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知識的力量大得超乎你想象

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知識的力量大得超乎你想象

和珅戲耍劉墉

相信大家都看過《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吧,劇中的劉墉(劉羅鍋)是一個聰明絕頂、為官剛正的人,經常利用智謀將乾隆皇帝身邊的第一大紅人和珅鬥敗。

現實中的劉墉雖然沒有電視劇中演得那麼出眾,但的確不是一個等閒之輩,出身名門,為人機靈,膽識過人。有一次和珅為了整劉墉,給乾隆出了一個玩弄劉墉的主意,下旨讓劉墉去跳河自殺,畢竟古代奉行"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劉墉就帶著聖旨回家鎮定自若地洗了個熱水澡,故意沒擦乾,於是滿身溼漉漉的來到乾隆面前。乾隆看到劉墉還活著,故意板著臉問劉墉,朕讓你跳河自殺,你怎麼還活著?劉墉為難的回答道,臣接旨後確實回家跳河自殺了,但是剛跳進去就碰見了屈原,屈原問臣是不是碰到了像楚懷王那樣的昏君,臣給他解釋說自己只是失足落水,跟當今聖上無關,當今聖上是千古難求的聖君,楚懷王是沒法比的。乾隆聽完之後便衝劉墉豎起了大拇指,並給了他很多的賞賜,可見劉墉不僅膽識過人,而且非常聰慧。

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知識的力量大得超乎你想象

和珅戲耍劉墉

人生之聰慧,往往是源於平日的學習和磨練,大凡成功之人,大多都經歷過這樣的兩個過程。那麼劉墉究竟是如何做到讓自己變得如此聰慧的呢?我覺得主要是劉墉持之以恆學習的良好習慣。

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知識的力量大得超乎你想象

和珅戲耍劉墉

劉墉本出身名門,其父親是當朝寵臣,地位高、人脈廣,這為劉墉結識朋友、增長見識提供了很多的幫助。劉墉五歲那年,他父親劉統勳進士及第,獲授翰林院編修,隨後一家人定居北京,而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劉墉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正規的文化教育。除了學習四書五經外,劉墉還廣泛涉獵諸子百家之書,對佛家經典、坊間說部等也無不瀏覽。讀書之外,他還很喜歡書法,每天讀書之餘,總會抽出時間練一會書書法,這種愛好和習慣一直堅持到他去世。

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知識的力量大得超乎你想象

因為劉墉本人喜歡讀書,且興趣愛好廣泛,對待朋友大方、真誠,所以結識了一幫良師益友,諸如著名詩人沈德潛、學者錢陳群、吏部尚書汪由敦等都與劉墉關係匪淺,這些人都是那個年代的大腕。與這些人結交,劉墉建立了自己的交際圈,這不僅使得他增廣見識、豐富閱歷,也為他日後步入仕途實現"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打好基礎。

一個人若沒有知識,就好比沒有窗戶的房子,永遠看不到光明,而知識來源於書籍。因此,我們應該像劉墉一樣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不斷攝取所需的知識,這對於我們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知識的力量大得超乎你想象

耶魯大學的校長海特萊曾經說過:"各界的人,如商業界或產業界中人,都曾告訴我:'那些有選擇書本能力且善用書本的大學生是他們最需要、最歡迎的大學生。'而這種選擇書本的能力的最初養成,最好是在家庭中——具備著各種書籍的家庭中。"

因此,即使穿襤褸的衣服破舊的鞋子,但在購買書籍上一定不能過分的節約。如果沒能接受高等的教育,那麼就買一些必要的書本作自修之用,儘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以改善生活的處境。

不要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知識的力量大得超乎你想象

知識就是力量,即使一個人異常忙碌,也還是會虛度或者浪費許多光陰,而這些虛度的光陰假使善於利用,則一定收益無窮。十分鐘的時間,你可以利用來讀一些書籍,在學習上多下一份功夫,或許可以幫助你在副業上得到一份收穫。很多白手起家的人,在最初的時候,可能年薪很低,工作很苦,但是他們利用閒暇的時間,不斷學習以求上進。這是一種追求,一種志向,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他們一直都知道追求知識要求進步才是一生真正的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