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變了,從金融支付工具變成了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支付寶變了,從金融支付工具變成了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1


支付寶變了,從金融支付工具變成了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隨著定位的變化,這款國民App也將迎來改版。頁面從之前的純工具模式變成了工具+服務。


新增了外賣、果蔬商超等便民生活版塊,個性化推薦商家服務信息,不同的消費者看到的內容會變得不一樣。


有人會覺得支付寶的操作太突然,甚至覺得有點不適應,支付寶就怎麼變了?


錯了,支付寶從來沒變,這次改版從頭到尾都非常符合支付寶的產品定位以及戰略邏輯,不這麼變,才有問題。


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支付寶到底是什麼?


或許在大多數人眼中支付寶是一個好用的工具,用戶可以在支付寶中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電子支付,身份認證,還信用卡,借款,購買金融服務,乘坐公共交通,日常繳費水電煤,各種政務快速辦理乃至最近流行的健康碼。


這東西歸根究底,是便捷人們額生活。


如果要給支付寶下一個定義,那就是生活。


過去的支付寶便捷人們生活的點,就是把生活中的既有流程來做簡化。


那麼問題來了,當前生活的核心痛點還是所謂的簡化流程的效率麼?


並不是,因為能簡化的既有流程,差不多都簡化了。


下一步要做的,是人們的決策成本簡化。


所以就有了智能推薦。


其實這次改版其實毫不意外,從螞蟻過去重啟口碑,收購餓了麼,把二者整合進支付寶,並且支付寶推出了小程序的時候,這一天就必然來到。


支付寶的發展已經到了下一個階段,從簡化既有流程,到簡化決策成本。


從一個生活工具,到真正重構生活的階段。


支付寶變了,從金融支付工具變成了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2


為什麼是這個時候開始重構?


因為機會太好了。


第一,我國的物流體系足夠發達,但物流足夠發達不是機會,機會是在於,發達到溢出。


這個溢出的能力,才是機會。


因為溢出,所以溢出的這部分,將會以極低的成本進行供給,這是線上經濟這些年大發展的核心原因,溢出的,低成本的,物流基礎設施。


第二,技術水平和數據足夠發達,阿里多年服務用戶積累的數據和多年打磨的算法技術,完全可以支持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健康碼從推出,到推廣,到大家一起用,一共都沒超過7天,這是技術和算法成熟的標誌。


於此同時,阿里雲多年的發展商用,讓雲計算成本降的足夠低,可以允許支付寶為數億用戶同時提供算力支持。


第三,物質體系足夠發達,人們根本不缺選擇,可選的東西已經多不勝數了。


這裡的機會在於,由於可選則項太多,反而導致了決策成本過高。


所以人們的核心訴求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降低成本。


為什麼直播電商這麼火?背後的本質原因是,人們不想選了,只想你一個主播幫我過濾好,我信任你,買你,就行了。


第四,疫情導致的商業線上化趨勢已成。


過去雖然各種線上商業搞的很熱鬧,但其實線上商業只佔總體商業的5%不到,絕大多數人的消費還是走線下實體模式的,撐死了來點網購而已。


但是疫情的原因,導致大量線下實體們必須嘗試【入網】,不然會被淘汰,入網這件事情,只要開始發生,就是不可逆的。


因為大家都是本能性的去追逐方便和實惠,這就像是電子支付幹掉現金一樣。


這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當商家開始紛紛入網的時候,需要的是最優的平臺支持。


於此同時,用戶也需要平臺把這些商家帶到自己面前。


這就是支付寶正在做的事情。


支付寶變了,從金融支付工具變成了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3


支付寶是工具嗎?是的。


但支付寶只是工具嗎?其實不是。


支付寶一開始是一個工具產品,但發展到現在,近乎包攬了用戶的生活,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了。


這背後的價值和威力與所謂的工具不可同日而語。


工具只是解決需求,生態則是創造和升級需求。


我舉2個例子大家就明白生態的威力了。


共享單車大戰為什麼最後哈囉贏了?


因為支付寶賦予了哈囉免押的能力,賦予了哈囉防羊毛的能力,所以哈囉可以高效補貼,所以哈囉可以不要押金,這種決定性的力量,直接讓所謂流量思維以及資本思維都被打的滿地找牙。


然後,共享單車升級了大家的生活。


為什麼現在銀行的服務越來越好了?產品越來越給力了?


因為支付寶率先面對個人用戶提供了最優質的服務,借款端有花唄和借唄,理財端有餘額寶以及各種可選的定期,活期,基金等產品。


然後銀行就發現,如果不服務好用戶,自己要沒戲了。


然後,大家的體驗就上升了。


這是生態的價值,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那麼要維持這股力量,強化這股力量,需要的思維模式就和做工具產品完全不同。


做一個垂直的工具產品,要思考的是如何讓自己的體驗獨一無二,如何幹掉同類對手,如何把用戶的時間據為己有。


而做一個生態型的產品,反而要思考的不是什麼獨一無二,而是如何讓用戶在一個產品中就可以得到一切,如何把競爭對手當做朋友,大家一起在生態中共贏,如何讓用戶感知不到你的存在,但生活已經發生改變。


如果只是做工具,或者只是做普通的生態工具,那其實支付寶沒必要變了,靠著當前的盤子,起碼可以吃10年,因為理論上支付寶是沒有對手的。


但支付寶的野心是,成為用戶生活的一部分,那就必須要走出這一步,哪怕單純從業務ROI的角度,短期可能是賺不回來的。


改變是有代價的。


支付寶變了,從金融支付工具變成了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4


代價很大。


支付寶現在的變化,大概類似於一輛重型卡車跑在高速公路上,但是為了後面能跑得更快更好,所以需要整體換零件。


但是當前的業務也不能停,所以要一邊開,一邊換。


非常不合理甚至是不講道理的事情。


這種事情阿里歷史上沒少幹,也沒少幹成過。


當年所有人都在認為B2B電商是未來的時候,阿里做C2C,出了淘寶和支付寶。


當年所有人都在糾結PC時代的紅利時,阿里All in無線,做出了手淘,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


當年所有人都嫌棄小微金融沒有利潤的時候,支付寶拼命為個人用戶和中小商家授信,然後有了螞蟻金服這個商業基礎設施。


當年所有人都糾結於應用層的產品和利潤時,阿里全面投入阿里雲,多年無聲,硬剛出了世界三大雲之一,目前的市場份額依舊是無可比擬,並且在整個區塊鏈,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領域,全面領先。


這些技術的底層,還是雲。


這張雲時代的最大的VIP票,可以一直用到6G時代。


當前阿里的一切,歸根究底都是靠著一往無前得來的。


只要做的是正確的事情,改變的代價從來都不是問題。


這也是這次的主導者是胡曉明(孫權)的原因。


當年支付寶做小微,做個人,做網商,是孫權主導,冒著巨大的風險把事情做成了。


在當年阿里雲無人問津的時候,是胡曉明(孫權)冒著巨大的風險整個支付寶接入阿里雲的系統,把命交出去,為了所有人的未來。


然後執掌阿里雲,在阿里雲在商業雲戰場大放異彩,阿里雲目前的市場份額說是巨無霸毫不誇張。


然後是這一次,執掌支付寶豹變。


如果不是一個有魄力,敢承擔責任,並且多次經歷過這種高速換輪胎的將軍來掌兵,那麼其實也不用打了,因為改變一定是會面臨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壓力,畢竟總有人不想變。


同樣因為,這場仗不是打一時,而是要打很多年。


所以需要非常強的目標驅動以及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以及非常強勢的個人風格。


改變的推動力,需要強大到不近人情。


阿里把胡曉明(孫權)調回來,其實態度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集中優勢資源,畢其功於一役。


不急一時,但謀一世。


支付寶變了,從金融支付工具變成了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5


所以回過頭來看支付寶改版,可以發現根本不是改個頁面的事情。


頁面改動背後,牽扯的是無數的利益重新分配,生態重新洗牌,技術資源的大量投入,以及變化帶來的風險。


更代表著支付寶這個龐然大物,在渡劫。


即使從客觀上是各種條件看似都已具備,但不代表萬無一失。


歷史上各種極度優勢的情況下打敗仗的事情多不勝數。


但這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還有沒有All in的心氣和膽魄。


同樣是擁有雄厚的資本,有的公司選擇躺好,守成。


有的公司選擇賭上一切,繼續前行。


支付寶的使命是讓生活更美好,是美好的改變。


美好的改變背後,是一往無前的態度。


大風將起,大戰將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