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8:戊戌變法

參考書:《中國近代史》(第四版),李侃等著,中華書局出版社,2004年。


前言:該讀書筆記是建立在筆者閱讀了《中國近代史》的基礎上所編輯的文章,後期會隨著筆者對中國近代史的深入瞭解而不斷更新。

《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帝國主義就紛紛來瓜分中國,向中國輸入資本,進行經濟侵略。具體經濟侵略的表現有,向中國進行政治貸款和投資中國的鐵路。對於投資鐵路這一項,帝國主義表面上確實是在投資,但實際上是在劃分勢力範圍。因為擁有了修建鐵路的權力,也就意味著帝國主義可以隨時隨地地把他們的士兵給運過來。《馬關條約》使得帝國主義在中國設廠合法化,帝國主義便奪取中國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壟斷中國的資本主義。

對此,清政府為了挽救危機,編新練軍,這隻軍隊是由袁世凱操練的,被稱為“新建陸軍”,後來這隻軍隊成為袁世凱謀反的資本。另外清政府還進行財政的整頓,把不義之財收集起來,上交到國庫,但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當前清政府負債累累的問題。清政府還外派留學生,主要是去日本留學,因為日本離中國近,留學資本低,但這批留學生在留學回來之後,都站在清政府願望的反面。

國內也有愛國人士紛紛發起“實業救國”的口號,自辦鐵路,自開礦山,設立工廠以抵洋廠。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中允許外國人在華設廠,也沒有道理不讓自己的國民設廠,於是開放民間設廠的政策,但這項政策是沒有法律保護的。另外,民族資本主義來面臨著外國勢力的打壓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制,發展頗為艱辛緩慢。因此,民間的廠子數量少,規模小。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下,中國產生了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作為中國資產階級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認識到只有學外國,才能救國。早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前,康有為就發起公車上書,反抗簽署《馬關條約》,雖然公車上書未能阻止《馬關條約》的簽訂,但在社會中湧起了一股思潮和愛國運動。接著這批早期維新思想家就創辦學會、學堂,但這些學會學堂龐雜而又混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強學會也失敗了。接著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創辦官書局。譚嗣同是個矛盾的人,他的實踐活動跟他的思想不一致。

思想理論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進行維新變法了。但維新派在準備變法的時候遇到了困難,就是頑固勢力的阻擋。維新派與頑固派之間的爭論,實際上就是新興資產階級與沒落封建地主在思想上的交鋒,也是帝黨與後黨的交鋒。光緒帝支持變法,想要通過維新派奪回自己的政權。

非常天真的是,維新派居然把希望全部寄託到光緒帝這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而光緒帝則把希望寄託到袁世凱身上。袁世凱是榮祿的人,榮祿是慈溪太后那邊的人。所以,維新變法失敗也是正常的。慈溪太后把光緒帝頒佈的“明定國是”詔書中的內容一一除去,除了京師大學堂。

儘管如此,維新變法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中國開始有了新式中學、小學、近代大學。社會風氣和社會風俗也發生了變化,廢除纏足的陋習,重視女權,合理地生活,剪辮子等等。近代新聞出版事業也得到初步的發展。各地紛紛發起反外國教會侵略的鬥爭,全國各地也紛紛起義反對清政府統治,其中也包括義和團,下面我將會講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