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面子“

話說“面子“

遇到事情,與人交流,我們常喜歡說:“給個面子!”然而,其實我們未必有那麼大的面子,即使有,也從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掙的。

曾在上海灘縱橫近30年的杜月笙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生要吃好三碗麵,一是體面,二是場面,三是情面。”

三碗麵合成一碗麵就是“面子”。

中國人特別講究面子。

所以“給我個面子”怕是每個中國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根據很多可靠的經驗,很多時候依靠面子確實能做成不少事情。

話說“面子“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紛爭天下。

劉備與呂布在徐州割據。

袁術先和呂布結成了兒女親家,然後派大將紀靈來攻打劉備。

劉備被紀靈大軍圍困在小沛,危亡之際,向呂布求救。

呂布擔心劉備滅亡之後,唇亡齒寒,但是礙於和袁術結親在前,又不好直接出兵幫劉備解圍,遂決定從中調停。

呂布先率大軍屯於小沛城郊,然後宴請紀靈諸將。

他讓軍士在軍營中豎起一根戟,然後和紀靈等人打賭:“劉備本來是我的拜把子兄弟,他今天被你們圍困。但是我卻不喜歡與人紛爭。這樣,如果我能夠射中戟的小枝椏,你們就撤兵;如果一發不中,那你們消滅劉備我也不管了。”

開弓、搭箭,正好射中戟的小枝。

諸將震驚。

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本來就是勇冠天下的第一勇將,加上現場露了這麼一手,還有背後數萬大軍撐腰,紀靈等人只好罷兵。

劉備之危遂解。

話說“面子“


呂布之所以能把這事兒辦成,最重要的就是他有足夠大的面子。

常說“給個面子”,往往是自視甚高

當一個人對他人說“給個面子”的時候,無異於在說:“我這麼重要,你得聽我的!”

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自以為的那麼重要。

我國老一輩藝術巨星英若誠先生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裡,小時候吃飯總是很多人一起同桌同食。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在吃飯的時候把自己藏進了一個櫃子裡,想看看大家是否因為找不到他而著急。

但是直到大家把飯吃完,也沒有誰發現桌上少了一個人。

他只好自己從櫃子裡爬出來,但是等待他的只有些剩飯剩菜了。

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在別人眼中的分量,可能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重。

既然並沒那麼重要,也就不該總是要求別人“給個面子了”。

“給個面子”,其實是一種情感綁架

這句話直接或間接聽到最多的場合恐怕是在酒桌上。

中國人喝酒從來講究勸酒,而且以多為好。

有人端著一杯酒,滿臉堆笑來到你面前,自然總能找到諸多讓你不得不喝的理由。

當然最有殺傷力的還是:“你不給面子?”

言下之意就是:“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不給我面子,就是不認可咱們之間的感情。”

至於你喝了是不舒服,還是進醫院,卻不是別人考慮的範圍。

說到底,這是一種情感綁架。

當然,有人說這是酒文化。古人在酒桌上有酒,有酒令,有詩詞,確實是有文化。

但是,現在的酒桌,除了“面子”,除了粗言汙語,何來文化?

最為重要的是,你連我的健康、生死尚且不顧,裡子都沒了,又何來面子?

面子歸根結底是實力,從來都是自己掙的,不是別人給的!

話說“面子“

回到開篇的故事。

後來曹操打敗呂布,準備在白門樓下將其處死。

呂布央求劉備:“看在我曾經轅門射戟救你的面子上,幫我在曹操面前求求情吧。”

本來曹操出於對人才的愛惜,也有心放呂布一馬,就差一個合適理由和臺階了。

但是劉備卻極力勸說曹操殺掉呂布。

最終呂布被絞死在白門樓前。

呂布當初有足夠的面子解小沛之圍,最重要的是他的實力:萬夫不當之勇,外加數萬精銳。

當他淪為階下囚的時候,所謂的面子已經一文不值,就連曾經的救命之恩也無濟於事。

同樣的道理,英若誠先生如果是在成名之後,在吃飯的把自己藏起來,結果就肯定不一樣。

有實力,才有面子。

而實力,從來都得靠自己掙來,哪裡是別人給得了的呢?

話說“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