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和蒙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國學大師?

上白小叔兒的粉絲


兩個都不是國學大師,不過都有過人之處。只是一個記得紮實些,一個記得籠統些。

國學大師的概念,不是能記得一些國學文章,把它背出來,講解一下自己理解的″心得"、觀點就可稱其為″國學大師"。

″國學"是對中國學術的簡稱,″大師"是指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者的尊稱。″國學大師"是指其學問在″國學"研究範圍內出類拔萃者。並不能光看其"學問",還要看其道德、人品、文品是否統一,是否融於一體的″道德、文章"的統一(缺一不可)。

目前中國能稱為″國學大師"者,唯唐之治、章太炎、陳寅恪、錢穆、錢鍾書,餘者無人敢當其號。


眸子8552


于丹和蒙曼,近年來相繼走入了公眾視野,甚至被許多人視為國學大師。作為明星學者,她們無疑都是非常成功的女性,曾經或正在備受媒體和吃瓜群眾們的追捧。

在“國學”大行其道的時代,各路專家層出不窮,令我們眼花繚亂。隨著一些“負面”新聞的爆出,又使得不少人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質疑。從追捧到質疑,許多頂著“專家”、“大師”頭銜的學者,也常常被弄得灰頭土臉,好似過了氣的明星一般。

中學時代,百家講壇上最為火爆的女學者,自當首推于丹了。當然,也可以說,曾經的百家講壇有多火,那時的于丹就有多火。易中天、王立群、紀連海和于丹,儼然就是百家講壇時代的“四大天王”,圈粉無數。

如果單純地將於丹置於萬千女性之中,她自然算不上出眾,可謂是“泯然眾人矣”。然而,口才極佳的她,在講述孔孟老莊時,就是顯得那麼福有氣質,高貴典雅。

與那些坐著冷板凳皓首窮經的老先生們不同,于丹口中的《論語》、《莊子》等原本晦澀難懂的語句,轉瞬間成為了老少皆宜的文史知識。毫無疑問,在掀起國學熱的明星學者中,于丹是功不可沒的。

然而,儘管熒屏上的于丹能夠“化繁為簡”、“深入淺出”,但終究更接近於知識的“搬運工”,其講述的內容雖然經過了加工和提取,卻並未深得精髓,以至於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反而離著典籍本意越來越遠。

說句不甚討好的話,在尚未清楚何為國學的情況下,便盲目崇拜,動輒將“大師”的標籤加諸於青年學者之上,未必就是件好事。畢竟,那些千百年來積澱而成的傳統文化,絕非是幾十分鐘的視頻解說,便能灌輸於公眾的腦袋中。和大家一樣,講述者何嘗不是汲取了些許皮毛呢?

曾經頂著無數光環的國學女大師,如今反倒招來了太多的質疑和反對,甚至有網友稱其被學生哄下講臺。人紅是非多,這都是難以避免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青年學者中,于丹女士不說出類拔萃,也絕對算得上是青年才俊。只是,國學大師的頭銜,若強加於尚且稚嫩的肩膀上,還尚不穩妥。

繼于丹之後,蒙曼又是從象牙塔中脫穎而出的明星學者。顯而易見,當前最火的女學者,首推蒙曼。以本人的高中時代的記憶來看,曾經的于丹在顏值上似乎略勝蒙曼,但如今再看蒙曼時,又覺得其身上所具有的那股典雅的氣質,反倒又更勝一籌。

蒙曼已於前兩年成功地將“副”字去掉,成為了中央民族大學的教授。同於丹一樣,這種職稱或身份上的蛻變,無疑是一種認可,也是其能力的體現。

不過,據該校一些人士透露,蒙曼在晉升教授時,似乎更多地是靠著公眾影響力,其出彩之處,並非傳統學者所倚重的課題、論文。儘管當前學科評價體系正在朝著多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但文史圈內,大家還是更看重於科研能力,而非出鏡率。

無論是于丹,還是蒙曼,兩位都是當前十分優秀的中青年女學者,也在自己的教學或科研崗位上兢兢業業。當前,不少人嘗試走出學術的象牙塔,在多元化的社會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甚至成為了明星學者,深受民眾喜歡。只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比較沉重的現實:國學大師,其實正離我們越來越遠。


史海爛柯人


參與回答,一點個人看法。蒙曼從百家講壇到中國詩詞大會,表現不俗。贏得多數觀眾的喝彩!蒙曼儘管學富五車,但很謙遜低調,這和于丹形成鮮明的反差。至於什麼大師之類的桂冠,我覺得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大眾認不認你是大師!中國傳媒手段的發達,造就了不知多少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師!蒙曼卻從來不以什麼大師身份譁眾取寵。餘下的話就不說了罷。


用戶13688672191


媒體人是不是都是這樣的!三歲孩子般的見識?

背幾首唐詩宋詞,說幾句前人說過的評語,讀兩句之乎者也的古文,隨便地,臆造些雲霧繚繞的解釋,就是學者,就是大師了?

所謂的學者,所謂的大師,需要有思想,需要有見解,而這思想與了見解不是拿來的,不是背誦的,是你自己的,獨特的!

一個滿天灑雞湯的人物,一個背大學生轟下講壇的浮滑教授,能稱為大師?你是買菜的大媽啊?還是走街串巷的俗俚二姨啊?

至於蒙曼老師確實表現不錯,對於知識,學識中規中矩,不能說平庸,也談不上高深,大學老師夠格了,如此而已!


一笑貫長天


兩個多少會點中國歷史知識的教師,也能稱之為國學大師,你是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了,還是為民生奉獻青春了,還是為人類進步提供幫助了,中國的大師真不值錢,啥時候國人才能改掉這個毛病,關起門來自己吹牛逼,某某大師某某專家,你是個幹啥的啊,要不是袁隆平院士改良了水稻讓中國人吃上了飽飯,這些所謂的大師和專家就是所謂的窮酸文人,何德何能可以稱為大師


風中凌亂ZSC


何為國學大師?其實國學和大師是兩個模糊的概念,並且沒有準確的概念含義,充其量是個稱謂罷了,或者說是個戲稱。

什麼是大師?大師就是用簡單的語言、淺顯的事例,講明白道理。

蒙曼不是太清楚,沒有看過她的作品及影像資料,故不做評說。

于丹在百家講堂講《論語》、《莊子》,講解的較好,其用通俗的語言把堅澀難讀的經典,講解的栩栩栩如生。用簡單的事例,讓人聽明白經典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並不是遠離生活的陽春白雪。而《論語》、《莊子》,劃分為經典可也,劃分國學可也。如果非得要用國學大師來評說,我們覺得於丹可稱為國學大師。


用戶61558437250


國學不國學、大師不大師的,此事的評判不能放在魚龍混雜的網上。術有術語,行有行規,專業評專業。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就好比搞體育的去評哪位數學家成就高,種一輩子地的老農去評判哪個超算更高級一樣,從何說起呢?皮毛不懂的去評專業性很強的事物或人,就是人云亦云,很容易被誤導,甚至牆倒眾人推。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攀比,什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都敢放在一起做比較,關公戰秦瓊的笑話屢見不鮮,這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兒拿網民或名人開玩笑,滑天下之大稽。有的人無聊到拿袁隆平和愛因斯坦比貢獻大,也許沒有袁老的成果你還食不果腹就沒閒心搞這些無聊的東西了。盡希望今後網絡應該避免刊登這些傷人害己的無聊的東西。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用戶102087865656


國學大師說不上,但是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個人認為是唐代史的權威,她的詩詞大會,百家講壇,只不過是她學術的冰山一角。她的課生動有趣,雖說不上是大師,但也可以說是在課堂上教書育人,在公開課上傳道授業,很多我課本上東西有誤差在百家講壇都得到了更正。跟于丹相比更喜歡她,也更尊敬她教授的身份。而且我觀察了,蒙曼在文明之旅中講了狄仁傑斷案15000件,在細說武則天裡也說狄仁傑斷案15000件,在王者歷史課上說狄仁傑斷案15000可見她細心細緻前後一致。而且她每次要說個人觀點時會說我個人認為,可見且謙虛。而且她對詩詞的解讀用在高中古詩賞析裡是優秀且標準的答案。(一個喜歡歷史的理科高中生)


砷楊807


誰都不是大師。

兩位優秀的學者和教授。

一位出口成章,現場演講帶入感強。

一位腹有詩書,文學功底深厚優雅。

貶于丹有些過了,縱使她的功力還有缺陷,但是能把國學這麼枯燥的老貨新說,激發更多的人迴歸國學愛好。于丹有這個能力和特長。

蒙曼教授告訴女人們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不俗的氣質靠多少化妝品和服裝首飾,都做不到如此。

男人不多讀書,在這樣女子面前也會心虛汗顏。


萬邦老劉


她倆都不是國學大師。

傳統意義的國學即指文史哲,于丹和蒙曼都是在古代文學方面較為擅長,但遠稱不上大師的程度。她倆在古代文學方面的造詣,最多是百家講壇的水平。

真正的國學大師,如陳寅恪,錢穆,王國維,梁啟超,郭沫若,顧頡剛,姜亮夫,楊公驥,袁珂等等,方可稱得上大師。

大師者,在某一領域有極高之造詣,學術自成一家,融會貫通,對當時及後世之學術具有深遠之影響。

于丹蒙曼等人,是時代的幸運兒,傳媒的發達使得她們很容易為人所知,知名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上升,再加上媒體的追捧和專業機構的運作,各種頭銜榮譽紛至沓來,但究其自身實際水平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者,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