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超1萬人觀看、33萬點讚的直播,我有什麼收穫?

結束超1萬人觀看、33萬點讚的直播,我有什麼收穫?


昨天晚上的直播,持續了兩個半小時,結束的時候,有1.7萬人次收看,收穫點贊33萬。現場還是挺熱鬧的,我裝作很努力地樣子在表演,帶帶貨,大家也裝作很配合的樣子買買書,氛圍無比融洽。今天說幾條我的感受,就當是覆盤總結吧。

結束超1萬人觀看、33萬點讚的直播,我有什麼收穫?

結束超1萬人觀看、33萬點讚的直播,我有什麼收穫?


01

直播是一種儀式,是一群人的狂歡,是主播與參與者的共創。我昨天的直播是沒有拍臉的,因為沒洗頭,全程都是用鏡頭對著PPT在做直播。所以從直播的角度看,這是一種非標準模式的形態。但是即使這樣,在互動上我認為效果也是不差的,從點讚的數量就可以看出來。由於點贊不用花錢,所以有很多小夥伴,盡全力送出了所有能送給我的贊。

所以,我相信直播的核心在於主播與參與者的互動狀態,而是否露臉反而不是主要核心。當然拍了臉效果當然好呀,也許會有人偏偏覺得我長得帥呢。不過,像我這種風格的人,如果拍了臉,就沒地方放PPT。昨天的PPT內容還是很豐盛的,乾貨多,顏值高。


02

如果直播要獲得最大化的收益,那應該使用盡量寬泛的主題。讀書是一個寬泛的主題,但是我傳播的觀念,還是不夠寬泛。大部分人希望存在一種輕輕鬆鬆地讀書進步的方式,我是旗幟鮮明反對這一點的,我是講如何適應痛苦,讓自己更能耐受。我可以想到光是討論這個話題就足以讓一些人感到痛苦。在直播中傳遞這樣的觀點,會讓一部分“新人”,感到不適應。這個是很常見的現象。

但是我認為這是正確的事情,所以我會堅持下去。


03


直播的人數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加,其中平臺的推薦會帶來一部分流量。昨天在直播的時候,我最開始以為屏幕上的人數是統計的在線人數,結束的時候我發現應該是人次,因為這個數據持續在增長,沒有出現下降的情況。難道我真的講得那麼好,全程無尿點?我是不信的。

但是,如果你離開了直播間然後再重新進入就算一個人次。如果測算真正的在線人數,假如一個人平均退出一次直播間的話,那真正的人數大概會在5000人左右吧。

最開始一個小時,直播的顯示人次大概在3k-5k人次左右,之後小夥伴告訴我京東直播作了推薦,來了一部分流量,再加上可能我講的內容還不錯,所以最後人數突破了1萬人次。


04


這次直播我理解了為什麼直播網紅能帶貨。當主播與聽眾在場景中融為一體的時候,是很容易出現“場”的。這種場就是一種情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人們容易衝動,也更容易出現購買行為。

昨天在聊到書的時候,有觀眾問了一句“書架有什麼推薦”。於是我隨口說了一句,“書架就找那種鋼架子,自己拼裝的,能定製,比較便宜,而且可以放很多書。”於是我看到今天公眾號後臺還有人在問。買買買的力量真是太強大了!

當然這場直播本來的目的就是賣一賣我的《持續行動》的。但是由於第一次直播很大一部分小夥伴是來自於我們社群與讀者,他們大部分人都已經買了,所以對這一部分的轉化效率是在預期之內的。

但是覆盤昨天的直播,有一點做得不夠好的是,產品的價格設置,客觀上阻礙了觀眾的一鍵下單。昨天京東的產品設置是“滿100減50”,而《持續行動》的價格是45元。如果買一本太貴,買兩本也不能滿減,大多數人不需要三本及以上。直播帶動購買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一個是便宜的好貨引發的衝動,二是集體購買產生的群體認同。當價格明顯偏高的時候,會阻礙大家最終的決策。一本書以原價賣,其實屬於高價。不過今天我拿到的數據是大概有300多人將《持續行動》加入了購物車,而其中當場購買的不到百人。這也從側面驗證了我的分析。在這裡也要感謝昨天下單購買《持續行動》的小夥伴,如果你聯繫我的個人微信fscalers,提供昨天的訂單截圖,我給你分享昨天的直播PPT。

由此我們可以推論,直播賣書要面對新群體。比如流量主和產品方合作,通過線上銷講的方式帶動產品的銷售,這是從商業上更可行的方式。


05

昨天直播結束後,還是有點累的。兩個半小時,又要講,又要演,又要賣,還要注意評論互動,並且要適時地懟一下搗亂的人。不過我還是喜歡做互動性很強的對話,這種即興互動很有趣。但是如果遇到重複的問題就會比較頭疼,也許是剛來的觀眾吧。直播對主播的要求還是挺高的。我昨天的直播更偏向於上課的方式。如果以主播為職業,每天花大量時間在直播上,而且要組織好語言與話術,做好流程管控,是一個比較專業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專門以直播的方式來賣貨,是需要做好“場”,設好“局”,套路都要練習到位的。我們不要看李佳琦一場直播帶貨多少億,那背後要花的功夫,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不過嘛,人畢竟是會亂說話的動物,所以在直播裡也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發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你都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我感覺這些還好,畢竟從來不會成為主要矛盾。

06


直播不會成為我的生活主旋律,卻可以成為開胃菜。直播有意思的地方是在面向公域流量,會有不同的人進來看你講。如果你講得好,他們可能會停留下來。但是我很清醒,我們這些理論與實踐,本來就是給少數人的。更多的人聽不懂,也沒法馬上聽懂。而且他們面對複雜的問題,馬上就在口裡唸叨“大道至簡”。你就想想有的人關注我的公眾號幾年都沒有什麼進步和行動,就別提聽個直播能有什麼變化。所以還是直播帶貨實在,起碼聽完以後,你下單剁手,然後會收到一堆紙箱子,這樣多有獲得感。


07


今天還看到一篇文章,講直播的時間要求,是最基本的功力。

問:為什麼主播每天一定要播6-8個小時才能有一個好的轉化,時間短效果就不好呢? 答:這個是直播的形態決定的。直播是一個銷售累積的過程,每講一個寶貝需要至少5分鐘時間,講40個寶貝,就是200分鐘,中間再加上抽獎互動、深度講解,差不多4個小時了。

《淘寶直播被曝戰略調整:成立事業部 原負責人趙圓圓離職 》

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越來越像人,人越來越像機器。我們到平臺,上直播,就是為了積累出一些好看的數據,用於獲得更多的推薦。昨天我的京東直播如果沒有大家點贊與互動的加持,京東平臺可能也不會給予後續地推薦。
當一位主播開始火了,平臺的機器給他更多的流量,更多的人進來,他獲得了關注。為了保持位置,於是不得不繼續努力,把數據做得更好看。人是成名了,但是也成為了機器算法裡的一條數據。挺有意思的,不過我還是希望自己不要被任何機制綁架。


我不想說“直播時代來了”,畢竟還是有一群人每天晚上花很多時間讀書寫作業的。而這群人主要都團結在我們的社群。所以直播時代既然來了,網費也便宜,我們拿來直播讀書做作業,倒是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