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醫生走了,34歲的他留下了什麼


李文亮醫生走了,34歲的他留下了什麼

我不想當逃兵!”被警察訓誡後,還勇敢發出這樣戰鬥口號的醫生,走了。

武漢大學的七年寒窗苦讀,選擇了救死扶傷的專業,最終犧牲在戰場上。

34歲,短暫的一生,令人唏噓。

他無法再實現自己的夢想 ,無法陪伴妻子過一生幸福的生活,無法看到自己可愛的孩子出生。

我無法想象,她有孕在身的妻子是多麼痛苦,但是她一定會堅強和勇敢,因為孩子。

李醫生用短暫而閃亮的生命,會讓世界記住他,會讓孩子引以為豪!

孩子是可憐的,一輩子沒能看到自己的爸爸,但是爸爸卻留給他了最寶貴的財富:專業的判斷,醫者的仁心,正義的責任,和不畏恐嚇的勇敢。

時常在想,作為父母,到底要留給孩子什麼?我認為應該是一種“精神”吧。

鍾南山的父親,在兒子35歲時候的一句話,讓他奮發圖強,成為國家的棟樑。

李嘉誠的父親,留給兒子的五句“遺言”,讓整個家族的興旺延續至今。

愛因斯坦的父親,用挽救破產工廠的氣魄,告訴孩子什麼是堅韌不放棄。

我們,一群普通的父母,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也不太可能留不下蓋世功名,但是在普通平凡的生活中,依舊可以傳遞給孩子一些值得堅持一生的精神。

跟孩子一起看看大樹下的螞蟻:明白它們在搬不動食物的時候,是如何去團結協作;

跟孩子一起讀讀《魯濱遜漂流記》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長輩的孝與敬,讓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