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孩子長大了!這一次,90後上

​​“2003年非典,全世界都在守護90後;2020年,換90後來守護這個世界。”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讓17年前的孩子們瞬間長大,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他們奔赴在一線的各個角落,他們用實際行動重新定義了90後。共同戰“疫”,湖北省孝感市中級人民法院的90後這樣做……

丁瑋:有一種勇敢叫做“我可以”

17年前的孩子長大了!這一次,90後上

丁瑋搬運居民團購物資

“我的城市生病了,我想守護它。”

年前剛做完手術,身體還處在恢復期的丁瑋,突如其來的疫情並沒有嚇倒她,她和大多數法院幹警一樣,選擇下沉社區,成為了一名防疫志願者。

工作多,任務重,她不吭一聲只管做;事情瑣碎,爬上爬下,她不辭辛苦只是做。不管是代購應急藥品、生活物資,還是幫忙充值天然氣,亦或是入戶測量體溫,負責一棟樓的一千多戶的物資搬運分發工作,她總是衝在前頭,任勞任怨。

身體還比較虛弱,有時做得急了,悶出了一身汗,臉色不大好看,一起工作的長者擔心這小丫頭片子,勸她回去休息兩天,她卻微笑道:“我剛進黨員隊伍,正是衝鋒陷陣的時候,可不能打退堂鼓!您放心,我可以的!”就地休息片刻,她像重新充滿了電一樣,又活力四射地投入到工作中。

“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這位愛唱歌跳舞的90後女孩丁瑋,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輕聲哼唱著喜歡的歌曲,累了的時候,她就這樣默默鼓勵自己。

黃康:有一種擔當,叫做“我是預備黨員”

17年前的孩子長大了!這一次,90後上

黃康在小區門口值守、上門排查

“麗景嘉園小區的居民們,你們好!經過三十多天的連續抗冠,孝感的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3月8日,一位帥小夥手拿小喇叭,在小區裡來回轉悠,一遍又一遍地宣讀倡議書,提醒居民“抗疫勝利在望,但是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這位行走的帥小夥就是孝感中院的書記員黃康。

抗疫以來,黃康每天都把星海嘉園、麗景嘉園兩個小區掛在嘴邊。因為口才不錯,黃康起初在這兩個校區主要負責防疫宣傳工作,每天孜孜不倦地勸導住戶不要參加聚集性活動。小區封閉措施“升級”,他又主動請纓參加執勤點把守關卡,似剛正不阿的戰士,對進出人員逐一登記信息,測量體溫,一個不漏。

疫情期間,各種假消息滿天飛,許多住戶們缺乏分辨能力,不分青紅皂白就往群裡轉發,這可急壞了黃康。在法院工作的黃康可不能任由“謠言滿天飛”,在值守期間逮著機會就向居民宣傳“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引導身邊群眾辨別、核實各類信息。他儼然成了小區的“謠言粉碎機”。

“我是預備黨員。”黃康驕傲地說,“這個時候,力所能及,絕不推辭!”

陳露:有一種堅守,叫做“一起加油”

17年前的孩子長大了!這一次,90後上

陳露與丈夫視頻、在社區堅守防疫一線

“老公,加油!”

“老婆,加油!”

陳露是孝感中院的法官助理,與武漢市漢陽區法院的孫衝是一對90後夫妻。工作的關係,陳露每到週末才能與老公短暫相聚。好不容易捱到了春節,本想著一家人可以歡歡喜喜團聚些時日,沒曾想一場疫情讓她這個小小的願望落了空。

疫情期間,老公孫衝在加入疑似病人隔離點的值守工作專班後,陳露也“夫唱婦隨”,就近下沉社區參與防疫志願服務。倆人雖同在武漢,但各自在防疫崗位上堅守著,一別已是二十餘天,每天只能在工作結束之後憑藉一通視頻電話來見面。

老公不在家,照顧父母孩子的責任落在了陳露肩上。她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堅守防疫一線,還要兼顧辦公室的宣傳工作,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事情卻辦的井井有條,這讓同事們都讚不絕口。可陳露知道這讚揚的來之不易。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那一份不與外人說的辛苦只能吐露給最懂她的人聽。老公和她總會彼此鼓勵:“我們一起加油,一切會好起來的!”正是這份鼓勵,讓她第二天像長了三頭六臂,“戰無不勝”。

問陳露想念老公嗎?這個小姑娘恬淡一笑:“聚少離多,我已經習慣了。”可是一看到視頻那頭的老公,她的笑容立馬像花兒一樣綻放開來。

柳思懿:有一種陪伴,叫做“爸,下班見”

17年前的孩子長大了!這一次,90後上

柳思懿一人堅守在立案庭,在疫情防控期間沒有留下一張照片,這是爸爸在家裡特別執鏡為她拍的一張

“您好,疫情期間立案庭暫不開門,您可以通過網上立案方式向法院申請立案……”98年出生的柳思懿,是同事眼中的小可愛。疫情期間,這個小可愛有了大擔當,成了立案庭的“小門童”。

疫情期間,為了安全起見,法院立案大廳予以暫時關閉,所有立案通道轉為線上。但是,大廳可以關,大門卻要有人守。當事人的來電諮詢,網上案件的接收,案件信息的及時處理……這些事情必須有人幹!二十歲出頭的柳思懿第一時間主動請纓承擔這份工作。

柳思懿的父親同樣也是法院幹警,疫情之初便在防疫一線,連續工作了四十餘天。每天早上,他們一個趕赴小區,一個前往立案大廳,她每天都和爸爸約好“下班見”,這是約定,更是女兒的擔憂和盼望。柳思懿說:“爸爸上火線,我努力做一點什麼,就像陪著爸爸一起戰鬥一樣!”於是,立案大廳裡,總有一個瘦小的身影,一會兒在電腦前敲擊鍵盤,一會兒接起電話答疑解惑,一會兒又在翻箱倒櫃地查找資料……

平時“門庭若市”的立案大廳,這會兒靜的讓人心慌。一個人工作縱然孤獨,可柳思懿仍然乾的熱火朝天。“我要保持住這份熱情,讓病毒知難而退!”柳思懿天真的笑容,就像東昇的太陽,把寒冬的冷驅散了不少。

羅歆怡:有一種信念,叫做“愛與希望”

17年前的孩子長大了!這一次,90後上

羅歆怡在分發團購菜

“當愛與希望,投射炙熱的太陽,昨日淚光,終會隨時間都蒸發”。這是孝感中院90後法官助理羅歆怡最愛的歌詞,也是防疫期間一直鼓舞著她的座右銘。

羅歆怡家住新冠病毒重災區武漢市礄口區。這是一個老舊小區,由於封鎖嚴密,人口又普遍老齡化,買菜難問題尤顯凸出。2月11日,因人手嚴重不足,物資極度缺乏,羅歆怡主動站了出來,接下了這項保障民生的重任。彼時,防疫一線的戰場上,奮戰了十餘天的警察老公是她的牽掛;家裡,嗷嗷待哺的十月寶寶還需要她的照料。但她仍選擇了傳遞愛與希望。

一接下工作,她便開啟了“超人媽媽”模式。白天,她一個接一個的電話聯繫供貨商、聯繫戶主,還要答疑統計,期間又要時刻關注寶寶的動向。晚上,好不容易把寶寶哄入睡了,她才能靜下心來核對購買信息和賬目。一天忙活完,時針已指向了十二點鐘的方向。

羅歆怡經手的第一批物資在2月14日上午如約而至。700多斤蔬菜、360個雞蛋、40斤掛麵、20斤姜蒜,人手不足,羅歆怡孤軍奮戰也要上。只有80多斤的她一個人硬是將這些物資搬運到了小區裡。為防聚集感染,顧不上喘口氣,她又開始一個接一個地電話通知戶主有序下樓領物資。物資發放完畢,已經下午2點多了。這時的羅歆怡剛鬆了一口氣,飢腸轆轆頓時撲面而來。羅歆怡這才意識到,該回家吃飯了。

“當愛與希望,投射炙熱的太陽,昨日淚光,終會隨時間都蒸發”。在回家的路上,羅歆怡又想起了這句歌詞。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17年前的孩子長大了,生死關頭,取捨之間,他們從人群中站了出來,扛起了這個時代賦予的責任。不論身處何地,他們已做好準備:“只要有需要,我們90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