有?”……這樣的電話一天不間斷。

“幫我買一點東西。”“我父親明天要去醫院定期檢查。”……這樣的微信留言不停刷屏。

“每天至少六七十個電話,凌晨兩點還有人打。小區微信群更不用說,響個不停。”郭芬芳笑著說,社區工作人員人人成了代購員、服務員、陪聊師……,她自己就準備2部手機,新加了40個微信群,一天24小時答疑解惑。

面對形形色色、各種需求的人,無故捱罵的情況也不少。有次郭芬芳接到一位滯留海南的咸寧人電話,對方情緒激動,言辭激烈。原來他們一家三口在海南滯留很久,已花費3萬多元,希望早點回家。郭芬芳耐心講解政策,終於緩和了對方情緒。當政策有調整後,她又第一時間通知對方,並指導其辦好手續,一家人順利返鹹後,特意向郭芬芳連連道謝。

“微信群裡總有愛挑事的刺頭,首次分配捐贈物資,在群裡質疑不均。後來我每次曬出簽收表格,各種政策、文件秒轉發,不和諧的聲音越來越少。”

郭芬芳說,防疫期間,電話和微信群也是有力“武器”,這樣點對點的服務、人與人的溝通,能很好地宣傳引導、化解矛盾,工作起來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